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杨清宁接过案卷,问道:“那个王彦可带来了?”
“回公公,下官已经派人去找,不过还没回信儿。”
杨清宁点点头,粗略地看了看手上的资料,找到了有关宁远县高家被灭门的案卷。
受害人一共八十七口,包括高家人和雇佣的下人,被害时间是八月初八夜间,案发时间是三年前的八月初九,菜农去送菜,发现大门是虚掩的,进去一看大宅内的所有人都已遇害。
菜农去衙门报案,宁远县令孙志得知消息后,带人前往调查。
大宅的大门没有被破坏的痕迹,高家老爷高剑是在客厅被杀,除他之外,还有两名下人,一个倒在高剑身边,一个倒在门口。桌上有两杯茶,一杯在高剑手边,一杯放在他对面,两杯茶都只剩下半杯,显然是被人喝过。
根据客厅的情况看,凶手应该是熟人,高家人并没有防备。也是因为这一点,孙志被定了罪。因为孙志和高剑关系不错,经常约在一起喝茶,高家被灭门那日,孙志就曾去了高家。在加上案件迟迟没有进展,就有流言流出,说是孙志为了钱财,勾结山匪,将高家灭门。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久后永州知府黄骏接手了案子,收到师爷马钧的举报,说孙志后院有一间暗室,暗室中都是所属高家的财物。黄骏带人去搜查,果然在马钧的指引下找到暗室,并搜出了大量金银财宝,有不少瓷器上都有高家的印记,故而断定孙志是杀害高家的凶手。孙志被抓后,马钧又指认他与山匪勾结,说他做宁远县县令这些年,与山匪勾结,做了不少打家劫舍的事。由此,黄骏认定是孙志为了钱财,勾结山匪灭了高家满门。
刑部呈交大理寺复核,复核人的名字赫然写着郭义。
看完案卷,杨清宁忍不住开了口,“按照案卷上所写,定罪的是刑部,大理寺只是案件复核,就现有的证据来说,这么定罪并无不妥。就算孙志是被冤枉的,他要写血书,也应该状告永州知府或者刑部官员,为何要告郭义?”
王广笑着奉承道:“公公英明,一眼便看出问题所在。”
杨清宁的脸皮不够厚,被王广这么一夸,脸上直发烫,尴尬地咳了一声,道:“王大人,我们还是直接进入主题为好。”
王广忙不迭地应声,“孙志已于三年前撞墙而死,下官只能审问郭义,可郭义说他只是按照程序复核案件,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后来,下官又分别派人去了永州和宁远,只是来回路途遥远,去的人还未回信。”
杨清宁眉头微蹙,道:“这案子已查了近两月,竟还没回信?可是路上出了岔子?”
有了前车之鉴,王广不得不实话实说,“公公容禀,前段时间一直在忙诸王闯宫一事,锦衣卫人手不够,半月前才算派人去永州查访。”
杨清宁总算明白案子进展缓慢的症结所在,“锦衣卫人手不够,王大人为何不向皇上禀告?”
王广苦着脸说道:“公公有所不知,诸王之乱虽然大获全胜,可朝廷也损失了不少人手。再加上京都百姓人心惶惶,许多宵小趁机作案,各衙门忙得脚不沾地,恨不能一人当两人用,即便下官禀告了皇上,也抽不出人手。”
这解释倒是说得过去,杨清宁也没为难他,随手将灭门案的案卷递给吴乾军,道:“统领瞧瞧。”
吴乾军接过案卷,仔细看了起来。
杨清宁则开始看有关郭闯中毒一案的案卷,他习惯性地先找验尸报告,可验尸记录只有短短几行字,看得他眉头直皱。
“王大人,这验尸记录是谁写的?”
王广被问得一愣,随即说道:“回公公,验尸记录一般都是仵作所写,可有不妥之处?”
“咱家是问哪个仵作所写?”杨清宁将验尸记录递了过去,道:“上面只写着死亡时间是八月三十,死亡原因是中毒,再无其他,王大人觉得这种验尸记录可妥当?”
王广听得一怔,随即接过验尸记录一看,顿时变了脸色,道:“不对,这验尸记录不对,下官之前看得并不是这个。”
“不是这个?这般说来这验尸记录被人掉包了?”杨清宁顿了顿,接着说道:“那原来的验尸记录是怎么写的?”
“因为郭闯与公公接触过,唯恐他也染上了天花,仵作便没进行太详细的验尸,简单查验过后,便将尸体拉出去少了。不过下官记得很清楚,那验尸记录上写着郭闯中的是剧毒,名叫……叫什么来着?”王广想了好一会儿,眼睛突然亮了亮,道:“叫夺命散,对,就是夺命散。”
听闻这个名字,众人纷纷变了脸色,八年前杨清宁为了救凌南玉中的就是这种毒,他也因此缠绵病榻,没想到八年后这种毒又重新出现,毒死了郭闯。
杨清宁的脸色也不好看,毕竟他是这种毒的直接受害者,长达八年的折磨,让他身心疲惫,没想到今天又听到了这个名字,难道冥冥中注定着什么?
郭义能被救回来,多半是亏了当年他曾中过这种毒,太医院对此毒有所研究。
第76章 宁远灭门案(5)
“这案卷在何处存放, 除了王大人,还有谁能动?”
杨清宁想不通,为何会有人调换验尸记录, 但凡看过验尸记录的,一看就能分辨真假, 那调换的意义又是什么?
“因为是正在调查的案卷, 所以一直是由下官保存,就被锁在里间的柜子里。钥匙只有一把, 下官随身携带,除非是撬锁, 否则没人拿得到。”
“回公公,下官已经派人去找,不过还没回信儿。”
杨清宁点点头,粗略地看了看手上的资料,找到了有关宁远县高家被灭门的案卷。
受害人一共八十七口,包括高家人和雇佣的下人,被害时间是八月初八夜间,案发时间是三年前的八月初九,菜农去送菜,发现大门是虚掩的,进去一看大宅内的所有人都已遇害。
菜农去衙门报案,宁远县令孙志得知消息后,带人前往调查。
大宅的大门没有被破坏的痕迹,高家老爷高剑是在客厅被杀,除他之外,还有两名下人,一个倒在高剑身边,一个倒在门口。桌上有两杯茶,一杯在高剑手边,一杯放在他对面,两杯茶都只剩下半杯,显然是被人喝过。
根据客厅的情况看,凶手应该是熟人,高家人并没有防备。也是因为这一点,孙志被定了罪。因为孙志和高剑关系不错,经常约在一起喝茶,高家被灭门那日,孙志就曾去了高家。在加上案件迟迟没有进展,就有流言流出,说是孙志为了钱财,勾结山匪,将高家灭门。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久后永州知府黄骏接手了案子,收到师爷马钧的举报,说孙志后院有一间暗室,暗室中都是所属高家的财物。黄骏带人去搜查,果然在马钧的指引下找到暗室,并搜出了大量金银财宝,有不少瓷器上都有高家的印记,故而断定孙志是杀害高家的凶手。孙志被抓后,马钧又指认他与山匪勾结,说他做宁远县县令这些年,与山匪勾结,做了不少打家劫舍的事。由此,黄骏认定是孙志为了钱财,勾结山匪灭了高家满门。
刑部呈交大理寺复核,复核人的名字赫然写着郭义。
看完案卷,杨清宁忍不住开了口,“按照案卷上所写,定罪的是刑部,大理寺只是案件复核,就现有的证据来说,这么定罪并无不妥。就算孙志是被冤枉的,他要写血书,也应该状告永州知府或者刑部官员,为何要告郭义?”
王广笑着奉承道:“公公英明,一眼便看出问题所在。”
杨清宁的脸皮不够厚,被王广这么一夸,脸上直发烫,尴尬地咳了一声,道:“王大人,我们还是直接进入主题为好。”
王广忙不迭地应声,“孙志已于三年前撞墙而死,下官只能审问郭义,可郭义说他只是按照程序复核案件,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后来,下官又分别派人去了永州和宁远,只是来回路途遥远,去的人还未回信。”
杨清宁眉头微蹙,道:“这案子已查了近两月,竟还没回信?可是路上出了岔子?”
有了前车之鉴,王广不得不实话实说,“公公容禀,前段时间一直在忙诸王闯宫一事,锦衣卫人手不够,半月前才算派人去永州查访。”
杨清宁总算明白案子进展缓慢的症结所在,“锦衣卫人手不够,王大人为何不向皇上禀告?”
王广苦着脸说道:“公公有所不知,诸王之乱虽然大获全胜,可朝廷也损失了不少人手。再加上京都百姓人心惶惶,许多宵小趁机作案,各衙门忙得脚不沾地,恨不能一人当两人用,即便下官禀告了皇上,也抽不出人手。”
这解释倒是说得过去,杨清宁也没为难他,随手将灭门案的案卷递给吴乾军,道:“统领瞧瞧。”
吴乾军接过案卷,仔细看了起来。
杨清宁则开始看有关郭闯中毒一案的案卷,他习惯性地先找验尸报告,可验尸记录只有短短几行字,看得他眉头直皱。
“王大人,这验尸记录是谁写的?”
王广被问得一愣,随即说道:“回公公,验尸记录一般都是仵作所写,可有不妥之处?”
“咱家是问哪个仵作所写?”杨清宁将验尸记录递了过去,道:“上面只写着死亡时间是八月三十,死亡原因是中毒,再无其他,王大人觉得这种验尸记录可妥当?”
王广听得一怔,随即接过验尸记录一看,顿时变了脸色,道:“不对,这验尸记录不对,下官之前看得并不是这个。”
“不是这个?这般说来这验尸记录被人掉包了?”杨清宁顿了顿,接着说道:“那原来的验尸记录是怎么写的?”
“因为郭闯与公公接触过,唯恐他也染上了天花,仵作便没进行太详细的验尸,简单查验过后,便将尸体拉出去少了。不过下官记得很清楚,那验尸记录上写着郭闯中的是剧毒,名叫……叫什么来着?”王广想了好一会儿,眼睛突然亮了亮,道:“叫夺命散,对,就是夺命散。”
听闻这个名字,众人纷纷变了脸色,八年前杨清宁为了救凌南玉中的就是这种毒,他也因此缠绵病榻,没想到八年后这种毒又重新出现,毒死了郭闯。
杨清宁的脸色也不好看,毕竟他是这种毒的直接受害者,长达八年的折磨,让他身心疲惫,没想到今天又听到了这个名字,难道冥冥中注定着什么?
郭义能被救回来,多半是亏了当年他曾中过这种毒,太医院对此毒有所研究。
第76章 宁远灭门案(5)
“这案卷在何处存放, 除了王大人,还有谁能动?”
杨清宁想不通,为何会有人调换验尸记录, 但凡看过验尸记录的,一看就能分辨真假, 那调换的意义又是什么?
“因为是正在调查的案卷, 所以一直是由下官保存,就被锁在里间的柜子里。钥匙只有一把, 下官随身携带,除非是撬锁, 否则没人拿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