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讨价还价(中)
对于只是完成了初级工业化的日本来说,机器设备与技术人才比金钱更加宝贵,自是不会愿意将其送给中国,不过总有一些在日本不受重视、但中国人却很感兴趣的,这些也不妨顺水推舟。例如长门级战列舰的设计师福田启二(历史上他也是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师),由于日本海军已经放弃建造战列舰而备受冷落,但对于缺乏军舰设计人才的中国来说,哪怕战列舰即将过时也没有关系,因为中国这边连能够设计这种过时军舰的人才都没有,而且帮德国人设计建造兴登堡级战列舰也急需这样的世界级战列舰设计师。结果双方一拍即合,福田启二和他的助手与部分学生以1000万美元的身价来到了中国。
对此日本方面一开始还觉得赚了,但后来福田启二先是主持设计出了世界历史上最强的兴登堡级战列舰,并参与了齐柏林级航母的设计工作(注1),后来更是在中国领导层的充分信任下全权负责新中国大型水面舰艇的设计建造,并带出了众多优秀的中国弟子,被誉为“中国大型水面舰艇之父”,令日本人痛悔不已,而对自己当年“被卖”一直耿耿于怀的福田启二终其一生都再没回国一次......
福田启二虽然因为日本海军发展路线改变而失去了用武之地,但好歹之前就已经功成名就,而更有一些人才因为上级部门的有眼无珠而始终没法出头,例如原抚顺页岩油工厂燃料课长阿部良之助。此人当初为了解决日本缺油的短板,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长期的研究后发明了硫酸冲洗法,能够将页岩油等劣质油料加工成为质量合格的重油,可供重油锅炉与大型柴油机使用,可他的上司对于“节约”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认为硫酸冲洗法会导致原料油损失10%左右,“太浪费了!”,而一直将阿部良之助的新工艺束之高阁,他却不想想,即便只有90%,动力用油的价值怎么是100%只能烧火供热的劣质油可以相比的......
而在东北解放之后,阿部良之助虽然幸运地逃回了国内,但因为日本国内油页岩储量十分有限而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被迫改变研究方向钻研煤制油项目。而这时的胡卫东听了阿部良之助被俘同事的推荐后,却对其生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名单上把他加了进去。
胡卫东深知中国一旦彻底完成工业化,对于石油的需要量将会是极其恐怖的(现在中国的工业化才完成了不到一半,石油的消耗量就已经非常惊人了。),而中国国内的石油不但普遍埋藏较深、开采成本偏高,而且储量相对于中国未来恐怖的石油需求量而言也是明显不足的,和平时期缺口可以通过进口来填上,但如果过于依赖进口,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后果就会十分严重,因此无论如何中国自己至少要有能够生产和平时期需要量一半的产能与后备储量才行,所以胡卫东对于煤制油和页岩油等石油的代用品一直都相当重视,其中页岩油的生产成本至少比煤制油要低一些,而且质量也更好,同时中国还拥有数量相当惊人的油页岩储量(但是依然远远不及美国),所以阿部良之助就很自然地受到了重视。
阿部良之助一开始并不想为中国这个昔日的敌人工作,但他又想见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一时间思想十分纠结,这时日本国内渐渐兴起的第三代“泛亚细亚主义”(注2)思想给了他说服自己的借口,加之赤色党人行之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阿部良之助最终转变了态度,并领导包括页岩油、煤制油等多个分支项目的“人造石油”课题组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科技成果,为中国的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这些科技专家,中国还从日本挖到了一些中级技师和熟练工人,一些是国内急需而高薪聘请,另一些则是挖自日本国内目前并不景气、但在中国却正方兴未艾的某些行业,开价相对来说就要低得多。虽然日本当局知道中国这样做会动摇日本的根基,但是在短期来看,日本不但可以减小国内的就业压力,还可以获得额外的侨汇收入,利益还是相当大的,对日本尽快摆脱对美援的依赖也很有帮助,因此只要不是要害部门,日本当局还是尽量予以了放行......
注1:当时很多军舰设计大师都不仅仅精通一种舰型的设计,但问题是日本本来就有优秀的航母设计师,因此福田启二如果还是留在日本的话,即便转型成功,也依然很难获得机会,而在一张白纸的中国,情况则完全不同。
注2:“泛亚细亚主义”又称为“大亚洲主义”或者“大亚细亚主义”,最初是明治维新前后一些日本思想家提出,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二是“日本负有领导亚洲反对西方殖民势力的义务和责任”,其台面上的目标是为了联合亚洲各国将西方殖民势力赶出去,但实际上却成为了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理论依据。
后来孙中山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提出了自己的“泛亚细亚主义”,指出只有中日两国齐心协力、互补协作,才能领导整个亚洲驱除西方殖民势力,完成东方文明的伟大复兴,但由于中国贫弱分裂,根本无力与日本争夺亚洲的领导权,因此说了等于白说,倒是对国内有较大影响......
而在这个时空,当解放军将日本陆军打得落花流水之后,日本国内开始普遍认识到解放军陆军的强大,而新中国“六亿(由于国内提前实现了和平,生育高峰也提前出现。)人民六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全民皆兵政策更是令日本人彻底失去了向大陆扩张的信心,加之日本陆军日渐失势,因此“侵略中国,征服亚洲。”的传统主张很少再有日本人提起,反而开始有人鼓吹“中国掌握陆地、日本掌握海洋,两国齐心,将‘雪肤豚’(“白皮猪”)赶出我们的亚洲。”,这即是第三代的“泛亚细亚主义”......
对此日本方面一开始还觉得赚了,但后来福田启二先是主持设计出了世界历史上最强的兴登堡级战列舰,并参与了齐柏林级航母的设计工作(注1),后来更是在中国领导层的充分信任下全权负责新中国大型水面舰艇的设计建造,并带出了众多优秀的中国弟子,被誉为“中国大型水面舰艇之父”,令日本人痛悔不已,而对自己当年“被卖”一直耿耿于怀的福田启二终其一生都再没回国一次......
福田启二虽然因为日本海军发展路线改变而失去了用武之地,但好歹之前就已经功成名就,而更有一些人才因为上级部门的有眼无珠而始终没法出头,例如原抚顺页岩油工厂燃料课长阿部良之助。此人当初为了解决日本缺油的短板,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长期的研究后发明了硫酸冲洗法,能够将页岩油等劣质油料加工成为质量合格的重油,可供重油锅炉与大型柴油机使用,可他的上司对于“节约”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认为硫酸冲洗法会导致原料油损失10%左右,“太浪费了!”,而一直将阿部良之助的新工艺束之高阁,他却不想想,即便只有90%,动力用油的价值怎么是100%只能烧火供热的劣质油可以相比的......
而在东北解放之后,阿部良之助虽然幸运地逃回了国内,但因为日本国内油页岩储量十分有限而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被迫改变研究方向钻研煤制油项目。而这时的胡卫东听了阿部良之助被俘同事的推荐后,却对其生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名单上把他加了进去。
胡卫东深知中国一旦彻底完成工业化,对于石油的需要量将会是极其恐怖的(现在中国的工业化才完成了不到一半,石油的消耗量就已经非常惊人了。),而中国国内的石油不但普遍埋藏较深、开采成本偏高,而且储量相对于中国未来恐怖的石油需求量而言也是明显不足的,和平时期缺口可以通过进口来填上,但如果过于依赖进口,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后果就会十分严重,因此无论如何中国自己至少要有能够生产和平时期需要量一半的产能与后备储量才行,所以胡卫东对于煤制油和页岩油等石油的代用品一直都相当重视,其中页岩油的生产成本至少比煤制油要低一些,而且质量也更好,同时中国还拥有数量相当惊人的油页岩储量(但是依然远远不及美国),所以阿部良之助就很自然地受到了重视。
阿部良之助一开始并不想为中国这个昔日的敌人工作,但他又想见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一时间思想十分纠结,这时日本国内渐渐兴起的第三代“泛亚细亚主义”(注2)思想给了他说服自己的借口,加之赤色党人行之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阿部良之助最终转变了态度,并领导包括页岩油、煤制油等多个分支项目的“人造石油”课题组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科技成果,为中国的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这些科技专家,中国还从日本挖到了一些中级技师和熟练工人,一些是国内急需而高薪聘请,另一些则是挖自日本国内目前并不景气、但在中国却正方兴未艾的某些行业,开价相对来说就要低得多。虽然日本当局知道中国这样做会动摇日本的根基,但是在短期来看,日本不但可以减小国内的就业压力,还可以获得额外的侨汇收入,利益还是相当大的,对日本尽快摆脱对美援的依赖也很有帮助,因此只要不是要害部门,日本当局还是尽量予以了放行......
注1:当时很多军舰设计大师都不仅仅精通一种舰型的设计,但问题是日本本来就有优秀的航母设计师,因此福田启二如果还是留在日本的话,即便转型成功,也依然很难获得机会,而在一张白纸的中国,情况则完全不同。
注2:“泛亚细亚主义”又称为“大亚洲主义”或者“大亚细亚主义”,最初是明治维新前后一些日本思想家提出,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二是“日本负有领导亚洲反对西方殖民势力的义务和责任”,其台面上的目标是为了联合亚洲各国将西方殖民势力赶出去,但实际上却成为了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理论依据。
后来孙中山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提出了自己的“泛亚细亚主义”,指出只有中日两国齐心协力、互补协作,才能领导整个亚洲驱除西方殖民势力,完成东方文明的伟大复兴,但由于中国贫弱分裂,根本无力与日本争夺亚洲的领导权,因此说了等于白说,倒是对国内有较大影响......
而在这个时空,当解放军将日本陆军打得落花流水之后,日本国内开始普遍认识到解放军陆军的强大,而新中国“六亿(由于国内提前实现了和平,生育高峰也提前出现。)人民六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全民皆兵政策更是令日本人彻底失去了向大陆扩张的信心,加之日本陆军日渐失势,因此“侵略中国,征服亚洲。”的传统主张很少再有日本人提起,反而开始有人鼓吹“中国掌握陆地、日本掌握海洋,两国齐心,将‘雪肤豚’(“白皮猪”)赶出我们的亚洲。”,这即是第三代的“泛亚细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