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铁 托
没有强力外援帮忙的前提下,在任何一个国家,下层民众想要起义成功,都必须满足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必须有一些政府军的部队倒戈到起义军一边,他们本身的实力强弱倒是第二位的,关键是起到一个指导入门的作用,特别是在训练方面,而老兵的传帮带更是可以让起义军的新兵飞速成长,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帮助,起义军想要由乌合之众蜕变成精锐之师需要付出几十倍的牺牲和时间,在后膛枪时代,由于正规军与民间武装实力差距的拉大与政府对地方基层控制力的增强,起义的难度大幅增加,如果没有政府军的倒戈来助推发展,起义军还没成长起来就会被扼杀掉......
可军队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控制的最重要暴力机器,原则上来说是最难背离政府的,往往只有在国内矛盾极其尖锐的情况下才会离心,而之前南斯拉夫王国政府虽然腐败无能,却还没到国民普遍活不下去的程度,因此铁托再有能力,一时间也很难打开局面。但是意大利人的侵略和王国政府的投降改变了这一切,数以万计的南斯拉夫爱国官兵不愿向意大利屈服,纷纷投入铁托高举的抵抗大旗之下,南共的游击队顿时如同星火燎原一般地发展壮大了起来,而有了相对强大的军队之后,铁托的军事才华也得以展现了出来,大片大片的沦陷国土由此得到解放。
虽然这个时空得不到盟国的武器弹药支援,使得南共游击队的发展比历史上艰难了许多,但是对付虽然战斗力强了不少却依然远不如德军的意大利军队,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南斯拉夫的工业基础远比抗战时的中国强得多,因此弹药生产之类的基本军工还是勉强能够保证的,在通过缴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意大利武器之后,南共游击队的实力更是如同滚雪球一样飞速增强。
先后有五万多人被南共游击队击毙或俘虏、超过10万人受伤的惨重损失令意大利国内一片哀鸿,其实意大利至今都没能从当初北非战败与内战损失中完全缓过劲来,再次遭遇重挫后,他们人力不足的问题很快就凸显了出来。
眼见萨拉热窝都危在旦夕,自己却根本无力增兵,墨索里尼只能向小胡子求援。小胡子为了避免南斯拉夫赤化成为肘腋之患,当即派出了包括山地师在内的超过20万德军精锐进入南斯拉夫,帮助墨索里尼镇压南共的游击队,这时的他还以为可以很快将问题搞定,到时候再将这些部队调回苏德战场,却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叫做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南共总书记会那么难对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铁托的外交才能甚至比他的军事才能更加出色,他甚至抓住了苏联被德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逼入绝境的机会,成功地向莫斯科要到了对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五国共产党的领导权,不但实力大幅增强,而且使得南斯拉夫游击队在最困难的时期可以出国作战来打破敌人绞杀的图谋,将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反法西斯活动统一了起来,这可就不是区区二十万德军能够镇压得下来的了,至于那些伪军与仆从军,在很多时候几乎就是专门给巴尔干游击军送武器乃至兵员的......
后来轴心国虽然靠着不断增兵勉强控制住了局势,但是要想让巴尔干燃起的烽火熄灭,却也并不容易。而包括30万德军精锐在内的100多万轴心国军队被巴尔干地区的游击战死死牵制住,很自然地对二战局面、特别是苏德战争的局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斯大林当初坚决的放权功不可没,但是因此促成了战后“巴尔干联邦”的崛起,却又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恨事之一......
就在两大阵营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东方的中国却继续安享和平,新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并没有浪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挺过前一年的困难之后,1943年中国的工业迎来了爆发性的大幅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30%以上,按照官方汇率折换成美元的话,总值接近150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与占领了大片土地而国力大增的日本相差无几,与大片国土沦陷的苏联不相上下,超过了受到重创的英国,一跃成为了世界前五的工业大国(但工业总产值还没超过农业总产值,所以中国依然不能算是工业国。),而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增幅就更是惊人......
在全国掀起路桥建设高潮的有利条件下,1943年不再因为缺水而被迫限产、释放出了大量产能的中国钢铁工业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首次突破了900万吨大关,继续稳居世界钢产量第六位,并大大缩小了与前面五个国家的差距。
之所以增产如此迅速,甚至远非历史上的中国可比,这主要得归功于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历史上前30年里因为苏联没有转让这项关键技术,中国的钢铁生产长期依靠效率低下的平炉,同等投资获得的产能仅有氧气顶吹转炉的1/3到1/5。
而等到中国彻底掌握这项技术并开始大量推广后,当时中国的钢产量已经有一年几千万吨了,基数大了,增长率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有那么夸张了,而淘汰落后产能也令数据不可避免地有所缩水。
与之相比,如今的中国钢铁工业基数还不算大,同时因为世界大战的特殊环境,并没有淘汰落后产能,因此转炉投资省、建厂快的优势就变得特别明显,再加上很多的产能其实在1942年就有了,只是当时缺水被迫限产而没能变成产量罢了,这些全都集中到1943年爆发出来,增长率的数字夸张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军队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控制的最重要暴力机器,原则上来说是最难背离政府的,往往只有在国内矛盾极其尖锐的情况下才会离心,而之前南斯拉夫王国政府虽然腐败无能,却还没到国民普遍活不下去的程度,因此铁托再有能力,一时间也很难打开局面。但是意大利人的侵略和王国政府的投降改变了这一切,数以万计的南斯拉夫爱国官兵不愿向意大利屈服,纷纷投入铁托高举的抵抗大旗之下,南共的游击队顿时如同星火燎原一般地发展壮大了起来,而有了相对强大的军队之后,铁托的军事才华也得以展现了出来,大片大片的沦陷国土由此得到解放。
虽然这个时空得不到盟国的武器弹药支援,使得南共游击队的发展比历史上艰难了许多,但是对付虽然战斗力强了不少却依然远不如德军的意大利军队,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南斯拉夫的工业基础远比抗战时的中国强得多,因此弹药生产之类的基本军工还是勉强能够保证的,在通过缴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意大利武器之后,南共游击队的实力更是如同滚雪球一样飞速增强。
先后有五万多人被南共游击队击毙或俘虏、超过10万人受伤的惨重损失令意大利国内一片哀鸿,其实意大利至今都没能从当初北非战败与内战损失中完全缓过劲来,再次遭遇重挫后,他们人力不足的问题很快就凸显了出来。
眼见萨拉热窝都危在旦夕,自己却根本无力增兵,墨索里尼只能向小胡子求援。小胡子为了避免南斯拉夫赤化成为肘腋之患,当即派出了包括山地师在内的超过20万德军精锐进入南斯拉夫,帮助墨索里尼镇压南共的游击队,这时的他还以为可以很快将问题搞定,到时候再将这些部队调回苏德战场,却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叫做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南共总书记会那么难对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铁托的外交才能甚至比他的军事才能更加出色,他甚至抓住了苏联被德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逼入绝境的机会,成功地向莫斯科要到了对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五国共产党的领导权,不但实力大幅增强,而且使得南斯拉夫游击队在最困难的时期可以出国作战来打破敌人绞杀的图谋,将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反法西斯活动统一了起来,这可就不是区区二十万德军能够镇压得下来的了,至于那些伪军与仆从军,在很多时候几乎就是专门给巴尔干游击军送武器乃至兵员的......
后来轴心国虽然靠着不断增兵勉强控制住了局势,但是要想让巴尔干燃起的烽火熄灭,却也并不容易。而包括30万德军精锐在内的100多万轴心国军队被巴尔干地区的游击战死死牵制住,很自然地对二战局面、特别是苏德战争的局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斯大林当初坚决的放权功不可没,但是因此促成了战后“巴尔干联邦”的崛起,却又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恨事之一......
就在两大阵营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东方的中国却继续安享和平,新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并没有浪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挺过前一年的困难之后,1943年中国的工业迎来了爆发性的大幅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30%以上,按照官方汇率折换成美元的话,总值接近150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与占领了大片土地而国力大增的日本相差无几,与大片国土沦陷的苏联不相上下,超过了受到重创的英国,一跃成为了世界前五的工业大国(但工业总产值还没超过农业总产值,所以中国依然不能算是工业国。),而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增幅就更是惊人......
在全国掀起路桥建设高潮的有利条件下,1943年不再因为缺水而被迫限产、释放出了大量产能的中国钢铁工业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首次突破了900万吨大关,继续稳居世界钢产量第六位,并大大缩小了与前面五个国家的差距。
之所以增产如此迅速,甚至远非历史上的中国可比,这主要得归功于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历史上前30年里因为苏联没有转让这项关键技术,中国的钢铁生产长期依靠效率低下的平炉,同等投资获得的产能仅有氧气顶吹转炉的1/3到1/5。
而等到中国彻底掌握这项技术并开始大量推广后,当时中国的钢产量已经有一年几千万吨了,基数大了,增长率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有那么夸张了,而淘汰落后产能也令数据不可避免地有所缩水。
与之相比,如今的中国钢铁工业基数还不算大,同时因为世界大战的特殊环境,并没有淘汰落后产能,因此转炉投资省、建厂快的优势就变得特别明显,再加上很多的产能其实在1942年就有了,只是当时缺水被迫限产而没能变成产量罢了,这些全都集中到1943年爆发出来,增长率的数字夸张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