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各方反应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某个身材不高的大胡子难得地取下一直叼在嘴里的烟斗,笑道,“中国的那些土地革命者竟然消灭了4万日本猴子?”
  “日本方面并未否认,尊敬的斯大林同志。”,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虽然贵为苏联的第二号人物,在斯大林面前却一直都是毕恭毕敬,不过见斯大林心情不错,他胆子也跟着大了一些,难得地主动向其提议道,“如果中国同志真的取得了这样的胜绩,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让他们给予日本军阀更大的打击?”
  “先查清事实再说。”,斯大林很快就敛起笑容,拿起烟斗吸了一口,自言自语道,“对外情报工作是该加强了,真不该将别尔津派出去......”
  而在这时的柏林,一个小胡子则是面色变幻不定地陷入了沉思,“想不到那些日本猴子竟然连中国的叛军都打不过,他们真的有能力帮助帝国夹击苏俄吗?或者......我们应该重新考虑对华政策?”,但很快他就猛地抬起头来,拍着桌子大叫道,“叫卡纳里斯(纳粹德国军事谍报局局长)过来!我要详细的情报,越快越好!”
  一个既是苏共党员也是纳粹党员的德国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红色谍王”佐尔格,通过他在远东的情报网络、尤其是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朝日新闻》记者尾崎秀实,查清了日军的准确伤亡数字与那几次战斗的大致经过,并分别向莫斯科与柏林进行了汇报......
  大胡子当年曾经指挥过察里津保卫战这种硬仗,对于军事远不像后世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无知,他只是粗粗看了一下就意识到,出现如此夸张的战果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那支红军部队应该不会真的强大到足以一下子歼灭4万日军。但其中至少有一万多日军确实是其硬碰硬吃掉的,以此来看,这支红军现在的实力至少也足以与一个日军师团抗衡,即使是斯大林,对其也无法继续无视了,但对于莫洛托夫扶持中国同志的建议,斯大林还是立刻就否决了,“即使他们比我们原先估计的更加强大,也不可能与现在就有二百万、并且随时可以动员更多部队的中国政府军相提并论,何况中国对于苏联的价值,并不在于消灭多少日本猴子,而只需要拖住他们、为我们的工业化建设和红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争取时间就行,在这方面中国的蒋政府无疑更加值得信赖,无论是纵深还是兵力,那些土地革命者都望尘莫及。等到我们的工业化完成,武装起几百万、上千万的强大红军,无论是西方的帝国主义,还是东方的帝国主义,都将粉碎在苏维埃的铁拳之下,区区几万日本猴子,又算得了什么?”
  而小胡子方面,也“英雄所见略同”地作出了同样的判断,但心底里毕竟还是对日军战力有些失望,从此还是不可避免地更加轻视日本,加之德国现在急需中国的猪鬃与钨、锑等稀有金属,因此与历史上相比,国府从德国换到了更多的武器装备。但因为“赣匪”的死灰复燃,国府自35年下半年开始,就无法依约向德国提供足额的钨砂,使得德国的战争储备迟迟无法完成,严重影响了小胡子的扩军计划,令小胡子渐渐有些着急起来......
  挺进华北以来一系列的胜利,不但有力地驳斥了国府对于赤色党的污蔑之辞,胡卫东也一下子成为了国内妇孺皆知的大英雄,这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投奔苏区的人才大大增加了。这些人中不乏后世名声赫赫的学问大家,其中甚至有目前已经是世界级专家的大牛,比如协和医学院生化系主任吴宪(注1),而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有训与周培源、化工系教授张大煜、数学系助教华罗庚、研究生钱伟长、即将毕业的钱三强、何泽慧、王大衍、物理系在读大学生陈芳允,北洋工学院在读大学生吴自良,北大物理系助教郭永怀、地质系助教丁道衡后世也都是国内各个科研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人物是胡卫东特地派人拉来的,比如世界级的地质学泰斗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目前在山东大学任教的物理学家王淦昌与生物学家童第周,以及国内中医界的第一人施今墨,而方法也各不相同。
  李四光的思想一向激进,对赤色党素有好感,加之此时他虽然已经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概念,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根本没人支持,甚至就连他有着详实证据的“庐山第四纪时期曾经存在过冰川”的论断,也被看不起中国人的国外地质学界与盲从国外权威的国内地质学界轻率否定。不服气的李四光正准备再上庐山搜集更加有力的证据,胡卫东却通过地下党向其致信盛赞地质力学,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顿时被李四光引为知己,加之李四光本就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光是为了抗战这一条,就足以令他放下一切,接受胡卫东的邀请前往洛阳了。有了这位百年不遇的地质天才,加上孙越崎这个擅长矿业管理的杰出人才,豫西苏区地下的丰富矿产资源有望得到充分开发,这对处于敌人包围之中的豫西苏区来说,其意义怎么高估也不过分。
  注1:吴宪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测定血糖的方法,并发现了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规律,这两大贡献(尤其是后者)都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但由于当时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加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际科学界确实人才辈出,最终与诺贝尔奖无缘,但即便如此,在1936年时,吴宪已经是世界公认的一流生化专家,同时也是国内最优秀的医药化学家与营养学家之一......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