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文奎当差(上)
这天又到了一个月一度,朱允炆去往湖畔学堂的日子,不过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独往,还带上了朱文圻这个二儿子。
后者是可以直入的,不过再去往直前朱允炆也为他准备了一道考题。
“论泉州经济改革观国家形态的变化。”
这绝不是一道简单的考题,难度上因其独有的专业性,甚至是要超过当初其大哥朱文奎他们入学的时候。
谁让南巡的时候朱允炆的身边就带着他呢。
“得益于今日我大明之鼎盛,四海靖平,倭寇绝患,没有了外部的安全性威胁,泉州府及泉州港得以保持高度的活力,而不用如洪武海禁前那般,时刻处于动员控制的武备紧张。
而随着商业行为的活力增长,唐宋时期由官府专办的营坊制度开始逐渐没落,市场自由度大为提高,刺激手工业、自营业和脱离土地通过劳务获取工钱的务工群体增多,使得民间贸易愈加发达。
而高度成熟的海外贸易行为,使得巨量的现银财富由泉州港涌入,泉州海运司的关税成为了泉州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设办的银行,得益于此储存了大量的现银货币,而兑付于海外各国商人的则是银行的等价票券和以现银货币为担保的信用票据。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对内,依靠这批巨量的现银货币做担保加印铜票,刺激民间经济发展,对外,也形成了在货币上的宗主国体系,无论是在如今的朝鲜、东瀛,甚至是南洋、西南诸国和阿拉伯,所有的商业大宗买卖,脱离了我大明银行的信用票据都是无法完成的。
一旦有朝一日国内财政出现赤字,经济压力过大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加印票券等行为冲击现银货币与铜钱货币的汇兑体系,迫使兑付给番邦各国的信用票据贬值,攫取各国留存的现银,使得财富回流。
强盛的经济体系控制,刺激国内的经济改革发展,继而转化成为我大明强大的财政收入能力,加强国力,便可继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侧重点由陆路向海路开始偏移。”
总体来说,这份考卷做的是相当漂亮的,朱文圻的回答中,多数内容的来源还是依靠当初在泉州时朱允炆与格里安奇的对话,小家伙润色了几分,加上了一些自己的附充。
虽然有照猫画虎的成分在,但附充的内容能够紧扣主题不跑偏,说明朱文圻是吃透当初那段对话的核心精神的。
即以经济行为替代军事行为,实现对海外诸国的控制。
而开海,最大的好处,则是使得大明沿海地区的官员、百姓逐渐富有进取精神。
对于海外隐藏着的巨大财富充满期盼,进而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自身。
这种思想落实体现于泉州港那几乎年年革新进步的造船业。
能够顺利通过考定,朱文圻的入学便顺理成章,也可以让其他人得以服气。
“湖畔学堂里没有等闲之辈,你自幼聪慧机敏,但容易自满,在这里切要记住谦虚,虚心向每一位同学学习。”
晚上回到皇宫吃饭的时候,朱允炆这个做爹的语重心长的教诲道:“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每一个人其身上都有长处所在,你想要变得更强大,就一定要多去发现和学习。”
“谨遵父皇教诲,儿臣一定少说多听,谨言慎行。”
“嗯,你能明白就好。”
交代完二儿子,朱允炆又看向一旁埋头吃饭的老大:“你这边,我倒也对你有个安排。”
捧着碗的手顿住,朱文奎忙放下:“恭聆父皇示下。”
朱允炆笑道:“朕本来是打算让你在湖畔学堂再待上几年的,不过最近这南京城里闹了不少幺蛾子,倒是给朕一个新思路。”
“父皇说的,是最近撒了欢的那群纨绔吧。”
热孝结束之后,南京城的治安水平直线下降,酗酒闹事的二代不计其数,虽说没出过什么如杀人、奸淫这般恶劣的大案,但烟花、赌档等地打架斗殴的可不少,更别说京郊那座球场了。
连球迷抱团打群架的事都发生过好几起。
南京可是国都,锦衣卫和西厂的眼线密布,没有能瞒住的事。
“应天府尹陈绍虽说是个废物,但也算这么多年不贪不枉,就是有点墙头草,哪方势力大他就偏哪一方,整个应天府衙门都快被他变成了调解室。
朕想让你去应天府任刑房的主簿,抓一抓咱们南京城的治安。
吏部察政,这陈绍就只会哭屈,说他官卑职微,不敢管,管不好,动不动就是公侯大将、阁臣要员的,既然他说身份不够不敢管,朕思来想去,倒是你最适合了。
当年你爷爷在世的时候,咱们应天府尹基本都是驸马充任,为的就是在身份上能够镇住这南京城里的达官显贵,不过南京上下一百多万人,让你做府尹,你也管不过来,索性就干脆干一任班头吧。
专门就负责处理这些小打小闹的事,让他们松松筋骨,老实老实。”
朱文奎一时半会猜不透自家老爹的心,但也没耽搁,便干脆的点头应了下来。
“儿臣领命,不过父皇,儿臣想要问父皇借个人用。”
“于谦吧?”
朱文奎笑笑:“倒是什么都瞒不住父皇。”
湖畔学堂那群孩子私下里开玩笑,鉴于朱文奎走哪都跟于谦一道,便给于谦封了个‘太子少保’的官,这于少保仨字可是没少喊。
“一个好汉三个帮,曹操当洛阳北部尉的时候,还有袁绍袁本初这个发小帮衬着一起工作呢,确实要给你个帮手,成,朕允了。”
朱允炆颔首,顺手又附赠了几个。
“双喜,你从西厂挑几个武艺精湛的,随文奎一道赴任吧。”
不知道为什么,朱文奎总觉得朱允炆的话里还有别的意思。
尤其是当朱允炆提到曹操和袁绍两个名字时,朱文奎几乎是下意识的瞄了一眼朱文圻。
谁是曹操,谁又是袁绍呢。
后者是可以直入的,不过再去往直前朱允炆也为他准备了一道考题。
“论泉州经济改革观国家形态的变化。”
这绝不是一道简单的考题,难度上因其独有的专业性,甚至是要超过当初其大哥朱文奎他们入学的时候。
谁让南巡的时候朱允炆的身边就带着他呢。
“得益于今日我大明之鼎盛,四海靖平,倭寇绝患,没有了外部的安全性威胁,泉州府及泉州港得以保持高度的活力,而不用如洪武海禁前那般,时刻处于动员控制的武备紧张。
而随着商业行为的活力增长,唐宋时期由官府专办的营坊制度开始逐渐没落,市场自由度大为提高,刺激手工业、自营业和脱离土地通过劳务获取工钱的务工群体增多,使得民间贸易愈加发达。
而高度成熟的海外贸易行为,使得巨量的现银财富由泉州港涌入,泉州海运司的关税成为了泉州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设办的银行,得益于此储存了大量的现银货币,而兑付于海外各国商人的则是银行的等价票券和以现银货币为担保的信用票据。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对内,依靠这批巨量的现银货币做担保加印铜票,刺激民间经济发展,对外,也形成了在货币上的宗主国体系,无论是在如今的朝鲜、东瀛,甚至是南洋、西南诸国和阿拉伯,所有的商业大宗买卖,脱离了我大明银行的信用票据都是无法完成的。
一旦有朝一日国内财政出现赤字,经济压力过大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加印票券等行为冲击现银货币与铜钱货币的汇兑体系,迫使兑付给番邦各国的信用票据贬值,攫取各国留存的现银,使得财富回流。
强盛的经济体系控制,刺激国内的经济改革发展,继而转化成为我大明强大的财政收入能力,加强国力,便可继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侧重点由陆路向海路开始偏移。”
总体来说,这份考卷做的是相当漂亮的,朱文圻的回答中,多数内容的来源还是依靠当初在泉州时朱允炆与格里安奇的对话,小家伙润色了几分,加上了一些自己的附充。
虽然有照猫画虎的成分在,但附充的内容能够紧扣主题不跑偏,说明朱文圻是吃透当初那段对话的核心精神的。
即以经济行为替代军事行为,实现对海外诸国的控制。
而开海,最大的好处,则是使得大明沿海地区的官员、百姓逐渐富有进取精神。
对于海外隐藏着的巨大财富充满期盼,进而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自身。
这种思想落实体现于泉州港那几乎年年革新进步的造船业。
能够顺利通过考定,朱文圻的入学便顺理成章,也可以让其他人得以服气。
“湖畔学堂里没有等闲之辈,你自幼聪慧机敏,但容易自满,在这里切要记住谦虚,虚心向每一位同学学习。”
晚上回到皇宫吃饭的时候,朱允炆这个做爹的语重心长的教诲道:“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每一个人其身上都有长处所在,你想要变得更强大,就一定要多去发现和学习。”
“谨遵父皇教诲,儿臣一定少说多听,谨言慎行。”
“嗯,你能明白就好。”
交代完二儿子,朱允炆又看向一旁埋头吃饭的老大:“你这边,我倒也对你有个安排。”
捧着碗的手顿住,朱文奎忙放下:“恭聆父皇示下。”
朱允炆笑道:“朕本来是打算让你在湖畔学堂再待上几年的,不过最近这南京城里闹了不少幺蛾子,倒是给朕一个新思路。”
“父皇说的,是最近撒了欢的那群纨绔吧。”
热孝结束之后,南京城的治安水平直线下降,酗酒闹事的二代不计其数,虽说没出过什么如杀人、奸淫这般恶劣的大案,但烟花、赌档等地打架斗殴的可不少,更别说京郊那座球场了。
连球迷抱团打群架的事都发生过好几起。
南京可是国都,锦衣卫和西厂的眼线密布,没有能瞒住的事。
“应天府尹陈绍虽说是个废物,但也算这么多年不贪不枉,就是有点墙头草,哪方势力大他就偏哪一方,整个应天府衙门都快被他变成了调解室。
朕想让你去应天府任刑房的主簿,抓一抓咱们南京城的治安。
吏部察政,这陈绍就只会哭屈,说他官卑职微,不敢管,管不好,动不动就是公侯大将、阁臣要员的,既然他说身份不够不敢管,朕思来想去,倒是你最适合了。
当年你爷爷在世的时候,咱们应天府尹基本都是驸马充任,为的就是在身份上能够镇住这南京城里的达官显贵,不过南京上下一百多万人,让你做府尹,你也管不过来,索性就干脆干一任班头吧。
专门就负责处理这些小打小闹的事,让他们松松筋骨,老实老实。”
朱文奎一时半会猜不透自家老爹的心,但也没耽搁,便干脆的点头应了下来。
“儿臣领命,不过父皇,儿臣想要问父皇借个人用。”
“于谦吧?”
朱文奎笑笑:“倒是什么都瞒不住父皇。”
湖畔学堂那群孩子私下里开玩笑,鉴于朱文奎走哪都跟于谦一道,便给于谦封了个‘太子少保’的官,这于少保仨字可是没少喊。
“一个好汉三个帮,曹操当洛阳北部尉的时候,还有袁绍袁本初这个发小帮衬着一起工作呢,确实要给你个帮手,成,朕允了。”
朱允炆颔首,顺手又附赠了几个。
“双喜,你从西厂挑几个武艺精湛的,随文奎一道赴任吧。”
不知道为什么,朱文奎总觉得朱允炆的话里还有别的意思。
尤其是当朱允炆提到曹操和袁绍两个名字时,朱文奎几乎是下意识的瞄了一眼朱文圻。
谁是曹操,谁又是袁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