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35节
她们是真的起自微时,一路至今。
同患难过,也同富贵过。
姜沃点头的瞬间,就听到系统的声音响起。
【恭喜用户,权力之筹获取方式四(已解锁):上位者的唯一托付】
获取方式四?姜沃之前解锁过三种,分别是:得封官职(爵位)、每月固定薪酬、以及上位者的肯定。
很多年来,她一直没解锁一种新的获取方式。没想到会在今日解锁。
但是……姜沃忍不住想要敲敲系统:这可是听起来就很难解锁的获取方式,那我该得到的筹子呢?我那哗啦啦的金币声呢?
系统声音再次响起——
【检测到该上位者已与用户绑定,权力之筹翻倍发放,因数量较大,请客户注意查收(友情提示:可关闭音效达成勿扰模式)】
姜沃并没有关。
她认真听了良久金币掉落之声,然后看了一眼账户余额后,就顿时陷入了一种‘辛尚书见到银矿’的欢喜中。
**
说起辛尚书,紫宸宫中,崔朝正在告他的状。
其实刚开始,崔朝说起要告一位臣子状的时候,皇帝以为他说的是李义琰。
皇帝还摆手打断道:“不用你告,朕也已经听说了。他在中书省对姜卿的病幸灾乐祸不说,之前,还曾把姜卿拦在宫道上,吹了半日风。奉御诊得姜卿的病起自风寒,说不得就是那日的缘故。”
事实自然不是如此,毕竟那天姜沃穿的很厚抱着手炉,倒是‘旧衣朴素’的李侍郎冻的不轻。
但崔朝没反驳这句话——
其实在崔朝心里,还是因东宫猜忌,被逼离开朝堂事对姜沃打击最大,才让她大病这一场。
他们之所以对外都称风寒,只是为了转移皇帝的内疚感。
也免得姜沃这番吐血,在将来被有心人利用,反复提及,变成皇帝心里的臣子怨怼君上。
所以……崔朝想了想:李侍郎最忠于礼法,按礼来说,臣子为皇帝尽忠死而后已也是应该的。那么,他只是给皇帝和太子背背锅怎么了?
于是崔朝也就顺着皇帝的话道:“是,那日她回到家中,就有些咳嗽,神色也不太好。想来风寒从那日就埋下了。”
皇帝深颔首赞同。
于是向崔朝道:“这人你不必管了——此人宅无正寝,虽出身陇西李氏名门,却还是住在破屋之中,朝野间都传其‘风骨清正,素有令德’。”
“其实不过是沽名钓誉!”
“他入中书省为侍郎后,自为官高权重,要改葬他这一脉的先祖——见舅家坟茔之地更好,竟令其舅迁坟,自家先祖兆之!此等人,何以秉政!”[2]
“自当逐出朝廷再不为官才是!若非媚娘道,对此人另有安排,朕已然下诏了。”
崔朝闻言,感慨道:“何为巧言令色鲜矣仁,便是如此吧。”
还不忘提一句:“陛下,太子殿下正是年轻仁厚,才易被此等人所惑,陛下不如将李义琰行止送于东宫?”
提起太子,皇帝又泛起了熟悉的头疼:“朕已然让曜初去说与弘儿了。”也让他好好反思一二,别光听这些人说‘为他好’的满口礼仪道德,也要看看这些人做的什么事儿!
皇帝对着崔朝,忍不住吐露了一句:“若是曜初跟弘儿换一换皇子与公主身份,朕此生便圆满了。”
崔朝:陛下总是喜欢做梦,当年还想有个先帝那样的继承人呢。
见皇帝揉了揉额角缓了心情后,崔朝才道:“不过陛下,臣要状告的,其实不是李义琰,而是辛侍中。”
皇帝:??
*
事情还要从前日正月十四,辛茂将到姜宅探病说起。
之前郝处俊上奏疏,想要把城建署归于兵部统一管理这件事,给辛茂将愁的,夜里都睡不着觉。甚至还出现了鬼剃头,头顶有一块指肚大小的头皮直接给秃了,还好官员上朝要戴冠,否则他这个宰相都没脸出去见人!
于是哪怕知道姜侯在养病,辛茂将也顾不得打扰了——城建署的事儿必须得让她拿个主意,于是就直接上门来了。
彼时姜沃已从曜初处得知皇帝‘天后摄政’之意坚决。虽不能透漏此等机密,但看着‘愁到斑秃’的辛侍中也很不忍心,就很坚决从玄学角度安慰道:“辛侍中放心吧,我已起过卦了,城建署安然无事。”
辛茂将这才放了一半心。
另一半不放下的心则是——
“姜侯只信得过那库狄署令吗?”
姜沃颔首:“怎么?辛侍中是觉得她哪里不好吗?”
辛茂将摇头:“也不是,姜侯选中的人我也信得过。只是……库狄署令毕竟是吏部尚书裴行俭的夫人啊。”
“若有事,不好总去寻裴尚书的夫人。”
姜沃从容亦郑重答道:“都是朝臣同僚,何必拘泥于此,辛侍中从前可不是如此着相之人。”
他们这一问一答,就坐在一旁烹茶的崔朝:??
我还在这儿呢!难道姜侯就不是我夫人?
这说的都是什么话啊!
偏生辛宰相自己还浑然未觉,直到崔朝咳嗽了两声,才醒过神来:啊,这……
很快红着老脸尴尬告辞了。
紫宸殿中。
皇帝听完险些笑倒,然后点评道:“这就是世态炎凉,人心多势利——谁叫你多年无心上进,官位不如姜卿,有什么法子呢?”
崔朝就继续‘状告’道:“可见辛侍中眼里只有国库的银子和城建署!”
皇帝笑过后也感叹道:“难为辛卿为国库忧勤至此。”又道:“城建署……确是得是独立于各署衙之外。”
一旦归于哪个部,只怕慢慢就变了。
崔朝今日来告状,就是再与皇帝提一提城建署的要紧,以及东宫属臣曾经迫不及待动过心思这件事。
别来日陛下又被东宫求得心软,哪天再一权衡,把城建署当政绩给东宫吧。
**
中书省。
大朝会虽散了,但朝臣们也不能各自回家,都得继续回到各个署衙当值,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午后,王神玉正在主持中书省的例行议事。
然而还没说了两句,就停下了:“李侍郎,你这脸色跟浆糊似的,还来参加议事?这寒冬腊月的,若是将同僚都传病了怎么好!”
听王神玉这样说,李义琰萎靡不振,半点没有之前常朝上,敢点名顶头上司的样子,反而连忙拱手认错。
中书省其余人都眼观鼻鼻观心。他们知道为何李义琰怕成这样,脸色白的跟浆糊似的,而且精神恍惚——
皇城中消息传的最快,不过一个中午,各署衙都知道了两件事:
今日方摄政的天后,才离了大朝会就摆驾出宫了,到的正是姜府。
不但如此,听闻太子还奉命闭门读书,不再接对群臣了。
此两事相加,有些东宫属臣怎么能不怕?
而王神玉本来就因为不得不挑重担而心情郁郁,更不愿再见让他心烦的下属,直接下逐客令道:“这些日子不必来署衙了,病好了再说。”
等李义琰走后,王神玉心情总算好了一点,叩了叩桌子,闷声道:“闲杂人等走了,继续议事吧。”
感受了下文书令人绝望的厚度,王神玉觉得,这人生真是太难了。
*
因而这一日议事后,王神玉便请见天后。
且开门见山:“天后今日出宫探望姜相,不知她病情如何?”顿一顿又道:“如今天后已摄政,姜相……”
却见天后缓缓摇头,神色罕见略有黯然:“多年心血煎熬,岂是数日间能好?她已定下要离开长安修养些时日,且出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寻孙神医。”
王神玉亦随之黯然无言。
尤其是天后又拿出一物给他:“对了,姜侯有一物赠王相。”
王神玉双手接过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几瓶保心丹成药,下面还带着药方。
姜相于病中,尚赠药与他。
他握此匣道:“此次备旱事,臣虽不才,亦当尽力而为。”
媚娘:好哩,等的就是这句话。
虽说王神玉丧丧的时候,也能将诸事做到及格线,但还是调动下主观能动性,让他做到优秀更佳。
且媚娘也没准备摁着一个羊往死里薅,很大方道:“就让狄仁杰、韦思谦等人,与王中书令打个下手吧。再有,各署衙中若有王中书令看中的人,都可选用。”
王神玉谢恩,之后作为宰相不得不提起一件事:“天后,如今尚书省两位宰辅空缺。”
尚书省要紧,不可久空。
“我心中已有人选。”
**
咸亨二月正月二十。
天后连下两道调令:原熊津都督刘仁轨调任回京,任尚书左仆射;肃州刺史王方翼,升为熊津都督,坐守辽东。
这两道诏令一下,朝中颇多讶然。
他们原以为,天后摄政后,会先提拔她从前最亲信的‘北门学士们’呢,不料却见这两道任命。
自然,熊津都督刘仁轨担得起宰相位,但他多年驻守海外,从前并非天后一脉。而王方翼更不用说了,在许多朝臣眼里,他身上的标签就是‘废后堂兄’,原以为他这辈子都要在偏远之地蹲着呢,尤其是皇后掌权后,谁能想到如今却做了实打实的封疆大吏。
说来,媚娘自然是要提拔自己心腹固权的。但摄政后最初的任命,她却选择了这两位朝臣。
再加上她正重用的世家出身的王神玉与裴行俭——
这些人出身和履历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真本事!
明示朝臣:无论哪一脉系,凡有能为可做事,她便会用。
*
比起以上两道诏令,天后的下一道诏令,其实在京中引起的震动更大。
同患难过,也同富贵过。
姜沃点头的瞬间,就听到系统的声音响起。
【恭喜用户,权力之筹获取方式四(已解锁):上位者的唯一托付】
获取方式四?姜沃之前解锁过三种,分别是:得封官职(爵位)、每月固定薪酬、以及上位者的肯定。
很多年来,她一直没解锁一种新的获取方式。没想到会在今日解锁。
但是……姜沃忍不住想要敲敲系统:这可是听起来就很难解锁的获取方式,那我该得到的筹子呢?我那哗啦啦的金币声呢?
系统声音再次响起——
【检测到该上位者已与用户绑定,权力之筹翻倍发放,因数量较大,请客户注意查收(友情提示:可关闭音效达成勿扰模式)】
姜沃并没有关。
她认真听了良久金币掉落之声,然后看了一眼账户余额后,就顿时陷入了一种‘辛尚书见到银矿’的欢喜中。
**
说起辛尚书,紫宸宫中,崔朝正在告他的状。
其实刚开始,崔朝说起要告一位臣子状的时候,皇帝以为他说的是李义琰。
皇帝还摆手打断道:“不用你告,朕也已经听说了。他在中书省对姜卿的病幸灾乐祸不说,之前,还曾把姜卿拦在宫道上,吹了半日风。奉御诊得姜卿的病起自风寒,说不得就是那日的缘故。”
事实自然不是如此,毕竟那天姜沃穿的很厚抱着手炉,倒是‘旧衣朴素’的李侍郎冻的不轻。
但崔朝没反驳这句话——
其实在崔朝心里,还是因东宫猜忌,被逼离开朝堂事对姜沃打击最大,才让她大病这一场。
他们之所以对外都称风寒,只是为了转移皇帝的内疚感。
也免得姜沃这番吐血,在将来被有心人利用,反复提及,变成皇帝心里的臣子怨怼君上。
所以……崔朝想了想:李侍郎最忠于礼法,按礼来说,臣子为皇帝尽忠死而后已也是应该的。那么,他只是给皇帝和太子背背锅怎么了?
于是崔朝也就顺着皇帝的话道:“是,那日她回到家中,就有些咳嗽,神色也不太好。想来风寒从那日就埋下了。”
皇帝深颔首赞同。
于是向崔朝道:“这人你不必管了——此人宅无正寝,虽出身陇西李氏名门,却还是住在破屋之中,朝野间都传其‘风骨清正,素有令德’。”
“其实不过是沽名钓誉!”
“他入中书省为侍郎后,自为官高权重,要改葬他这一脉的先祖——见舅家坟茔之地更好,竟令其舅迁坟,自家先祖兆之!此等人,何以秉政!”[2]
“自当逐出朝廷再不为官才是!若非媚娘道,对此人另有安排,朕已然下诏了。”
崔朝闻言,感慨道:“何为巧言令色鲜矣仁,便是如此吧。”
还不忘提一句:“陛下,太子殿下正是年轻仁厚,才易被此等人所惑,陛下不如将李义琰行止送于东宫?”
提起太子,皇帝又泛起了熟悉的头疼:“朕已然让曜初去说与弘儿了。”也让他好好反思一二,别光听这些人说‘为他好’的满口礼仪道德,也要看看这些人做的什么事儿!
皇帝对着崔朝,忍不住吐露了一句:“若是曜初跟弘儿换一换皇子与公主身份,朕此生便圆满了。”
崔朝:陛下总是喜欢做梦,当年还想有个先帝那样的继承人呢。
见皇帝揉了揉额角缓了心情后,崔朝才道:“不过陛下,臣要状告的,其实不是李义琰,而是辛侍中。”
皇帝:??
*
事情还要从前日正月十四,辛茂将到姜宅探病说起。
之前郝处俊上奏疏,想要把城建署归于兵部统一管理这件事,给辛茂将愁的,夜里都睡不着觉。甚至还出现了鬼剃头,头顶有一块指肚大小的头皮直接给秃了,还好官员上朝要戴冠,否则他这个宰相都没脸出去见人!
于是哪怕知道姜侯在养病,辛茂将也顾不得打扰了——城建署的事儿必须得让她拿个主意,于是就直接上门来了。
彼时姜沃已从曜初处得知皇帝‘天后摄政’之意坚决。虽不能透漏此等机密,但看着‘愁到斑秃’的辛侍中也很不忍心,就很坚决从玄学角度安慰道:“辛侍中放心吧,我已起过卦了,城建署安然无事。”
辛茂将这才放了一半心。
另一半不放下的心则是——
“姜侯只信得过那库狄署令吗?”
姜沃颔首:“怎么?辛侍中是觉得她哪里不好吗?”
辛茂将摇头:“也不是,姜侯选中的人我也信得过。只是……库狄署令毕竟是吏部尚书裴行俭的夫人啊。”
“若有事,不好总去寻裴尚书的夫人。”
姜沃从容亦郑重答道:“都是朝臣同僚,何必拘泥于此,辛侍中从前可不是如此着相之人。”
他们这一问一答,就坐在一旁烹茶的崔朝:??
我还在这儿呢!难道姜侯就不是我夫人?
这说的都是什么话啊!
偏生辛宰相自己还浑然未觉,直到崔朝咳嗽了两声,才醒过神来:啊,这……
很快红着老脸尴尬告辞了。
紫宸殿中。
皇帝听完险些笑倒,然后点评道:“这就是世态炎凉,人心多势利——谁叫你多年无心上进,官位不如姜卿,有什么法子呢?”
崔朝就继续‘状告’道:“可见辛侍中眼里只有国库的银子和城建署!”
皇帝笑过后也感叹道:“难为辛卿为国库忧勤至此。”又道:“城建署……确是得是独立于各署衙之外。”
一旦归于哪个部,只怕慢慢就变了。
崔朝今日来告状,就是再与皇帝提一提城建署的要紧,以及东宫属臣曾经迫不及待动过心思这件事。
别来日陛下又被东宫求得心软,哪天再一权衡,把城建署当政绩给东宫吧。
**
中书省。
大朝会虽散了,但朝臣们也不能各自回家,都得继续回到各个署衙当值,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午后,王神玉正在主持中书省的例行议事。
然而还没说了两句,就停下了:“李侍郎,你这脸色跟浆糊似的,还来参加议事?这寒冬腊月的,若是将同僚都传病了怎么好!”
听王神玉这样说,李义琰萎靡不振,半点没有之前常朝上,敢点名顶头上司的样子,反而连忙拱手认错。
中书省其余人都眼观鼻鼻观心。他们知道为何李义琰怕成这样,脸色白的跟浆糊似的,而且精神恍惚——
皇城中消息传的最快,不过一个中午,各署衙都知道了两件事:
今日方摄政的天后,才离了大朝会就摆驾出宫了,到的正是姜府。
不但如此,听闻太子还奉命闭门读书,不再接对群臣了。
此两事相加,有些东宫属臣怎么能不怕?
而王神玉本来就因为不得不挑重担而心情郁郁,更不愿再见让他心烦的下属,直接下逐客令道:“这些日子不必来署衙了,病好了再说。”
等李义琰走后,王神玉心情总算好了一点,叩了叩桌子,闷声道:“闲杂人等走了,继续议事吧。”
感受了下文书令人绝望的厚度,王神玉觉得,这人生真是太难了。
*
因而这一日议事后,王神玉便请见天后。
且开门见山:“天后今日出宫探望姜相,不知她病情如何?”顿一顿又道:“如今天后已摄政,姜相……”
却见天后缓缓摇头,神色罕见略有黯然:“多年心血煎熬,岂是数日间能好?她已定下要离开长安修养些时日,且出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寻孙神医。”
王神玉亦随之黯然无言。
尤其是天后又拿出一物给他:“对了,姜侯有一物赠王相。”
王神玉双手接过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几瓶保心丹成药,下面还带着药方。
姜相于病中,尚赠药与他。
他握此匣道:“此次备旱事,臣虽不才,亦当尽力而为。”
媚娘:好哩,等的就是这句话。
虽说王神玉丧丧的时候,也能将诸事做到及格线,但还是调动下主观能动性,让他做到优秀更佳。
且媚娘也没准备摁着一个羊往死里薅,很大方道:“就让狄仁杰、韦思谦等人,与王中书令打个下手吧。再有,各署衙中若有王中书令看中的人,都可选用。”
王神玉谢恩,之后作为宰相不得不提起一件事:“天后,如今尚书省两位宰辅空缺。”
尚书省要紧,不可久空。
“我心中已有人选。”
**
咸亨二月正月二十。
天后连下两道调令:原熊津都督刘仁轨调任回京,任尚书左仆射;肃州刺史王方翼,升为熊津都督,坐守辽东。
这两道诏令一下,朝中颇多讶然。
他们原以为,天后摄政后,会先提拔她从前最亲信的‘北门学士们’呢,不料却见这两道任命。
自然,熊津都督刘仁轨担得起宰相位,但他多年驻守海外,从前并非天后一脉。而王方翼更不用说了,在许多朝臣眼里,他身上的标签就是‘废后堂兄’,原以为他这辈子都要在偏远之地蹲着呢,尤其是皇后掌权后,谁能想到如今却做了实打实的封疆大吏。
说来,媚娘自然是要提拔自己心腹固权的。但摄政后最初的任命,她却选择了这两位朝臣。
再加上她正重用的世家出身的王神玉与裴行俭——
这些人出身和履历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真本事!
明示朝臣:无论哪一脉系,凡有能为可做事,她便会用。
*
比起以上两道诏令,天后的下一道诏令,其实在京中引起的震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