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家纸厂都拒绝了,只有一家老牌纸厂,叫了几个老技工过来跟沈鱼谈话,问清楚之后就把这个单子接下了。
  塑封也只能定制,好在这个不难,沈鱼去各个厂子打听的时候,大部分塑料厂都愿意接他的单子。
  虽然很不明白为什么要做那样一卷一卷的塑料膜,还要印刷固定图案
  这么窄的塑料膜,能做什么呢?
  另外还要定制店里堂食用的马克杯和玻璃杯,所以又联系了陶瓷厂和玻璃厂。
  定制的这批杯子,马克杯不是单一色系,而是同款式的不同色系。
  沈鱼还特意要求,除了店铺小标,还要印一句文艺的话。
  这个年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一些著名诗人,就像后世的明星歌星一样受到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们追捧。
  沈鱼班上很多同学,包括陈美丽,都有一个精致的本子,专门用来摘抄诗歌,或者觉得优美的句子。
  沈鱼绞尽脑汁,想了一些后世流传得比较广的文艺句子。
  比如什么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双木非林,田下有心。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尚未配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等等等等。[注]
  一些长句会拆开,分别印刷在整套的马克杯上面主要是沈鱼绞尽脑汁想起来的也不多,只能偷工减料一个杯子少印一点儿。
  这样折腾下来,什么东西都要定制,必然支出不菲。
  好在他两个麻辣烫店生意一直不错,现在在兴城也小有名气,两个店加起来,一天盈利过千不成问题。
  甚至有外地的人来兴城出差,会被本地人当特产带他们去吃。
  生意这么好,难免有眼红的,据沈鱼所知,陆陆续续有其他的麻辣烫店开起来了。
  正常的竞争沈鱼不怕,只要不使下作手段,他还能拦着人家开店不成。
  不过那些店,有的完全照搬沈记,也是串串按签子算钱,经营模式什么的,都一模一样。
  有的觉得没必要,串签子是多余程序,既要想法子买签子,还要找人串串,浪费钱,浪费人工。
  可他们也没想过将食材合理分份,就是单纯把白菜叶子掰开,土豆藕萝卜等食材切片。
  结果客人光选个食材,就能吵起来,这个觉得自己的菜叶子小了,那个觉得自己的土豆片太薄,都觉得吃了亏。
  吵架还是小事,一天天的,客人越来越少。
  然后这些店火速换了模式,也改成串签子。
  沈鱼:
  其实你们皮筋一捆,也是一份啊!
  这些店唯一相同的点,就是价格比都沈记麻辣烫便宜,也不用便宜太多,压一点儿价就够了。
  比如他们家素菜签子一毛一根,那些店就八分九分这样。
  他们也卖麻辣烫,看起来跟沈记好像没什么区别,价格也更便宜,当然也吸引了一部分客人。
  刚刚出现收益下滑那几天,沈鱼特意去店里看过。
  他还记得老店开业的时候,过了三天打折期,收益下降,余婶子很担心,还跟他说,要不要继续打折,被沈鱼给拒绝了。
  可这回他来,余婶子老神在在,一点儿不见慌。
  沈鱼问她:您不担心?、
  这几个月,生意好,其他店员工资陆陆续续都加了一些,余婶子靠分红吃饭,生意好她工资也高,不用加。
  现在分店一个月能能赚两万块钱上下,余婶子一个月也有两百块左右,在这个时代,完全可以算高收入阶级了。
  余婶子自豪笑道:不担心,我去尝过,那些店没咱家味道好。
  杨婶子补充:也不老实。
  她作为分店掌管配方的后勤总管,清楚地知道沈鱼那个底汤配料,买的都是好东西。
  大骨头都要挑新鲜的,肉菜食材更别说了,卡得可严,不新鲜的不要。
  那些店里的食材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店有的食材还行,比如蔬菜还算新鲜。
  但肉类挑的不一定是好部位的肉,比如鸡肉,沈记的鸡肉都是鸡胸肉,别家的鸡肉还有骨头。
  不知道是哪个部位,反正肯定不会是鸡胸。
  而且如果当天没卖完,第二天就接着卖,第二天没卖完,第三天接着卖,反正肯定不会白白浪费了。
  这样倒是节省了,可食材品质就难以保证。
  不像沈记,肉都是当天买新鲜的,如果有多余的,员工们吃饭的时候做了,人多,一顿就解决掉了。
  既不浪费,也不砸招牌。
  那些店哪个舍得给员工做肉吃,老板自己都不一定舍得做。
  而且他们能学习沈记的表面,最根本的底汤配方、辣椒油配方都学不到。
  那些店或许也是下了功夫,底汤味道也不算差,一些不那么挑剔的食客,觉得也还成。
  但是沈记还是有一部分忠实拥趸,就好这个味儿,差一点儿都不成。
  那一两分钱,谁稀罕似的,也没有免费的辣椒油,吃着也没有沈记香。
  舍得花钱吃麻辣烫,还要在乎那一分两分?没必要。
  随随便便加勺辣椒油,差价就补回来了。
  一次两次的,食客们也回过味儿来了,沈记贵是贵,可贵得有道理。
  看着别家店吃是便宜了,可那点儿便宜真不是白占的,仔细一算还不知道谁占便宜呢。
  尤其是有一个客人因为吃了不新鲜的肉吃坏肚子被送去医院后,很多食客都不敢再随便吃了,那段时间连沈记的生意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后来风波过去,沈记生意重新回暖,因为老客们都知道,沈记的食材是最新鲜的,他们吃了那么久,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有人吃出问题的。
  外头那些麻辣烫店子,生意一下凉了,陆陆续续开出来的七八家麻辣烫,短时间内关掉了三四家。
  剩下的几家,为了拉客,想尽了办法。
  食材肯定不敢随意糊弄了,可他们就算拿个大喇叭去喊,我们食材特别新鲜,肯定没问题,人家也不能信啊。
  于是最后只能靠降价吸引客人,本来价格就比沈记低,还降,赚头一下子少大半。
  可好歹有生意了,手里没钱又馋这一口的,还是愿意去吃一吃。
  于是店子就这样撑下来了,兴城的麻辣烫分为两种,沈记和其他。
  众所周知,沈记的麻辣烫味道最好最正,食材最新鲜,辣椒油免费,还特别香。
  其他麻辣烫店,口味食材都参差不齐,吃到什么样的看运气,但胜在价格低,不怕踩雷的可以试试。
  到最后,沈记也就是中间被牵连,生意受到一点儿影响。
  后来就平平稳稳赚钱,甚至因为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赚的也越来越多。
  所以哪怕一直在花钱,沈鱼存折上的钱只见多不见少。
  花钱是小事,一连几个周末都泡在到处找合适的厂子上,沈鱼心累无比,越发觉得自己得找个能干的帮手。
  以前还有沈桥给他帮忙,现在沈桥手上的任务堆积了一大堆。
  防弹衣研发卡在了材料上,沈鱼见过沈桥做实验,那种不知名材料很坚韧。
  以沈鱼的力气,把刀子用力戳下去,刀口都绷出形状了,也没破。
  没见识的沈鱼觉得这个已经很厉害了,可沈桥很不满意,说是废品。
  沈鱼不敢吱声,前世他只知道有防弹衣这种东西,具体长什么样作用有多厉害,他没摸过更没穿过。
  沈桥说没用,光有韧性不够。
  沈鱼只能听着,这种话题上,他没有发言权,沈桥说了才算。
  但是目前这款是沈桥能合成的效果最好的一款材料,他需要了解更多的基础材料,才能突破瓶颈。
  知道沈鱼等着塑封机、烤箱等机器急用,沈桥没有死磕卡在瓶颈的防弹服,准备先给他做个塑封机。
  这东西沈鱼用过,也知道大致运行原理,因为真的很容易理解。
  传动带滑板这些都是可以一眼看见的装置,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它的电热封口系统。
  沈鱼给沈桥解释了一番,他就明白了,表示没问题,比防弹衣简单多了。
  其实如果能有车床,用上合适的制作工具,沈桥的工作效率会提高很多。
  但是他明显不想跟人一起干,宁愿自己做,也很排斥工作的时候别人靠近他。
  沈鱼不在其中,蹲在旁边看他忙碌的时候,沈桥时不时还抽空看他一眼,也不知道到底在看什么。
  沈鱼也想给他帮忙,可是不行,他跟不上沈桥对节奏,完全看不懂他下一步要干什么,帮忙一般是帮倒忙,后来他就不插手了。
  除了这些东西,桌椅板凳之类的也得定做。
  沈鱼是打算再找之前那个小家具厂,毕竟前两次合作都很愉快。
  不过这次的桌椅就不能和之前一样了,得根据店里的风格定制。
  这就绕回到墙纸上来了,沈鱼琢磨着,要不抽个时间,去一趟首都吧,他还没见过这个时代的首都,是什么样呢。
  不等他下定决心,先有人找上门来了。
  先找来的是沈鱼没想到的人,他现在的房子,曾经的房主赵家的闺女赵悦。
  赵悦原本是机械厂的职工,去年本来打算把工作卖掉配赵老太和赵长命去首都看病。
  后来在沈鱼的劝说下,没有贸然工作,而是先找了个人代工。
  她们一家人离开兴城之后,沈鱼就再也没见过她们,也不曾联系过。
  这次赵悦找上门来,他才了解到她们这段时间的经历。
  正如沈鱼知道的那样,哮喘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好在她们找到了靠谱的医生,能给赵长命配置缓解病症的药剂。
  寻医问药的过程赵悦没有详述,只简略提了一两句,也可窥见其中艰辛。
  她们三个人,一个老太太,一个有哮喘随时可能发病的赵长命,只有赵悦是个有能力照顾其他两人的成年人。
  赵悦对沈鱼很是感激:多亏你当时劝我跟我妈还有长命一起走。
  发生什么事了吗?沈鱼心里一咯噔,想到原书里孑然一身沦为流浪儿的赵长命。
  赵悦叹气:我们在火车上,让人扒了包。
  她们已经把所有积蓄分开装了,每个人的贴身口袋里都装了一些,可她妈的口袋被人划了,还差点儿被刀片割到肉。
  那是孙儿看病救命的钱,老太太怎么甘心,当时就闹起来,抓着小偷不让走。
  她发现不对,人群里有几个男人目光不善的盯着她们,赶紧拉住她妈,后来三人都不敢散开,走动的时候都跟着列车员。
  下车之后,有个同车的大妈跟她们说,那些小偷团伙早就顶上她们了。
  她们以为没有露财,可是言谈间提起过,是到首都治病的。
  要看病,怎么可能不带钱,她们赵家虽然败了,以前底子厚,好衣裳还是有几件的。
  看着体体面面,小偷们就觉得她们身上肯定有钱。
  也确实猜对了,她们去首都给赵长命看病,把家里所有积蓄都带上了,甚至房子都卖了,一共凑了将近两千块。
  好在她们把钱分开放的,每个人分到的也不全装在一个口袋,老太太被划破的那个口袋有两百多块钱,丢了是让人心疼,但人没事就好。
  因此赵悦十分感激沈鱼当时的提醒,要是她没有跟着去,而是留下卖工作,当时她妈肯定死拉着小偷不放。
  一个老太太,一个病小孩,那个小偷团伙还不知道会怎么对待她们。
  沈鱼心头一跳,心里隐约有种感觉,或许原书中,赵老太太就是因为在列车上逮住了一个小偷,遭到小偷团伙的报复。
  后来发生了什么不清楚,结果就是只剩下赵长命一个人流落街头。
  至于后来他为什么没有回家,沈鱼不知道,但他知道,后来赵长命父亲出狱,去杀云白雅失败被捕,因为拒捕袭警被击毙,死前最后一句话是,就剩他一个人了。
  所以赵悦呢?她能愿意卖掉工作给侄儿看病,说明她很看重赵长命,真心的那种。
  原书里,赵悦卖掉工作之后,肯定会去首都找赵老太和赵长命。
  去外地,她们肯定约好了见面的地点,可是后来赵悦再没有出现过。
  如果不是穿进书里,沈鱼甚至不知道赵长命还有这么一个姑姑。
  所以赵悦呢?她就算没找到赵长命,难道不会回来,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城市?
  还有赵长命的父亲,他为什么会在出狱之后,直接找上云白雅。
  越想越觉得一团乱麻,好像少了什么线索,让人没办法理清楚。
  但是好消息是,现在赵老太并没有出事,赵长命也寻到了合适的药剂。
  不过哮喘的特效药价格很高,如果是以前的赵家,养着赵长命不成问题,可现在赵家只剩下赵悦还有工作。
  之前赵悦是找了人代工,可是去首都待得时间越来越久,她厂里的好姐妹告诉她,代工的人想取代她。
  赵悦只好匆匆回兴城,先办理了停薪留职,然后又赶去首都。
  这一待就是小半年,赵长命的药有了,她们带去的钱花的所剩无几,只好回来了。
  以后就留在兴城了吗?沈鱼问。
  赵悦点点头:对,医生说长命在兴城出生长大,更适应这里的环境。
  而且她们没钱了,她得努力挣钱。
  沈鱼松了口气,赵家人平平安安的回了兴城,以后就算再去首都,老太太年纪更大,赵悦肯定不会让她单独带着赵长命。
  所以赵长命的命运,应该已经脱离原剧情了吧。
  他不知道自己擅自改变别人的既定命运是不是不对,可如果他是赵长命,一定更愿意亲人平安的陪在自己身边。
  你们有住的地方吗?沈鱼问。
  赵悦笑了笑:有的,厂里给我分的有房。
  虽然小了点儿,但她们一共才三个人,够住了。
  那就好。沈鱼放心了。
  赵悦又跟他聊了一些在首都的经历,并且再三表示,因为刚回来赵长命身体不太舒服,老太太在家照顾他,才没有一起过来,希望沈鱼不要介意。
  沈鱼当然不介意,赵家很讲礼数,他猜到她们手里没多少钱了,可赵悦上门,还是给他带了一些从首都带回来的特色糕点。
  沈鱼本想把自己做的小零食让赵悦带一点儿回去给赵长命吃,又考虑到他的病不知道会对什么过敏,不敢随便送小零嘴。
  但他知道哮喘病人适合多吃水果蔬菜,他也爱吃水果,又不缺钱,一些贵价的罕见水果,遇到了也舍得买。
  于是他把家里的水果都装了一些,让赵悦带回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