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率先工业化(下)
严格来说,现在的中国其实并不是没有比新疆更适合快速工业化的地区,那就是平均识字率不逊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台湾省,但问题是台湾是海岛,而中国的海军实力又还相对较弱,因此暂时中央只能将台湾的工业建设规划封存起来,等到二战结束或者中国海军强大起来之后再集中力量将这座宝岛发展起来......
虽然太祖极端重视公平,但在二战如火如荼的局势下,空前的危机感还是令他接受了胡卫东提出的率先工业化策略,只是他也提出了两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一是在新疆大搞工业建设的话,万一苏联真的发疯趁虚而入发起进攻,损失会不会太大?二是在新疆大搞工业建设的话,必须严格保密并且需要进行核试验的911工程该怎么办?
胡卫东对此早已胸有成竹,当即向领袖解释道,由于新疆独特的地形,苏联即使想要入侵,也只能先进攻北疆,而由于北疆工业本来就有相当的基础,加之国防安全方面的考虑,他的工业化路线图是以南疆为重点的。这样既可以让苏联安心,又不至于要冒太大的风险。
当然,暂时失去克拉玛依油田会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但由于这个油田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之后中央就出于对苏联的顾忌而不再对其追加投资,因此至今产能也才增加到150万吨左右,在国内成品油储备量已经达到200万吨、并且胜利油田的年产量飞速增加、同时日本占领的印尼油田也开始对中国供油的情况下,150万吨原油年产量的损失应该还是能够承受的......
至于911工程,南疆再搞工业化,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还是不会有人居住的,因此将来进行核试验不愁找不到合适的试验场。至于保密工作,911工程的研究机构基本都在青海(虽然青海海拔很高,但低于2500米的地区还是不少的,普通人居住不会有明显的不适,保密性却无疑要比内地强多了。),并不在新疆境内,所以同样无需太过担心。
伟人这才完全放下心来,而苏联政府当时也确实被胡卫东的这个策略给迷惑了,在苏联人看来,如果中国人心存敌意,他们是断然不敢将新的核心工业区建在两国边境附近的,因此即使是斯大林,一时间也不禁松了口气。
而当初胡卫东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中央也曾有人以此提出质疑,但当时胡卫东却胸有成竹地答道,“如果是为了防御考虑,边疆的工业与经济越发达,就越是危险,但如果进攻,工业发达的边疆却可以就近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支援......”
胡卫东说出这话的时候曾经被人讥嘲是过于狂妄,的确,那时的中国和苏联相比实在差得太远,如果只是防御的话,还能够依靠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打个两败俱伤,但要是主动向苏联发起进攻,就凭中国仅有3000多架作战飞机和2000多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的野战军,怎么可能打得过装备了几近2万架飞机、同样多的坦克、而且即使兵力也不比中国少的苏联红军?何况即使不考虑双方技术兵器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中国还不发达的工业与仍需改善的交通状况又能支持多少部队出境作战?
这些尖锐的质问句句在理,但却被伟人以“唯武器论”的帽子给压了下去,而胡卫东的建议也终于艰难地得到了通过。太祖应该是猜到了胡卫东的想法,但即使是他也没有想到,苏德战争开打还没多久,貌似强大的苏军就已经一溃千里,仅仅3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超过了在抗战期间死亡、失踪总人数多达500万左右的中国,成为了二战中人员损失最大的国家。当然,严格来说,300多万苏军战俘暂时还没死,但是谁都知道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很难活着离开纳粹的集中营。而除了苏军的500万永久性减员,这三个月里死于战乱的苏联平民也有好几十万人......
但令很多人意外的是,虽然当初看似荒谬的预测神奇地应验了,但胡卫东此时却提出要继续对苏联示好。在胡卫东的建议下,中国政府作为中间人促成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这样一来苏联就可以全力抵御德国人的进攻,而日军也可以将主要力量继续投入太平洋与美国海军争锋。当然,小胡子与美英领导人都给气了个半死......
但罗斯福与丘吉尔有何反应,三个当事国政府才不管呢。中国现在是一心坐山观虎斗,日本则是根本不可能挤出本就有限的人力进攻酷寒的西伯利亚,至于苏联政府,在美国国会以“避免援助落入德国人之手”为由否决了美国政府的援苏、也即是履行当初答应了的许诺后,斯大林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这些帝国主义者的信任......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即使没有中国政府从中牵线搭桥,苏日两国也都不愿与对方为敌,但如果不是中国帮忙促成了这个协议的签署,苏联政府肯定还得留下至少几十万人以防万一。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斯大林也不禁有些感动了,可是因为担心中国人收回外蒙后会对当初也属于外蒙古但如今已被苏联占据的“唐努图瓦共和国”(即唐努乌梁海)提出领土要求,他终究还是没松这个口。同时,由于苏联大片精华地带沦陷后,经济遭到了重创,却又必须将大量人力和资源投入到军事方面,而美国人当初许诺的援助又无限期地推迟了,这就使得苏联政府的财政空前困难,因此苏联政府无奈之下又向中国提出了提前偿还当初援华贷款的要求......
这下就连胡卫东也有些忍无可忍了,当即指出合同里既然写明一旦违约就无需偿还,那么中国根本就没必要理睬苏联政府的无礼要求。但太祖却是面带冷色地一锤定音道,“这样也好,还掉这个人情债,之后就不好说我们忘恩负义了......”
虽然太祖极端重视公平,但在二战如火如荼的局势下,空前的危机感还是令他接受了胡卫东提出的率先工业化策略,只是他也提出了两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一是在新疆大搞工业建设的话,万一苏联真的发疯趁虚而入发起进攻,损失会不会太大?二是在新疆大搞工业建设的话,必须严格保密并且需要进行核试验的911工程该怎么办?
胡卫东对此早已胸有成竹,当即向领袖解释道,由于新疆独特的地形,苏联即使想要入侵,也只能先进攻北疆,而由于北疆工业本来就有相当的基础,加之国防安全方面的考虑,他的工业化路线图是以南疆为重点的。这样既可以让苏联安心,又不至于要冒太大的风险。
当然,暂时失去克拉玛依油田会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但由于这个油田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之后中央就出于对苏联的顾忌而不再对其追加投资,因此至今产能也才增加到150万吨左右,在国内成品油储备量已经达到200万吨、并且胜利油田的年产量飞速增加、同时日本占领的印尼油田也开始对中国供油的情况下,150万吨原油年产量的损失应该还是能够承受的......
至于911工程,南疆再搞工业化,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还是不会有人居住的,因此将来进行核试验不愁找不到合适的试验场。至于保密工作,911工程的研究机构基本都在青海(虽然青海海拔很高,但低于2500米的地区还是不少的,普通人居住不会有明显的不适,保密性却无疑要比内地强多了。),并不在新疆境内,所以同样无需太过担心。
伟人这才完全放下心来,而苏联政府当时也确实被胡卫东的这个策略给迷惑了,在苏联人看来,如果中国人心存敌意,他们是断然不敢将新的核心工业区建在两国边境附近的,因此即使是斯大林,一时间也不禁松了口气。
而当初胡卫东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中央也曾有人以此提出质疑,但当时胡卫东却胸有成竹地答道,“如果是为了防御考虑,边疆的工业与经济越发达,就越是危险,但如果进攻,工业发达的边疆却可以就近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支援......”
胡卫东说出这话的时候曾经被人讥嘲是过于狂妄,的确,那时的中国和苏联相比实在差得太远,如果只是防御的话,还能够依靠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打个两败俱伤,但要是主动向苏联发起进攻,就凭中国仅有3000多架作战飞机和2000多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的野战军,怎么可能打得过装备了几近2万架飞机、同样多的坦克、而且即使兵力也不比中国少的苏联红军?何况即使不考虑双方技术兵器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中国还不发达的工业与仍需改善的交通状况又能支持多少部队出境作战?
这些尖锐的质问句句在理,但却被伟人以“唯武器论”的帽子给压了下去,而胡卫东的建议也终于艰难地得到了通过。太祖应该是猜到了胡卫东的想法,但即使是他也没有想到,苏德战争开打还没多久,貌似强大的苏军就已经一溃千里,仅仅3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超过了在抗战期间死亡、失踪总人数多达500万左右的中国,成为了二战中人员损失最大的国家。当然,严格来说,300多万苏军战俘暂时还没死,但是谁都知道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很难活着离开纳粹的集中营。而除了苏军的500万永久性减员,这三个月里死于战乱的苏联平民也有好几十万人......
但令很多人意外的是,虽然当初看似荒谬的预测神奇地应验了,但胡卫东此时却提出要继续对苏联示好。在胡卫东的建议下,中国政府作为中间人促成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这样一来苏联就可以全力抵御德国人的进攻,而日军也可以将主要力量继续投入太平洋与美国海军争锋。当然,小胡子与美英领导人都给气了个半死......
但罗斯福与丘吉尔有何反应,三个当事国政府才不管呢。中国现在是一心坐山观虎斗,日本则是根本不可能挤出本就有限的人力进攻酷寒的西伯利亚,至于苏联政府,在美国国会以“避免援助落入德国人之手”为由否决了美国政府的援苏、也即是履行当初答应了的许诺后,斯大林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这些帝国主义者的信任......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即使没有中国政府从中牵线搭桥,苏日两国也都不愿与对方为敌,但如果不是中国帮忙促成了这个协议的签署,苏联政府肯定还得留下至少几十万人以防万一。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斯大林也不禁有些感动了,可是因为担心中国人收回外蒙后会对当初也属于外蒙古但如今已被苏联占据的“唐努图瓦共和国”(即唐努乌梁海)提出领土要求,他终究还是没松这个口。同时,由于苏联大片精华地带沦陷后,经济遭到了重创,却又必须将大量人力和资源投入到军事方面,而美国人当初许诺的援助又无限期地推迟了,这就使得苏联政府的财政空前困难,因此苏联政府无奈之下又向中国提出了提前偿还当初援华贷款的要求......
这下就连胡卫东也有些忍无可忍了,当即指出合同里既然写明一旦违约就无需偿还,那么中国根本就没必要理睬苏联政府的无礼要求。但太祖却是面带冷色地一锤定音道,“这样也好,还掉这个人情债,之后就不好说我们忘恩负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