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夫妻科举养家日常 第112节
姜月知道时间酝酿的差不多了,是时候做出些措施改变现状了。
只是,她还没来得及拿出找人新写的有关扶贫济困的话本子去找封璟时,国公夫人闻氏却先来了。
姜月觉得意外,她知道闻氏是不喜好打扮之人,而且自从裴秋生被认为国公府世子后,闻氏似乎看她的眼神一直很纠结,也几乎不会主动来见她?
但她又觉得不意外,想到闻氏自己就是乐善好施之人,长安城百宝阁传出这样大的动静,闻氏迟早会知道,也一定会忍不住过来看一眼。
姜月是得到姜氏的通知,才从繁忙的里间走出来的。
闻氏一见到姜月,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艳。
只见姜月袖子轻轻卷起,显得散漫又随意。
她简单挽着乌云似的头发,未施粉黛,一张脸却格外清丽,尤其是那双清澈的眸子,比闻氏先前见到她时还要有精气神儿。
这姑娘整个人似乎都在发着光。
姜月并没意识到这许多,只是心中猜到闻氏的来意,主动问道,“国公夫人安好,可是要买什么?”
闻氏的马车此刻正停在集市中心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许多人都认识镇国公府的马车,便想往里面看是国公府的哪位小姐要去里面买东西。
这一看,便看到了闻氏。
莫不是闻氏久居内宅,不知道百宝阁这里的一些东西是乞丐帮忙着做的?
要不要去提醒她?只是自个儿这身份,去跟国公夫人说话也不合适。
只听闻氏道,“我听说,你安置了一些集市这一片流离失所行乞为生的百姓,给工钱给住处让他们帮你做东西?”
围观的人顿时嘀咕,原来闻氏是知道的啊?听她这话,也摸不清她是来买东西还是来兴师问罪的,莫不是觉得百宝阁不应该让他们帮忙做事?
姜月如实道,“回国公夫人,确有此事,给工钱不假,不过也只够温饱。提供住处却是算不上,我那巴掌大的地方,也只能让众人夜里聚在一起取取暖。”
闻氏想起一年多以前姜月初次来找她求助的时候,穿得还是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衣裙。
如今一年过去,她凭借自己的能力,在集市中心开了铺子挣了钱,刚过好自己的日子,首先想到的却是救济他人。
虽然花费的银子在她看来并不多,但她人微力小,能有这份心思做到这个程度,很是不错。
闻氏虽然也救济贫民,但她只是以施粥的形式,今年的贫民有多少,来年还是多少。可她今日来的路上,已经没见到几个流落在外乞讨的贫民了。
她也在姜家杂货铺外面远远往里面看了一眼,里面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高矮胖瘦,手里都有活,眼里都很有干劲。
闻氏眼里浮起一丝赞赏,“你做的很好,比我要好。”
姜月笑道,“夫人谬赞了。”
闻氏道,“姜姑娘应当有听说,我在城北有个慈善堂,一直空置着在,快有半年了,我也用不上。听说你那姜氏杂货铺即将住不下了,若是不嫌弃,那处地方你可以随意处置。”
城北那处慈善堂姜月曾去看过,距离这里约莫是半个时辰的路程,离得不算太远。
也已经有城北的几个乞丐闻着风声过来了。
姜月知道,闻氏心底里还是记挂着城北那些贫民乞丐着在,只是迫于官场和国公府的压力,不得已放弃。
她提出要给她用,是真心的,也是希望她能照拂城北的贫民一二。
姜月原本是想租下一家客栈来安置贫民的,只是价钱上还没谈妥,对方总觉得他这客栈住过乞丐,以后怕不是没别人来住了,就卡着这点儿使劲哄抬价格。
姜月有时气不过,恨不得将客栈直接买下。
但又一想到这些贫民等天暖了未必还在集市这边住着,到时候空置的客栈她懒得费心打理,才冷静下来继续跟对方磨。
姜月行礼谢道,“多谢国公夫人,那我便不客气收下了。”
闻氏满意地点点头,想起此行来的目的,看向手侧的“扶贫行善区”,指着一格头花道,“我今日来,是来买东西的。这些头花,我都要了,里面有多少个?”
围观看戏的众人们顿时都惊呆了。
这闻氏好大的手笔,一口气买这么多头花。
姜月看了一下,闻氏指的那一格头花,约莫有七百多个,具体她没数。
她道,“头花是一两银子一个,约莫七百多吧,夫人买这么多,我薄利多销,就收您六百两即可。”
闻氏含着笑,温和道,“我不占小辈的便宜,就收我八百吧。”
接着,便让手下的人付银子。
姜月想起了最初在姜家遇难得闻氏相助时,自己提着东西去感谢被拒之门外的场景,知道推辞也没有用,便也不多说,只笑着收下。
而后让人寻了个上好的箱子,将头花装好放到了闻氏的马车后面。
闻氏有心资助百宝阁一二,也当是感谢姜月愿意城北那座慈善堂以及背后意味着要承担的责任,临走前道,“下个月我还会再来。”
姜月想起今日好像是十五号,原来是闻氏去城南慈善堂的日子,她买这些头花应当是往城南那边送的。
姜月送别,“多谢夫人眷顾。”
众人见国公夫人从百宝阁当真花了八百两买头花时,顿时都被惊到了。
国公夫人说姜姑娘做得好,也丝毫不嫌弃“扶贫行善区”的东西,难道是他们太狭隘了?
可头脑反应快的人顿时想到今日是十五号,“我看国公夫人往城南去了,她买这些头花肯定不是自己府里面戴,而是给那些贫民们送去了吧?”
众人便都反应过来,“这话说的倒是很有道理。”
“贫民做的东西给贫民戴,似乎更加天经地义。”
“这么一说,我就更不想买百宝阁的东西了。”
姜月闻言眼皮跳了跳,感慨闻氏一定不会想到,她明明是好心,却给百宝阁本就不多的生意雪上加霜了。
在书里闻氏便是这样,胸无城府,心思单纯,也不太聪明,被人算计了也不知道,更不会想着算计别人。
这样的人,是有可能好心办坏事的。
但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跟闻氏无关。
姜月当初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就猜到后面的路定然艰难,虽然曾经想过要不要晚一些开始,但看到那么多人衣不蔽体在街上横七竖八的躺着靠着,等到再过阵子大雪一下,气温进一步骤降时,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不到来年初春的太阳。
官府对此是不管的,她在去年就已经见识过了。
她终究还是没忍下心,趁自己羽翼尚未丰满时做了。
而闻氏也是真心实意的想帮她,还送了她偌大的一座慈善堂,直接将她来年春天要安置贫民的地方都给解决了。
她心里,还是感谢闻氏的。
第121章 陛下恩赐
裴秋生从姜家回去以后, 这半个月来时不时便关注着百宝阁那边的风声。
听闻许多人因为百宝阁收留贫民和乞丐干活从而不愿意去那儿买东西时,他是很意外的。
与姜月长期在生意场上见识部分攀比之心很重的贵女不同,裴秋生对于贫富有别的观念, 并没有那么重。
在他眼里向来觉得, 乞丐也是人,乞丐最初也是普通百姓, 没有人天生就是乞丐, 也没有人真心想做乞丐。
造成他们命运凄惨的, 有时候不是他们本身,而是这该死的官场和世道。
想起他刚穿越来时, 来的也是一个即将变成全家乞丐的姜家。而姜家人淳朴善良,勤劳踏实, 无论在哪朝哪代,都不应该生生被逼成乞丐, 饿死在大街上。
裴秋生想为姜月做些什么。
他说做就做, 当天晚上就去找了镇国公闻渊,可闻渊却拒绝了。
第二天, 裴秋生就去丞相府找了谢云昭。
谢云昭也是要参加来年的春闱,对于裴秋生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秋生,平时我喊你你都不大出来,今日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裴秋生如今的名字是闻北轩不错, 但他的字是秋生, 因此谢云昭这样喊他也没什么不对。
裴秋生与谢云昭在诗会上遇见的多,也时常坐在一起, 因此现在已经十分熟络了。
“自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谢云昭便问,“那我倒要听听, 什么事劳得你闻世子亲自大驾光临?”
裴秋生便将心中的想法说了。
谢云昭听完便笑道,“秋生,我看你对这姜姑娘,可真是上心得很啊。”
谢云昭与长乐郡主温慕言已然定亲,因此多多少少也从她那里听了些裴秋生同姜家那姑娘姜月的事。
得知她就是之前无忧手工坊做出走马灯的主,又与裴秋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的关系,谢云昭对于裴秋生和姜月这一对儿,心里是既看好又支持的。
只是他也知道,以裴秋生这样的身份,想同姜姑娘这样的女子走在一起,怕是不容易,最终的结局可能是一腔热血付东流。
但没到最后,谁又知道呢?
裴秋生听谢云昭打趣他,嘴里一本正经说着“别闹”,脸上却不由自主的红了,“就说你可能答应?”
谢云昭道,“举手之劳,话我一定说到位,至于能不能办成,我倒是不敢保证。”
裴秋生拱手感谢,“能说,便是极好的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天,裴秋生也关心顺便打趣了下谢云昭同温慕言的婚事,谢云昭面红耳臊地用来年春闱的备考岔开了话题。
次日,姜月一大早就去了清源茶楼,将两个话本子递给了封璟,麻烦他找茶楼里的说书先生说一说。
清源茶楼如今是长安城最受欢迎的茶楼,也是达官贵人和世家小姐们最爱的喝茶去处。
姜月还提出作为交换条件,将给封璟送两盏独一无二的繁复灯笼。
封璟将其中一本话本子翻开来看了看,看到上面工整娟秀的字迹,又将话本子通读了一遍,问道,“这是姜姑娘你自己写的?”
姜月点了点头,“这不是铺子里生意差了嘛,我闲着没事干,就用心写了两个小故事。若是能传开来,想必是对我的生意有些裨益。”
封璟笑道,“这样动人的爱情故事说是会成为经典流芳百世都不足为奇,一定会很受欢迎的。”
封璟刚看的那本,讲的是一对原本已经定亲、家境温饱的男女在家里突逢变故后,两人也因此走散杳无音信,在穷困潦倒中靠着对对方的思念和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信念顽强又遍尝苦难地活着,最后又再次重逢相互扶持共患磨难的故事。
原本是一个很平淡的故事,但因为叙述手法独特,一些生动的小故事穿插其中,从而让这篇故事变得鲜活。
姜氏当时看完话本子的时候,既伤心又感动,看了一遍就哭了。
姜月见封璟答应,便放心下来,“那就多谢封公子了。”
而后她又回到百宝阁继续忙活,只是在她回来还没多久,长乐郡主温慕言同其他几位姑娘便来了。
这半个月来,温慕言没来过百宝阁,不过其他几位或多或少都来过,因此今天还是这段时间头一回聚得这样齐的。
只是,她还没来得及拿出找人新写的有关扶贫济困的话本子去找封璟时,国公夫人闻氏却先来了。
姜月觉得意外,她知道闻氏是不喜好打扮之人,而且自从裴秋生被认为国公府世子后,闻氏似乎看她的眼神一直很纠结,也几乎不会主动来见她?
但她又觉得不意外,想到闻氏自己就是乐善好施之人,长安城百宝阁传出这样大的动静,闻氏迟早会知道,也一定会忍不住过来看一眼。
姜月是得到姜氏的通知,才从繁忙的里间走出来的。
闻氏一见到姜月,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艳。
只见姜月袖子轻轻卷起,显得散漫又随意。
她简单挽着乌云似的头发,未施粉黛,一张脸却格外清丽,尤其是那双清澈的眸子,比闻氏先前见到她时还要有精气神儿。
这姑娘整个人似乎都在发着光。
姜月并没意识到这许多,只是心中猜到闻氏的来意,主动问道,“国公夫人安好,可是要买什么?”
闻氏的马车此刻正停在集市中心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许多人都认识镇国公府的马车,便想往里面看是国公府的哪位小姐要去里面买东西。
这一看,便看到了闻氏。
莫不是闻氏久居内宅,不知道百宝阁这里的一些东西是乞丐帮忙着做的?
要不要去提醒她?只是自个儿这身份,去跟国公夫人说话也不合适。
只听闻氏道,“我听说,你安置了一些集市这一片流离失所行乞为生的百姓,给工钱给住处让他们帮你做东西?”
围观的人顿时嘀咕,原来闻氏是知道的啊?听她这话,也摸不清她是来买东西还是来兴师问罪的,莫不是觉得百宝阁不应该让他们帮忙做事?
姜月如实道,“回国公夫人,确有此事,给工钱不假,不过也只够温饱。提供住处却是算不上,我那巴掌大的地方,也只能让众人夜里聚在一起取取暖。”
闻氏想起一年多以前姜月初次来找她求助的时候,穿得还是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衣裙。
如今一年过去,她凭借自己的能力,在集市中心开了铺子挣了钱,刚过好自己的日子,首先想到的却是救济他人。
虽然花费的银子在她看来并不多,但她人微力小,能有这份心思做到这个程度,很是不错。
闻氏虽然也救济贫民,但她只是以施粥的形式,今年的贫民有多少,来年还是多少。可她今日来的路上,已经没见到几个流落在外乞讨的贫民了。
她也在姜家杂货铺外面远远往里面看了一眼,里面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高矮胖瘦,手里都有活,眼里都很有干劲。
闻氏眼里浮起一丝赞赏,“你做的很好,比我要好。”
姜月笑道,“夫人谬赞了。”
闻氏道,“姜姑娘应当有听说,我在城北有个慈善堂,一直空置着在,快有半年了,我也用不上。听说你那姜氏杂货铺即将住不下了,若是不嫌弃,那处地方你可以随意处置。”
城北那处慈善堂姜月曾去看过,距离这里约莫是半个时辰的路程,离得不算太远。
也已经有城北的几个乞丐闻着风声过来了。
姜月知道,闻氏心底里还是记挂着城北那些贫民乞丐着在,只是迫于官场和国公府的压力,不得已放弃。
她提出要给她用,是真心的,也是希望她能照拂城北的贫民一二。
姜月原本是想租下一家客栈来安置贫民的,只是价钱上还没谈妥,对方总觉得他这客栈住过乞丐,以后怕不是没别人来住了,就卡着这点儿使劲哄抬价格。
姜月有时气不过,恨不得将客栈直接买下。
但又一想到这些贫民等天暖了未必还在集市这边住着,到时候空置的客栈她懒得费心打理,才冷静下来继续跟对方磨。
姜月行礼谢道,“多谢国公夫人,那我便不客气收下了。”
闻氏满意地点点头,想起此行来的目的,看向手侧的“扶贫行善区”,指着一格头花道,“我今日来,是来买东西的。这些头花,我都要了,里面有多少个?”
围观看戏的众人们顿时都惊呆了。
这闻氏好大的手笔,一口气买这么多头花。
姜月看了一下,闻氏指的那一格头花,约莫有七百多个,具体她没数。
她道,“头花是一两银子一个,约莫七百多吧,夫人买这么多,我薄利多销,就收您六百两即可。”
闻氏含着笑,温和道,“我不占小辈的便宜,就收我八百吧。”
接着,便让手下的人付银子。
姜月想起了最初在姜家遇难得闻氏相助时,自己提着东西去感谢被拒之门外的场景,知道推辞也没有用,便也不多说,只笑着收下。
而后让人寻了个上好的箱子,将头花装好放到了闻氏的马车后面。
闻氏有心资助百宝阁一二,也当是感谢姜月愿意城北那座慈善堂以及背后意味着要承担的责任,临走前道,“下个月我还会再来。”
姜月想起今日好像是十五号,原来是闻氏去城南慈善堂的日子,她买这些头花应当是往城南那边送的。
姜月送别,“多谢夫人眷顾。”
众人见国公夫人从百宝阁当真花了八百两买头花时,顿时都被惊到了。
国公夫人说姜姑娘做得好,也丝毫不嫌弃“扶贫行善区”的东西,难道是他们太狭隘了?
可头脑反应快的人顿时想到今日是十五号,“我看国公夫人往城南去了,她买这些头花肯定不是自己府里面戴,而是给那些贫民们送去了吧?”
众人便都反应过来,“这话说的倒是很有道理。”
“贫民做的东西给贫民戴,似乎更加天经地义。”
“这么一说,我就更不想买百宝阁的东西了。”
姜月闻言眼皮跳了跳,感慨闻氏一定不会想到,她明明是好心,却给百宝阁本就不多的生意雪上加霜了。
在书里闻氏便是这样,胸无城府,心思单纯,也不太聪明,被人算计了也不知道,更不会想着算计别人。
这样的人,是有可能好心办坏事的。
但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跟闻氏无关。
姜月当初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就猜到后面的路定然艰难,虽然曾经想过要不要晚一些开始,但看到那么多人衣不蔽体在街上横七竖八的躺着靠着,等到再过阵子大雪一下,气温进一步骤降时,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不到来年初春的太阳。
官府对此是不管的,她在去年就已经见识过了。
她终究还是没忍下心,趁自己羽翼尚未丰满时做了。
而闻氏也是真心实意的想帮她,还送了她偌大的一座慈善堂,直接将她来年春天要安置贫民的地方都给解决了。
她心里,还是感谢闻氏的。
第121章 陛下恩赐
裴秋生从姜家回去以后, 这半个月来时不时便关注着百宝阁那边的风声。
听闻许多人因为百宝阁收留贫民和乞丐干活从而不愿意去那儿买东西时,他是很意外的。
与姜月长期在生意场上见识部分攀比之心很重的贵女不同,裴秋生对于贫富有别的观念, 并没有那么重。
在他眼里向来觉得, 乞丐也是人,乞丐最初也是普通百姓, 没有人天生就是乞丐, 也没有人真心想做乞丐。
造成他们命运凄惨的, 有时候不是他们本身,而是这该死的官场和世道。
想起他刚穿越来时, 来的也是一个即将变成全家乞丐的姜家。而姜家人淳朴善良,勤劳踏实, 无论在哪朝哪代,都不应该生生被逼成乞丐, 饿死在大街上。
裴秋生想为姜月做些什么。
他说做就做, 当天晚上就去找了镇国公闻渊,可闻渊却拒绝了。
第二天, 裴秋生就去丞相府找了谢云昭。
谢云昭也是要参加来年的春闱,对于裴秋生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秋生,平时我喊你你都不大出来,今日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裴秋生如今的名字是闻北轩不错, 但他的字是秋生, 因此谢云昭这样喊他也没什么不对。
裴秋生与谢云昭在诗会上遇见的多,也时常坐在一起, 因此现在已经十分熟络了。
“自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谢云昭便问,“那我倒要听听, 什么事劳得你闻世子亲自大驾光临?”
裴秋生便将心中的想法说了。
谢云昭听完便笑道,“秋生,我看你对这姜姑娘,可真是上心得很啊。”
谢云昭与长乐郡主温慕言已然定亲,因此多多少少也从她那里听了些裴秋生同姜家那姑娘姜月的事。
得知她就是之前无忧手工坊做出走马灯的主,又与裴秋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的关系,谢云昭对于裴秋生和姜月这一对儿,心里是既看好又支持的。
只是他也知道,以裴秋生这样的身份,想同姜姑娘这样的女子走在一起,怕是不容易,最终的结局可能是一腔热血付东流。
但没到最后,谁又知道呢?
裴秋生听谢云昭打趣他,嘴里一本正经说着“别闹”,脸上却不由自主的红了,“就说你可能答应?”
谢云昭道,“举手之劳,话我一定说到位,至于能不能办成,我倒是不敢保证。”
裴秋生拱手感谢,“能说,便是极好的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天,裴秋生也关心顺便打趣了下谢云昭同温慕言的婚事,谢云昭面红耳臊地用来年春闱的备考岔开了话题。
次日,姜月一大早就去了清源茶楼,将两个话本子递给了封璟,麻烦他找茶楼里的说书先生说一说。
清源茶楼如今是长安城最受欢迎的茶楼,也是达官贵人和世家小姐们最爱的喝茶去处。
姜月还提出作为交换条件,将给封璟送两盏独一无二的繁复灯笼。
封璟将其中一本话本子翻开来看了看,看到上面工整娟秀的字迹,又将话本子通读了一遍,问道,“这是姜姑娘你自己写的?”
姜月点了点头,“这不是铺子里生意差了嘛,我闲着没事干,就用心写了两个小故事。若是能传开来,想必是对我的生意有些裨益。”
封璟笑道,“这样动人的爱情故事说是会成为经典流芳百世都不足为奇,一定会很受欢迎的。”
封璟刚看的那本,讲的是一对原本已经定亲、家境温饱的男女在家里突逢变故后,两人也因此走散杳无音信,在穷困潦倒中靠着对对方的思念和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信念顽强又遍尝苦难地活着,最后又再次重逢相互扶持共患磨难的故事。
原本是一个很平淡的故事,但因为叙述手法独特,一些生动的小故事穿插其中,从而让这篇故事变得鲜活。
姜氏当时看完话本子的时候,既伤心又感动,看了一遍就哭了。
姜月见封璟答应,便放心下来,“那就多谢封公子了。”
而后她又回到百宝阁继续忙活,只是在她回来还没多久,长乐郡主温慕言同其他几位姑娘便来了。
这半个月来,温慕言没来过百宝阁,不过其他几位或多或少都来过,因此今天还是这段时间头一回聚得这样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