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节
苏锦愕然道:“这个……张大人既然说的如此严重,那本官便迁就一下你便是,来者是客嘛;不过和议的前提我已经说明了,那个前提你们不答应,咱们也没什么好谈的。”
张元静静的道:“我们答应了。”
苏锦一惊道:“什么?我耳朵出了毛病么?你再说一遍。”
张元平静的道:“经过深思熟虑,我大夏决定接受你们要求取消帝号的要求,苏大人,你们可满意了么?”
苏锦呆了呆,满脸的不可置信,似乎颇有些失落,这让张元感到颇为快意。
“你不是说,李元昊额旨意并未答应此事么?你这么做怕是自作主张吧。”苏锦仿佛不太死心。
“事实上,前番来旨我大夏皇帝早已答应,不过是我像和你们再争辩一番,所以故意那么说的罢了。”张元面不红心不跳,表现的毫无破绽。
苏锦哦了一声忽然语重心长的道:“张大人,站在我私人的立场上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这一条一旦答应下来,你们夏国便是我大宋的一个属国了,从此以后,李元昊需年年上表供奉我皇,更要以臣属自居,而此议一成,天下皆知你们夏国认输了。”<
张元淡淡的道:“多谢提醒,这些我们早已料想的到,不过就像大人您那天所说的,亡国和面子之间的选择,毫无疑问我们要选择更重要的,说起来倒要多谢苏大人提醒我们了。”
苏锦面露悔意,咂嘴结结巴巴的道:“这个……你们真的愿意答应这一条么?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这简直……无法让我相信。”
第八二三章哑巴吃黄连
和议既成,当晚苏锦设盛大的酒宴款待张元等人,张元也是一颗心放到肚子里,双方喜笑颜开气氛欢洽。
若非酒宴最后,张元趁着酒兴跟坐在身边的两名宋国将领闲谈时了解了真相的话,这本来是个很美好的晚上。
“张大人,你们夏人还真是能屈能伸,说打就打,说和就和,佩服佩服。”一名黑脸将军大着舌头挑着大指赞道。
张元笑道:“那是自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嘛,该打的时候打,该和的时候就要和嘛。”
“李元昊真有种,居然就这么轻易的便答应了向我大宋称臣,实在是让人费解。”一名红脸将军插话道。
张元借着酒劲得意的道:“教几位将军白跑一趟了,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鬼主意,你们是做好了攻打我大夏的准备了是么?这么一来你们可没机会出手了,哈哈哈,哈哈。”..
“攻打夏国?”黑脸将军诧异道:“什么时候下的命令?我身为泾州都部署指挥使怎地不知道这么个命令?
“我也不知道呢,我大小也是个都尉,怎地此事我完全不知?”红脸将军道。
张元晒道:“别装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奉命集结渭州城便是为了集中兵力攻打会州么?那一车车的粮食,一队队的士兵开进城来,当我瞎了不成?而且鄜延环庆两路八万大军已经开拔目标直指宥州,这些我都知道的清清楚楚,还有,你们原本今晚初更便要开拔,此刻和议既成,只能在此饮酒了,哈哈哈哈。”
黑脸将军和红脸将军一脸的迷惘,看着张元仿佛在看一个傻瓜:“你是从哪听到这些鬼话的?我们从各州赶来只是为了领年前年后数月的军饷和粮食罢了,今年的粮饷朝廷全部发到了渭州,咱们从各城赶来便是要领着粮草押送回去,大雪泥泞咱们当然要多带些兵马来,再说这一次领的是一季的粮草数量巨大,可容不得我们马虎,哪有要集结攻打会州的打算?”
“什么?你们不是来集结攻打会州的?”张元有些发懵。
“我瞧你是失心疯了,昨日起各路押解粮食的兵马便已经陆陆续续的踏上了归程,我们几个是苏大人留下来说今晚有宴会,要我们参加了宴会再走的,你想的太多了。”红脸将军一脸的嘲笑。
“那……范仲淹带着八万大军……”
“切……范大人还在京城,他如今升任枢密副使,年后才回环庆鄜延坐镇,又怎么会带兵出征?你在胡说什么?”两位宋将觉得这个张元一定是个白痴,凭空想象出这些没影子的事儿,齐齐扭过头去跟他人说话,都不爱搭理他了。
张元从头凉到了脚,心里渐渐的明白了过来:我的个老天呐,上了这小子的当了,一切的一切都在苏锦的设计之中,士兵集结是假,盔甲器械的车队是假,半夜听到的消息更是假的不能再假,自己还以为洞悉了宋人的诡计,没想到却完全被骗的晕头转向。
自己怎么就那么不动脑子呢?宋军也元气大伤,此时又怎么又能力去进攻大夏?若是真有能力,渭州之战为何又仅仅只有几万人守城?嘉宁军几万人便牵制的范仲淹不能来援,这说明宋军根本就对大夏存有忌惮之心,也无力与之正面相抗;此番天寒地冻,宋人多为畏寒之辈,又无战马骑乘,又怎么会长途跋涉顶风冒雪的去进攻大夏?这不是自寻死路么?这些自己的脑子怎么就没事先想到呢?
张元怨毒的眼神穿过人群,寻到了正和一帮将领举杯痛饮的苏锦,这小子笑的合不拢嘴,谈笑之际那些人还纷纷对自己指指点点,不用问这是在嘲笑自己的愚蠢了,张元恨不得寻个地缝钻下去,丢脸丢大了。
丢脸还不是主要的,张元瞬间便想到了自己自作主张答应了宋国的诸多无礼要求,这件事要是让李元昊得知,自己的一家老小怕是个个难逃凌迟,不行,此事决不能挑明,就算是吃了哑巴亏也认了,自己只能将虚无之事当成真的,回禀之时也要将此事当成真的回禀,面子自然需要,脑袋也不能丢。
张元打定主意,脸上堆起笑容,虽然像是吞了十几只绿头苍蝇一般的恶心,但也只能将翻腾要呕吐的东西强行咽下,假作甘之如饴了。
……
两国和议的消息数日后便传遍天下,大宋君臣自然对这样的和议内容极为满意,李元昊那边虽然暴跳如雷,但张元巧舌如簧将在渭州所见之事添油加醋的叙述了一遍,李元昊是个懂得取舍之人,在亡国和丢脸的取舍中,他自然会懂得选哪样;平静下来之后,反倒宽慰张元,给予褒奖。
当然对于李元昊来说,对宋国他不可能真的像臣子一番的侍奉,他决定封锁和议的内容,以后宋国来了使臣一律安排在宥州,他不愿在兴庆府群臣面前口呼万岁接过宋国皇帝的圣旨,而赵祯赐予的宋国国主的金银在送达的当天便被他丢到了井里。
苏锦在大宋朝廷上下名声日隆,此人真的不是纨绔之人,说他文武全才并非虚夸,西北之事本是大宋的一桩大心事,此人去了西北数月,居然便这么完美的了结了,换了谁也没这么好的运气,便是韩琦和范仲淹两位公认的贤良之臣,在西北殚精竭虑数年,也经历了数次大败,却还是靠苏锦去结束了不明朗的局面。
当初,赵祯赠与苏锦的一番考评:状元才,英雄胆,城墙厚的一张脸,当时很多人还不懂其中之意,现在看来,皇上慧如炬,知人善用,苏锦的成功无形中也让众臣对赵祯有了敬畏之心,皇上可不白给,虽然看上去一副随和的摸样,肚子里可跟明镜儿一般。
……
一连数日阳光明媚,落雪融化,天气也回暖了些;苏锦趁着天气晴好,组织了数百壮丁去凉州南修建供大批马匹歇息驿站,人多力量大,二十余日时间,三座相聚五十里的驿站由南往北延伸,只是野利部落那边好像没什么动静,苏锦决定年后亲自去一趟野利部落,年后春荒正是西夏急需粮食的时候,那时候便是第一批战马换粮食的时机,而苏锦要做的便是在此之前赶紧从南方调集粮食囤积起来,为此苏锦已经调集了三百多万贯钱银备用。
离京之前,苏锦命汇通钱庄的大掌柜钱鹤年取出了三百万的存币备用,苏记汇通钱庄的第一笔投资便是在这桩生意上,汇通钱庄一直靠汇兑的抽水维持收支平衡,几乎无结余盈利,不进行大的投资那些钱放在钱庄里便是死钱,而此次正好是最佳的投资机会。
三百万钱被钱鹤年带到南方各州府开始大规模的收购粮食,今年的粮食大丰收,官仓吃满之后民间存量尚丰,在高出市面价格十文一石大肆横扫一番之后,三百万贯钱便化作了近五百万石粮食,年前年后这些粮食便要陆陆续续的运达西北。
苏锦忙的脚不沾地,公事上整个秦凤路泾原路的防务要重新规划,十几座城寨要在要害之地兴建起来,而且百姓的生计救济也许要安排妥当,私事上建立走私马匹的通道,择址兴建马场,马儿如何掩人耳目的输送进军队,等等诸般繁杂之事弄得苏锦筋疲力尽。
而就在这节骨眼上,身在秦州的晏碧云将要生产的消息送达渭州,得到消息的苏锦赶紧丢下手头的一切事物,星夜赶回了秦州。
第八二四章风云突变
秦州的大宅子里已经忙的热火朝天,满屋子的人进进出出忙碌不休。
这年头,生孩子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很多人家本是添丁进口的喜事忽然间便变成了一尸两命的丧事,最怕的便是难产。
虽然离京之时,苏家已经请了好几个经验丰富的产婆随行伺候,但大家的心还是提到嗓子眼上;柔娘连声吩咐婢女们烧水,熬催生汤,又一面命人赶紧去官道上去看看苏锦回来没回来,因为晏碧云一直疼的连叫苏锦的名字,苏锦早点回来也许会让晏碧云平静下来。
傍晚时分,苏锦一马当先冲进了秦州城,浣娘夏思菱小穗儿等人坐着马车跟在半路上,苏锦嫌马车太慢,所以先行一步带着几名亲随疾驰回城。
一进家门,苏锦顾不得洗漱休整便急吼吼的往内宅跑,远远便听到晏碧云撕心裂肺的叫喊声,柔娘站在厅里急的直转,一眼看到苏锦忙快步迎了上来道:“阿弥陀佛,爷你可回来了。”..
苏锦急道:“怎样?生了没?”
柔娘忙道:“还没呢,娴儿和产婆在里边,说是还有一会儿。”
苏锦道:“那怎么叫的如此大声?我去看看。”说罢拔脚便往房里走。
门口的产婆一把推开苏锦道:“哎呀,大官人,男子如何能进去?无碍的,有我们照应呢。”
苏锦明白,男子入孕妇产房在这年头乃是大忌,只得在门前停步,直着脖子朝门里喊:“晏姐姐,我回来了,莫要慌张,按照产婆说的做。”
晏碧云本已疼的死去活来,听到苏锦的高喊声,顿时一股力量涌上身体,似乎疼痛稍减;一名产婆帮晏碧云抹干脸上的汗珠和眼泪,曼斯条理的叮嘱道:“夫人一定要心情平和,疼痛是难免的,哪个女子生孩子不是疼的死去活来?要不怎么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呢?这等于是在拿刀子割肉啊,如何不疼?莫慌张,胎位正的很,夫人的身子生孩子不会有问题,慢慢的用力,老身帮你一起用力,来……来……”
晏碧云按照产婆的吩咐,随着产婆的口令一下一下的用力,时间漫长的如同凝固,半个时辰的时间像是过了半辈子一般,终于一声清亮的儿啼响彻内宅,苏锦在外边听到婴儿的哭叫声眼泪都要下来了,赶紧起身便往里边冲,还没到门口,一名产婆满脸堆笑的出来道:“恭喜官人恭喜老爷,喜得贵子,母子平安!”
苏锦大喜过望,连声大叫:“看赏!看赏!我可以进去瞧瞧不?”
那产婆道:“当然可以了,夫人可是个好女子,这孩儿胎位有些不正,可遭罪了呢。”
苏锦拱手道谢,闪身掀帘而入,撩开外床的帷幕,只见晏碧云面如白纸躺在床上,小娴儿拿着热毛巾帮她擦洗身子,一名产婆拎着一团肉呼呼的哇哇叫的玩意儿在一边裹着襁褓。
苏锦快步来到床头,伸手抚摸晏碧云的脸颊道:“夫人,辛苦了。”
晏碧云缓缓睁开眼,显得极为疲倦,脸上却笑意莹然轻声道:“郎君,奴家总算是为苏家传后啦,奴家一点也不辛苦,很是开心。”
苏锦俯身亲吻她的脸颊,在她耳边道:“传后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平安。”
晏碧云笑道:“你看了孩儿了么?”
苏锦道:“还没来得及看。”
晏碧云嗔道:“哪有当爹的不看自己孩儿的,娴儿,请产婆将孩儿抱来给官人看看。”
小娴儿答应一声帮着产婆束好襁褓抱着哇哇乱叫的婴儿走了过来,苏锦笨手笨脚的接过来往襁褓里一看,顿时吓了一跳。
这哪里是小孩啊,简直就是个小老头,皮肤皱巴巴的红彤彤的,活活就是个闭着眼张牙舞爪的小怪物。
耳边小娴儿还道:“瞧这小家伙,眉眼多像公子爷。”苏锦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自己难道就张着这个摸样?
“这孩儿怎么皱巴巴的?”苏锦疑惑的道。
产婆和小娴儿都笑个不停,那产婆道:“生下来的都是这样子,在娘胎里泡的皱巴巴的,生出来之后便见风长,明儿你在看,保管是个白生生的俊后生。”
苏锦将信将疑,将婴儿放在晏碧云身边,晏碧云撩起衣服露出半球来给孩儿喂奶,那孩儿像只虎崽子顿时嗒嗒的吃个不停,晏碧云一脸爱怜的看着婴儿,眼中闪烁着母性的光辉。
“让夫人休息一会儿,大官人出去,这人来人往的漏了冷风可不好。”产婆催促道。
苏锦忙道:“这便走,有劳产婆照顾了,夫人,我先出去了。”
晏碧云微笑道:“别忘了给婆婆报喜,对了,孩儿的名字还没起,赶紧给起个名字。”
小娴儿道:“小姐,你就别操心了,安心的养着,这些事哪里轮得到你来操心。”
……
苏锦对起名字也不太在行,孩儿在秦州出生,苏锦也就省的动脑子,直接起了个大号叫做苏秦,至于和战国时期的苏秦重名,苏锦也无所谓了。
倒是柔娘浣娘等人给这孩儿起了个小名叫做虎儿,意指他像个小虎崽子一般,大伙儿叫的顺口,倒是虎儿虎儿的不离口了。
苏锦喜得贵子的消息立刻传遍全城,大小官员纷纷前来道贺,好不容易得到机会来拍拍马屁,这一回大伙儿都卯足了劲要来好好的热闹一番。
数日后,京城王夫人和晏府都得到了消息,王夫人高兴的去庙里布施了一座金身,晏殊则第一时间将消息禀报赵祯,赵祯倒也不吝啬,即刻下旨,将尚在襁褓之中的苏秦册封了云骑慰的官衔,可谓是荣宠万千。
转眼间一月过去,苏家小儿的满月酒在秦州城热热闹闹的办了起来。秦州城似乎从没有这么热闹过,西北四路各州府的官员自不必说悉数登场,远隔千里的京城也来了十几位,富弼韩琦欧阳修等朝中重臣竟然也不辞劳苦相携前来贺苏家小儿满月,其中更有一位老相识,苏锦见了更是欣喜万分,那便是新进调入京城任御史中丞的原应天府知府包拯。
苏锦也觉得很意外,按理来说,这些人派个人来送份礼已经是天大的面子,新年将近,各个衙门都是极为忙碌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朝中重臣相携前来给自己的小儿庆贺满月于常理不合,肯定有什么事儿。
事实证明,苏锦并非过度担心,当晚酒席宴后,苏锦陪同诸位大人在下榻的官驿聊天的时候,得知了众人此行的目的,众人此行前来,是因为朝廷里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半月之前的一天下午,赵祯在御书房召见了范仲淹韩琦和富弼,针对朝廷内外近年来的积弊和三冗问题问询与三人,至于赵祯为何单单选了这三个人来问,而非询问中枢重臣吕夷简晏殊杜衍夏竦等人的原因倒也不难揣摩。
在赵祯看来,这些官员居高位日久,对于朝廷的流弊已经麻木不仁,而范仲淹韩琦和富弼都是从基层上来的干部,特别是范仲淹和韩琦,是从州府一级升迁上来,对于下边的民情民意多有了解,且性格率真并无汴梁官场习气,他们的话也许更加的真实。
总而言之,赵祯这次的召见并非心血来潮,今年的科举殿试之上,赵祯即兴出题,而苏锦也即兴写了一篇《策论十弊》触动了赵祯的内心,从那时起赵祯的心中便种下了一颗种子,虽然后来他暗中试探苏锦是否能够将此十弊付诸变革被苏锦一口回绝,但赵祯宁愿认为是苏锦自以为能力不够威望不足不敢担当此大任,图变之心却一直未死。
这一次赵祯圈定的人选便是范仲淹和韩琦富弼等人,这几个人无论是才学声望都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他们领衔来策动一次大的变革,改变目前的困顿局面应该是有这个能力的。
赵祯将苏锦的策论十弊旧事重提,韩琦和富弼倒也罢了,唯独把个范仲淹惊得一身的冷汗,范仲淹万没想到,自己脑子里经常萦绕的一些想法居然跟这个苏锦一模一样,甚至自己想用的词语都重合,就好像苏锦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一般;当时科举之时,自己和苏锦还素未谋面,自己也从未和他人谈及自己的想法,看来这位苏锦倒是和自己心有戚戚不谋而合了。
当然范仲淹不可能说苏锦所写正是自己以前所想,那样有拾人牙慧之嫌,他只是表示赞同苏锦的大部分看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当赵祯缓缓说出要变革这些弊端的时候,三人都沉默了。
三个人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这些事有的可为,有的则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第八二五章分歧
赵祯的心情却是极为迫切,当日召见三人均未表态,之后,次日晚间又召来三人要三人当面提出改革举措,一意要进行变革。
三人禁不住赵祯的催促,只得各自将心中的想法写成手诏上陈,赵祯又询问如何进行变革,这一回三人的意见却有了分歧。
富弼和韩琦均表示不可急于进行变革,等待时机或者是先择其一二试行方可进行,这样的回答当然不能让赵祯满意,而范仲淹则经过长久的沉默之后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建议”“。
“皇上,臣以为,变法之举确实不宜操之过急,臣早有耳闻,朝廷内外均有议论变法之事,大小官员赞成者少而反对者多,若皇上下了决心要即刻进行变法,臣不得不提出条件,否则变法必将失败。”范仲淹静静的道。
赵祯道:“说,朕就是要你们说真话,有何为难之处只需言明,朕为你们做主便是。”
范仲淹吸了口气缓缓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臣以为若要我等领衔变法,便先要赋予我等权利,我和韩琦大人是枢密副使,政务之事也插不上手,职务上还需皇上给予调整。”
赵祯道:“这个朕早已考虑清楚,朕打算任命你二人为枢密副使同平章事,这样政务院枢密院你们便都有名分了。”
范仲淹道:“多谢陛下,臣不是要官职,臣之为人皇上当很清楚,实是就事论事;另外臣以为,变革之事牵一发动全局,一旦开动无回头之路,臣请皇上一定要顶住流言蜚语,若皇上对我等产生嫌隙,则变法必败。”
赵祯笑道:“这是自然,朕提出的人选,又怎会怀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你们认真办事,朕一定做你们的后盾。”
范仲淹点头称谢,又道:“最后一点,臣想先从冗官之事入手,要变便先变最痛之处,此举涉及之人均是官员,乃是受阻力最大之处,此项能变革成功,则其他皆易行,此举不成,其余的也不必再推行了。”
张元静静的道:“我们答应了。”
苏锦一惊道:“什么?我耳朵出了毛病么?你再说一遍。”
张元平静的道:“经过深思熟虑,我大夏决定接受你们要求取消帝号的要求,苏大人,你们可满意了么?”
苏锦呆了呆,满脸的不可置信,似乎颇有些失落,这让张元感到颇为快意。
“你不是说,李元昊额旨意并未答应此事么?你这么做怕是自作主张吧。”苏锦仿佛不太死心。
“事实上,前番来旨我大夏皇帝早已答应,不过是我像和你们再争辩一番,所以故意那么说的罢了。”张元面不红心不跳,表现的毫无破绽。
苏锦哦了一声忽然语重心长的道:“张大人,站在我私人的立场上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这一条一旦答应下来,你们夏国便是我大宋的一个属国了,从此以后,李元昊需年年上表供奉我皇,更要以臣属自居,而此议一成,天下皆知你们夏国认输了。”<
张元淡淡的道:“多谢提醒,这些我们早已料想的到,不过就像大人您那天所说的,亡国和面子之间的选择,毫无疑问我们要选择更重要的,说起来倒要多谢苏大人提醒我们了。”
苏锦面露悔意,咂嘴结结巴巴的道:“这个……你们真的愿意答应这一条么?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这简直……无法让我相信。”
第八二三章哑巴吃黄连
和议既成,当晚苏锦设盛大的酒宴款待张元等人,张元也是一颗心放到肚子里,双方喜笑颜开气氛欢洽。
若非酒宴最后,张元趁着酒兴跟坐在身边的两名宋国将领闲谈时了解了真相的话,这本来是个很美好的晚上。
“张大人,你们夏人还真是能屈能伸,说打就打,说和就和,佩服佩服。”一名黑脸将军大着舌头挑着大指赞道。
张元笑道:“那是自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嘛,该打的时候打,该和的时候就要和嘛。”
“李元昊真有种,居然就这么轻易的便答应了向我大宋称臣,实在是让人费解。”一名红脸将军插话道。
张元借着酒劲得意的道:“教几位将军白跑一趟了,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鬼主意,你们是做好了攻打我大夏的准备了是么?这么一来你们可没机会出手了,哈哈哈,哈哈。”..
“攻打夏国?”黑脸将军诧异道:“什么时候下的命令?我身为泾州都部署指挥使怎地不知道这么个命令?
“我也不知道呢,我大小也是个都尉,怎地此事我完全不知?”红脸将军道。
张元晒道:“别装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奉命集结渭州城便是为了集中兵力攻打会州么?那一车车的粮食,一队队的士兵开进城来,当我瞎了不成?而且鄜延环庆两路八万大军已经开拔目标直指宥州,这些我都知道的清清楚楚,还有,你们原本今晚初更便要开拔,此刻和议既成,只能在此饮酒了,哈哈哈哈。”
黑脸将军和红脸将军一脸的迷惘,看着张元仿佛在看一个傻瓜:“你是从哪听到这些鬼话的?我们从各州赶来只是为了领年前年后数月的军饷和粮食罢了,今年的粮饷朝廷全部发到了渭州,咱们从各城赶来便是要领着粮草押送回去,大雪泥泞咱们当然要多带些兵马来,再说这一次领的是一季的粮草数量巨大,可容不得我们马虎,哪有要集结攻打会州的打算?”
“什么?你们不是来集结攻打会州的?”张元有些发懵。
“我瞧你是失心疯了,昨日起各路押解粮食的兵马便已经陆陆续续的踏上了归程,我们几个是苏大人留下来说今晚有宴会,要我们参加了宴会再走的,你想的太多了。”红脸将军一脸的嘲笑。
“那……范仲淹带着八万大军……”
“切……范大人还在京城,他如今升任枢密副使,年后才回环庆鄜延坐镇,又怎么会带兵出征?你在胡说什么?”两位宋将觉得这个张元一定是个白痴,凭空想象出这些没影子的事儿,齐齐扭过头去跟他人说话,都不爱搭理他了。
张元从头凉到了脚,心里渐渐的明白了过来:我的个老天呐,上了这小子的当了,一切的一切都在苏锦的设计之中,士兵集结是假,盔甲器械的车队是假,半夜听到的消息更是假的不能再假,自己还以为洞悉了宋人的诡计,没想到却完全被骗的晕头转向。
自己怎么就那么不动脑子呢?宋军也元气大伤,此时又怎么又能力去进攻大夏?若是真有能力,渭州之战为何又仅仅只有几万人守城?嘉宁军几万人便牵制的范仲淹不能来援,这说明宋军根本就对大夏存有忌惮之心,也无力与之正面相抗;此番天寒地冻,宋人多为畏寒之辈,又无战马骑乘,又怎么会长途跋涉顶风冒雪的去进攻大夏?这不是自寻死路么?这些自己的脑子怎么就没事先想到呢?
张元怨毒的眼神穿过人群,寻到了正和一帮将领举杯痛饮的苏锦,这小子笑的合不拢嘴,谈笑之际那些人还纷纷对自己指指点点,不用问这是在嘲笑自己的愚蠢了,张元恨不得寻个地缝钻下去,丢脸丢大了。
丢脸还不是主要的,张元瞬间便想到了自己自作主张答应了宋国的诸多无礼要求,这件事要是让李元昊得知,自己的一家老小怕是个个难逃凌迟,不行,此事决不能挑明,就算是吃了哑巴亏也认了,自己只能将虚无之事当成真的,回禀之时也要将此事当成真的回禀,面子自然需要,脑袋也不能丢。
张元打定主意,脸上堆起笑容,虽然像是吞了十几只绿头苍蝇一般的恶心,但也只能将翻腾要呕吐的东西强行咽下,假作甘之如饴了。
……
两国和议的消息数日后便传遍天下,大宋君臣自然对这样的和议内容极为满意,李元昊那边虽然暴跳如雷,但张元巧舌如簧将在渭州所见之事添油加醋的叙述了一遍,李元昊是个懂得取舍之人,在亡国和丢脸的取舍中,他自然会懂得选哪样;平静下来之后,反倒宽慰张元,给予褒奖。
当然对于李元昊来说,对宋国他不可能真的像臣子一番的侍奉,他决定封锁和议的内容,以后宋国来了使臣一律安排在宥州,他不愿在兴庆府群臣面前口呼万岁接过宋国皇帝的圣旨,而赵祯赐予的宋国国主的金银在送达的当天便被他丢到了井里。
苏锦在大宋朝廷上下名声日隆,此人真的不是纨绔之人,说他文武全才并非虚夸,西北之事本是大宋的一桩大心事,此人去了西北数月,居然便这么完美的了结了,换了谁也没这么好的运气,便是韩琦和范仲淹两位公认的贤良之臣,在西北殚精竭虑数年,也经历了数次大败,却还是靠苏锦去结束了不明朗的局面。
当初,赵祯赠与苏锦的一番考评:状元才,英雄胆,城墙厚的一张脸,当时很多人还不懂其中之意,现在看来,皇上慧如炬,知人善用,苏锦的成功无形中也让众臣对赵祯有了敬畏之心,皇上可不白给,虽然看上去一副随和的摸样,肚子里可跟明镜儿一般。
……
一连数日阳光明媚,落雪融化,天气也回暖了些;苏锦趁着天气晴好,组织了数百壮丁去凉州南修建供大批马匹歇息驿站,人多力量大,二十余日时间,三座相聚五十里的驿站由南往北延伸,只是野利部落那边好像没什么动静,苏锦决定年后亲自去一趟野利部落,年后春荒正是西夏急需粮食的时候,那时候便是第一批战马换粮食的时机,而苏锦要做的便是在此之前赶紧从南方调集粮食囤积起来,为此苏锦已经调集了三百多万贯钱银备用。
离京之前,苏锦命汇通钱庄的大掌柜钱鹤年取出了三百万的存币备用,苏记汇通钱庄的第一笔投资便是在这桩生意上,汇通钱庄一直靠汇兑的抽水维持收支平衡,几乎无结余盈利,不进行大的投资那些钱放在钱庄里便是死钱,而此次正好是最佳的投资机会。
三百万钱被钱鹤年带到南方各州府开始大规模的收购粮食,今年的粮食大丰收,官仓吃满之后民间存量尚丰,在高出市面价格十文一石大肆横扫一番之后,三百万贯钱便化作了近五百万石粮食,年前年后这些粮食便要陆陆续续的运达西北。
苏锦忙的脚不沾地,公事上整个秦凤路泾原路的防务要重新规划,十几座城寨要在要害之地兴建起来,而且百姓的生计救济也许要安排妥当,私事上建立走私马匹的通道,择址兴建马场,马儿如何掩人耳目的输送进军队,等等诸般繁杂之事弄得苏锦筋疲力尽。
而就在这节骨眼上,身在秦州的晏碧云将要生产的消息送达渭州,得到消息的苏锦赶紧丢下手头的一切事物,星夜赶回了秦州。
第八二四章风云突变
秦州的大宅子里已经忙的热火朝天,满屋子的人进进出出忙碌不休。
这年头,生孩子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很多人家本是添丁进口的喜事忽然间便变成了一尸两命的丧事,最怕的便是难产。
虽然离京之时,苏家已经请了好几个经验丰富的产婆随行伺候,但大家的心还是提到嗓子眼上;柔娘连声吩咐婢女们烧水,熬催生汤,又一面命人赶紧去官道上去看看苏锦回来没回来,因为晏碧云一直疼的连叫苏锦的名字,苏锦早点回来也许会让晏碧云平静下来。
傍晚时分,苏锦一马当先冲进了秦州城,浣娘夏思菱小穗儿等人坐着马车跟在半路上,苏锦嫌马车太慢,所以先行一步带着几名亲随疾驰回城。
一进家门,苏锦顾不得洗漱休整便急吼吼的往内宅跑,远远便听到晏碧云撕心裂肺的叫喊声,柔娘站在厅里急的直转,一眼看到苏锦忙快步迎了上来道:“阿弥陀佛,爷你可回来了。”..
苏锦急道:“怎样?生了没?”
柔娘忙道:“还没呢,娴儿和产婆在里边,说是还有一会儿。”
苏锦道:“那怎么叫的如此大声?我去看看。”说罢拔脚便往房里走。
门口的产婆一把推开苏锦道:“哎呀,大官人,男子如何能进去?无碍的,有我们照应呢。”
苏锦明白,男子入孕妇产房在这年头乃是大忌,只得在门前停步,直着脖子朝门里喊:“晏姐姐,我回来了,莫要慌张,按照产婆说的做。”
晏碧云本已疼的死去活来,听到苏锦的高喊声,顿时一股力量涌上身体,似乎疼痛稍减;一名产婆帮晏碧云抹干脸上的汗珠和眼泪,曼斯条理的叮嘱道:“夫人一定要心情平和,疼痛是难免的,哪个女子生孩子不是疼的死去活来?要不怎么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呢?这等于是在拿刀子割肉啊,如何不疼?莫慌张,胎位正的很,夫人的身子生孩子不会有问题,慢慢的用力,老身帮你一起用力,来……来……”
晏碧云按照产婆的吩咐,随着产婆的口令一下一下的用力,时间漫长的如同凝固,半个时辰的时间像是过了半辈子一般,终于一声清亮的儿啼响彻内宅,苏锦在外边听到婴儿的哭叫声眼泪都要下来了,赶紧起身便往里边冲,还没到门口,一名产婆满脸堆笑的出来道:“恭喜官人恭喜老爷,喜得贵子,母子平安!”
苏锦大喜过望,连声大叫:“看赏!看赏!我可以进去瞧瞧不?”
那产婆道:“当然可以了,夫人可是个好女子,这孩儿胎位有些不正,可遭罪了呢。”
苏锦拱手道谢,闪身掀帘而入,撩开外床的帷幕,只见晏碧云面如白纸躺在床上,小娴儿拿着热毛巾帮她擦洗身子,一名产婆拎着一团肉呼呼的哇哇叫的玩意儿在一边裹着襁褓。
苏锦快步来到床头,伸手抚摸晏碧云的脸颊道:“夫人,辛苦了。”
晏碧云缓缓睁开眼,显得极为疲倦,脸上却笑意莹然轻声道:“郎君,奴家总算是为苏家传后啦,奴家一点也不辛苦,很是开心。”
苏锦俯身亲吻她的脸颊,在她耳边道:“传后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平安。”
晏碧云笑道:“你看了孩儿了么?”
苏锦道:“还没来得及看。”
晏碧云嗔道:“哪有当爹的不看自己孩儿的,娴儿,请产婆将孩儿抱来给官人看看。”
小娴儿答应一声帮着产婆束好襁褓抱着哇哇乱叫的婴儿走了过来,苏锦笨手笨脚的接过来往襁褓里一看,顿时吓了一跳。
这哪里是小孩啊,简直就是个小老头,皮肤皱巴巴的红彤彤的,活活就是个闭着眼张牙舞爪的小怪物。
耳边小娴儿还道:“瞧这小家伙,眉眼多像公子爷。”苏锦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自己难道就张着这个摸样?
“这孩儿怎么皱巴巴的?”苏锦疑惑的道。
产婆和小娴儿都笑个不停,那产婆道:“生下来的都是这样子,在娘胎里泡的皱巴巴的,生出来之后便见风长,明儿你在看,保管是个白生生的俊后生。”
苏锦将信将疑,将婴儿放在晏碧云身边,晏碧云撩起衣服露出半球来给孩儿喂奶,那孩儿像只虎崽子顿时嗒嗒的吃个不停,晏碧云一脸爱怜的看着婴儿,眼中闪烁着母性的光辉。
“让夫人休息一会儿,大官人出去,这人来人往的漏了冷风可不好。”产婆催促道。
苏锦忙道:“这便走,有劳产婆照顾了,夫人,我先出去了。”
晏碧云微笑道:“别忘了给婆婆报喜,对了,孩儿的名字还没起,赶紧给起个名字。”
小娴儿道:“小姐,你就别操心了,安心的养着,这些事哪里轮得到你来操心。”
……
苏锦对起名字也不太在行,孩儿在秦州出生,苏锦也就省的动脑子,直接起了个大号叫做苏秦,至于和战国时期的苏秦重名,苏锦也无所谓了。
倒是柔娘浣娘等人给这孩儿起了个小名叫做虎儿,意指他像个小虎崽子一般,大伙儿叫的顺口,倒是虎儿虎儿的不离口了。
苏锦喜得贵子的消息立刻传遍全城,大小官员纷纷前来道贺,好不容易得到机会来拍拍马屁,这一回大伙儿都卯足了劲要来好好的热闹一番。
数日后,京城王夫人和晏府都得到了消息,王夫人高兴的去庙里布施了一座金身,晏殊则第一时间将消息禀报赵祯,赵祯倒也不吝啬,即刻下旨,将尚在襁褓之中的苏秦册封了云骑慰的官衔,可谓是荣宠万千。
转眼间一月过去,苏家小儿的满月酒在秦州城热热闹闹的办了起来。秦州城似乎从没有这么热闹过,西北四路各州府的官员自不必说悉数登场,远隔千里的京城也来了十几位,富弼韩琦欧阳修等朝中重臣竟然也不辞劳苦相携前来贺苏家小儿满月,其中更有一位老相识,苏锦见了更是欣喜万分,那便是新进调入京城任御史中丞的原应天府知府包拯。
苏锦也觉得很意外,按理来说,这些人派个人来送份礼已经是天大的面子,新年将近,各个衙门都是极为忙碌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朝中重臣相携前来给自己的小儿庆贺满月于常理不合,肯定有什么事儿。
事实证明,苏锦并非过度担心,当晚酒席宴后,苏锦陪同诸位大人在下榻的官驿聊天的时候,得知了众人此行的目的,众人此行前来,是因为朝廷里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半月之前的一天下午,赵祯在御书房召见了范仲淹韩琦和富弼,针对朝廷内外近年来的积弊和三冗问题问询与三人,至于赵祯为何单单选了这三个人来问,而非询问中枢重臣吕夷简晏殊杜衍夏竦等人的原因倒也不难揣摩。
在赵祯看来,这些官员居高位日久,对于朝廷的流弊已经麻木不仁,而范仲淹韩琦和富弼都是从基层上来的干部,特别是范仲淹和韩琦,是从州府一级升迁上来,对于下边的民情民意多有了解,且性格率真并无汴梁官场习气,他们的话也许更加的真实。
总而言之,赵祯这次的召见并非心血来潮,今年的科举殿试之上,赵祯即兴出题,而苏锦也即兴写了一篇《策论十弊》触动了赵祯的内心,从那时起赵祯的心中便种下了一颗种子,虽然后来他暗中试探苏锦是否能够将此十弊付诸变革被苏锦一口回绝,但赵祯宁愿认为是苏锦自以为能力不够威望不足不敢担当此大任,图变之心却一直未死。
这一次赵祯圈定的人选便是范仲淹和韩琦富弼等人,这几个人无论是才学声望都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他们领衔来策动一次大的变革,改变目前的困顿局面应该是有这个能力的。
赵祯将苏锦的策论十弊旧事重提,韩琦和富弼倒也罢了,唯独把个范仲淹惊得一身的冷汗,范仲淹万没想到,自己脑子里经常萦绕的一些想法居然跟这个苏锦一模一样,甚至自己想用的词语都重合,就好像苏锦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一般;当时科举之时,自己和苏锦还素未谋面,自己也从未和他人谈及自己的想法,看来这位苏锦倒是和自己心有戚戚不谋而合了。
当然范仲淹不可能说苏锦所写正是自己以前所想,那样有拾人牙慧之嫌,他只是表示赞同苏锦的大部分看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当赵祯缓缓说出要变革这些弊端的时候,三人都沉默了。
三个人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这些事有的可为,有的则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第八二五章分歧
赵祯的心情却是极为迫切,当日召见三人均未表态,之后,次日晚间又召来三人要三人当面提出改革举措,一意要进行变革。
三人禁不住赵祯的催促,只得各自将心中的想法写成手诏上陈,赵祯又询问如何进行变革,这一回三人的意见却有了分歧。
富弼和韩琦均表示不可急于进行变革,等待时机或者是先择其一二试行方可进行,这样的回答当然不能让赵祯满意,而范仲淹则经过长久的沉默之后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建议”“。
“皇上,臣以为,变法之举确实不宜操之过急,臣早有耳闻,朝廷内外均有议论变法之事,大小官员赞成者少而反对者多,若皇上下了决心要即刻进行变法,臣不得不提出条件,否则变法必将失败。”范仲淹静静的道。
赵祯道:“说,朕就是要你们说真话,有何为难之处只需言明,朕为你们做主便是。”
范仲淹吸了口气缓缓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臣以为若要我等领衔变法,便先要赋予我等权利,我和韩琦大人是枢密副使,政务之事也插不上手,职务上还需皇上给予调整。”
赵祯道:“这个朕早已考虑清楚,朕打算任命你二人为枢密副使同平章事,这样政务院枢密院你们便都有名分了。”
范仲淹道:“多谢陛下,臣不是要官职,臣之为人皇上当很清楚,实是就事论事;另外臣以为,变革之事牵一发动全局,一旦开动无回头之路,臣请皇上一定要顶住流言蜚语,若皇上对我等产生嫌隙,则变法必败。”
赵祯笑道:“这是自然,朕提出的人选,又怎会怀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你们认真办事,朕一定做你们的后盾。”
范仲淹点头称谢,又道:“最后一点,臣想先从冗官之事入手,要变便先变最痛之处,此举涉及之人均是官员,乃是受阻力最大之处,此项能变革成功,则其他皆易行,此举不成,其余的也不必再推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