第1265章 扮猪
铂金色头发的法国青年见到韩宣,韩宣也透过玻璃看见对方,两人眼神短暂接触,便各自瞥向别的地方。
不知为什么,他觉得对方看自己似乎很不爽,略微思索便想明白问题出在罗兰身上,自己之前跟对方并没有过接触。
没在意对方是谁,韩宣只是对那位青年的头发颜色感兴趣,纯正铂金色头发,即使在西方也很少见。
《哈利-波特》小说当中,他在描述大反派马尔福头发时候,用到了“铂金色”这个词,曾经西方人喜欢称呼这种头发颜色为“白头发”,这几年来已经渐渐流行起用“铂金色”。
别以为只是单纯头发颜色,其中还涉及到英国根深蒂固的阶级制度,随着小说被哈利迷们深入研究,不同头发颜色隐藏着的深意,已经被狂热的英国人逐渐发掘出来。
哈利是黑头发,据记载,凯撒大帝就长着一头黑色头发,西方人崇拜罗马,因此可能是罗马人后裔的哈利,身份和马尔福平等,铂金色头发是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象征。
而罗恩和赫敏的头发颜色,分别为红色和褐色。
红色头发代表在历史上曾经被盎格鲁-撒克逊族征服过的凯尔特人,因此小说开头才有了马尔福自豪于血统,嘲讽罗恩为“红头发”的描写。
赫敏头发是褐色,属于最普通的英国平民,前世罗琳女士将她和罗恩强行凑成一对,很可能就是有出于等级身份方面的考虑。
英国到现在还是贵族制国家,阶级制度已经在欧洲人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连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都曾经说过,其实赫敏和哈利更加般配……
虽然韩宣长着黑头发,但是和罗马帝国扯不上半点关系,更何况按照罗兰的说法,韩宣出生的家庭贫困潦倒,才十几岁就出来做童工。
所以那位长着铂金色头发的青年,看他时候带着点居高临下的意思。
用目光在韩宣身上打量,发现他和自己想象中有点不同,除了衣服以外,更关键的是气质,看起来似乎不像是从穷人家庭出来的孩子。
记起罗兰说过,他现在在帮一位美国超级富豪开车,以为是受到那位“美国富豪”的熏陶,没怎么在意。
视线直接跳过韩宣,这位身材高大的青年对罗兰笑道:“你应该给我打个电话,我开车去接你。
最近天气很好,适合坐敞篷跑车出去郊游,刚好要开学了,我和我朋友们,准备自驾游去意大利威尼斯,你要跟我一起吗?”
韩宣闻言看向便利店门口,一辆黄色莲花跑车正在路边,这个品牌在五、六十年代时候,甚至可以跟法拉利相媲美,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因为没有研发出受人欢迎的新产品,逐渐没落了。
那辆小跑车外观很新,但款式很老,应该是四五年前莲花汽车公司被通用汽车集团收购后,开发出的elan跑车,已经在1992年宣布停产。
韩宣见到他那略带警告和炫耀意味的复杂眼神,突然间有点想笑。
莲花汽车公司的绝大部分股权,目前被布加迪并购了,而自己又想收购布加迪,如果真的被收购,那也就是说他在用自己公司生产的车,来对自己炫耀?
以前很少有机会扮猪吃老虎,想不到感觉居然这么好,感慨对方果然还年轻,装13只有这么点老套路。
看看他们的前辈,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套路比他们深多了。
这些年来,埃里森见韩宣建四塔,对媒体们说自己也要建比四塔更豪华的公司总部,见韩宣买下夏威夷第八大岛尼豪岛,放言说要买更大的拉奈岛。
可惜雷声大,雨点小,《纽约时报》已经揭露内幕说,他要建高楼的想法,在董事会上被灰头土脸地否决了,埃里森可没有完全掌控甲骨文公司的实力,那些董事们认为建高楼只会浪费钱。
买拉奈岛的计划,也被夏威夷州州政府拒绝,最近正琢磨着去加勒比海买一座。
这时候,韩宣在心里暗乐,看向跑车的眼神,被那位青年下意识认为是羡慕,表情略带小得意。
想当然认为自己朋友多虑,以韩宣的身份根本配不上罗兰,罗兰只是在出于好心,帮助穷人而已……
“不了,我的假期总结报告还没有写,抽不出时间去威尼斯玩。
你的车只有两个座位,而加上端木,我们总共三个人,还是坐地铁比较方便。
端木,这位是加鲁,他比我高两届,同时也是我家的邻居,从小一起长大的。”
罗兰帮忙介绍,对加鲁说话时候语气平平淡淡,好像在跟陌生人交谈一样,并没有表示出好感,接着说:“我帮你介绍的工作就在这里,平时挺轻松,周末学校放假,你也有假期。”
“没错,货架后面有张小床,平时你就睡在那里。
对外说自己是我……是我远房亲戚,工资按小时计算,一小时十二法郎怎么样?
加班给你比平时高出百分之五十的工资,一个月应该能挣到3000法郎左右,前提是你不偷懒。
我听说华人好像都很勤劳,希望你也跟他们一样……”
加鲁认为韩宣没威胁,顿时变得热情起来。
在他眼中,这是和罗兰搞好关系的机会,家人都很看重两家结亲的事情,加鲁本人也很喜欢她。
至于加鲁的家人,为什么想要跟罗兰所在家族联姻,倒不是因为她家有钱,而是看重罗兰家的影响力。
这位少女祖先,就是赫赫有名的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先生,她父亲依然从事文学工作、母亲是法国著名律师,属于名副其实的法国上流家族。
亲密搂着韩宣肩膀,加鲁看向罗兰,笑道:“交给我你放心,我一定把他当成我亲弟弟对待,端木,你叫做这个名字没错吧?
这家店是我花光所有个人积蓄才弄好的,听说相当赚钱,好好干,等年底时候赚到钱,我给你分红......”
不知为什么,他觉得对方看自己似乎很不爽,略微思索便想明白问题出在罗兰身上,自己之前跟对方并没有过接触。
没在意对方是谁,韩宣只是对那位青年的头发颜色感兴趣,纯正铂金色头发,即使在西方也很少见。
《哈利-波特》小说当中,他在描述大反派马尔福头发时候,用到了“铂金色”这个词,曾经西方人喜欢称呼这种头发颜色为“白头发”,这几年来已经渐渐流行起用“铂金色”。
别以为只是单纯头发颜色,其中还涉及到英国根深蒂固的阶级制度,随着小说被哈利迷们深入研究,不同头发颜色隐藏着的深意,已经被狂热的英国人逐渐发掘出来。
哈利是黑头发,据记载,凯撒大帝就长着一头黑色头发,西方人崇拜罗马,因此可能是罗马人后裔的哈利,身份和马尔福平等,铂金色头发是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象征。
而罗恩和赫敏的头发颜色,分别为红色和褐色。
红色头发代表在历史上曾经被盎格鲁-撒克逊族征服过的凯尔特人,因此小说开头才有了马尔福自豪于血统,嘲讽罗恩为“红头发”的描写。
赫敏头发是褐色,属于最普通的英国平民,前世罗琳女士将她和罗恩强行凑成一对,很可能就是有出于等级身份方面的考虑。
英国到现在还是贵族制国家,阶级制度已经在欧洲人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连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都曾经说过,其实赫敏和哈利更加般配……
虽然韩宣长着黑头发,但是和罗马帝国扯不上半点关系,更何况按照罗兰的说法,韩宣出生的家庭贫困潦倒,才十几岁就出来做童工。
所以那位长着铂金色头发的青年,看他时候带着点居高临下的意思。
用目光在韩宣身上打量,发现他和自己想象中有点不同,除了衣服以外,更关键的是气质,看起来似乎不像是从穷人家庭出来的孩子。
记起罗兰说过,他现在在帮一位美国超级富豪开车,以为是受到那位“美国富豪”的熏陶,没怎么在意。
视线直接跳过韩宣,这位身材高大的青年对罗兰笑道:“你应该给我打个电话,我开车去接你。
最近天气很好,适合坐敞篷跑车出去郊游,刚好要开学了,我和我朋友们,准备自驾游去意大利威尼斯,你要跟我一起吗?”
韩宣闻言看向便利店门口,一辆黄色莲花跑车正在路边,这个品牌在五、六十年代时候,甚至可以跟法拉利相媲美,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因为没有研发出受人欢迎的新产品,逐渐没落了。
那辆小跑车外观很新,但款式很老,应该是四五年前莲花汽车公司被通用汽车集团收购后,开发出的elan跑车,已经在1992年宣布停产。
韩宣见到他那略带警告和炫耀意味的复杂眼神,突然间有点想笑。
莲花汽车公司的绝大部分股权,目前被布加迪并购了,而自己又想收购布加迪,如果真的被收购,那也就是说他在用自己公司生产的车,来对自己炫耀?
以前很少有机会扮猪吃老虎,想不到感觉居然这么好,感慨对方果然还年轻,装13只有这么点老套路。
看看他们的前辈,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套路比他们深多了。
这些年来,埃里森见韩宣建四塔,对媒体们说自己也要建比四塔更豪华的公司总部,见韩宣买下夏威夷第八大岛尼豪岛,放言说要买更大的拉奈岛。
可惜雷声大,雨点小,《纽约时报》已经揭露内幕说,他要建高楼的想法,在董事会上被灰头土脸地否决了,埃里森可没有完全掌控甲骨文公司的实力,那些董事们认为建高楼只会浪费钱。
买拉奈岛的计划,也被夏威夷州州政府拒绝,最近正琢磨着去加勒比海买一座。
这时候,韩宣在心里暗乐,看向跑车的眼神,被那位青年下意识认为是羡慕,表情略带小得意。
想当然认为自己朋友多虑,以韩宣的身份根本配不上罗兰,罗兰只是在出于好心,帮助穷人而已……
“不了,我的假期总结报告还没有写,抽不出时间去威尼斯玩。
你的车只有两个座位,而加上端木,我们总共三个人,还是坐地铁比较方便。
端木,这位是加鲁,他比我高两届,同时也是我家的邻居,从小一起长大的。”
罗兰帮忙介绍,对加鲁说话时候语气平平淡淡,好像在跟陌生人交谈一样,并没有表示出好感,接着说:“我帮你介绍的工作就在这里,平时挺轻松,周末学校放假,你也有假期。”
“没错,货架后面有张小床,平时你就睡在那里。
对外说自己是我……是我远房亲戚,工资按小时计算,一小时十二法郎怎么样?
加班给你比平时高出百分之五十的工资,一个月应该能挣到3000法郎左右,前提是你不偷懒。
我听说华人好像都很勤劳,希望你也跟他们一样……”
加鲁认为韩宣没威胁,顿时变得热情起来。
在他眼中,这是和罗兰搞好关系的机会,家人都很看重两家结亲的事情,加鲁本人也很喜欢她。
至于加鲁的家人,为什么想要跟罗兰所在家族联姻,倒不是因为她家有钱,而是看重罗兰家的影响力。
这位少女祖先,就是赫赫有名的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先生,她父亲依然从事文学工作、母亲是法国著名律师,属于名副其实的法国上流家族。
亲密搂着韩宣肩膀,加鲁看向罗兰,笑道:“交给我你放心,我一定把他当成我亲弟弟对待,端木,你叫做这个名字没错吧?
这家店是我花光所有个人积蓄才弄好的,听说相当赚钱,好好干,等年底时候赚到钱,我给你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