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节
张原道:“我叫张原。你回去禀报主人,他自然知道。”
亲兵急忙把张原让了进来,道:“钤辖吩咐过,员外来了进门就好。钤辖在里面等。”
张原稳了稳心神,抬步向里面走去。
萍萍正在井边杀一条鱼,抬头看见张原,急忙向里面喊道:“阿翁回来了!”
张均母亲听见,从里面冲了出来。看见张原,一头扎进他怀里。用手不断拍打张原胸脯,嘴里道:“既然你回了中原,为何还要住在外面?我们夫妻分别多年,你就不想我吗?”
张原用手轻拍妻子的脊背,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怎么说,只是叹了一口气。
张均走到门口,看到这一幕,不由停住脚步。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父母也曾这么恩受,家庭幸福美满,一时眼前的景象竟然有些恍惚。
张原抬头看见一个年轻人站在门边,高大雄壮,满身骠悍的感觉。眉目之间,依稀还是儿子小时候的模样。站在那里,不由痴了。
直到张均平静下来心神,向前几步,对张原躬身行礼:“见过阿爹!”
母亲回过头,忙把张均拉到张原身边,道:“你离去这么多年,看,我一个人也把儿子拉扯成人了!如今他是军队里的钤辖,也算出人头地了。”
张原上下打量了张均一遍,颤微微地问道:“这些年,你还好吗?”
张均道:“自从到了宣抚手下,还算好。虽然也有许多烦心事,终究是过来了。”
“好,好,你好就好了。”张原上前拉到张均的手,看向张均已泪眼婆娑。“这些年,我流落北地,真是无时无刻不想你们母子两个。天可怜见,我们还能相遇。”
一边说着,几个人手拉着手,向屋里面走去。
张均面色沉稳,心里想着,父亲作为金人的间谍,以后怎么做要不要现在说。还是安稳过个平安团夜,等到明天。
到了屋里,张原放开妻子的手,对张均道:“你是军中钤辖,算高级将领,应该有话对我说吧。从前线回来,这不是小事,不能只为了团圆。”
张均看着父亲,重重点了点头。
张原对妻子道:“我们父子有话要说,你先在外面等着,不要打扰我们。”
张原妻子正要说些不愿意的话,一回头,正看见张均目光如刀,在那里盯着自己。所有的话都憋回了肚子里,再不敢多说一个字。这些年,张均在家里的权威更重,不知不觉已经比张原有份量了。
宣抚司的后院里,王宵猎、陈求道、汪若海和陈与义三人围坐。一边喝酒,一边吃肉,一边闲聊。
肉主要是猪肉,配了一些羊肉串。酒是冰镇后的萄葡酒,用玻璃杯盛着,看着就赏心悦目。
王宵猎道:“现在我们的民政,主要还是缺官员。在洛阳虽然办了一所学校,每年出来的学生还是太少。得之要想办法多招些教师,办一个短期的官员学校最好。”
陈求道道:“办学校容易,可哪里有那么多教师?现在的学校里教师都显不足,要大量靠学生自行讨论,怎么办新的学校?此事不能着急。我想等二三年,选出地方的优秀官员,让他们换任的时候做一年教师,才会比较好。”
王宵猎叹了口气:“现在关中许多州县,要么留任原先官员,要么干脆就没有官。这样怎么能行呢?”
陈求道道:“即使没有官,也比金朝统治时好。宣抚说过,此事宁缺勿滥,还是谨慎的好。实在不行,就任命此权官、撮官,让地方能交税、服役就好。”
王宵猎道:“也只好如此了。不过,洛阳的学校还是要尽量扩大规模,不能长时间这样。”
陈求道称是。
王宵猎道:“其实不只是地方缺少官员,军队也缺,陈参谋的采风官员也缺。军队我们有军校,缺少官员,就加快下层官员的提升速度。采风官员缺了,就不能如此。陈参谋要想办法,设立一所学校才好。”
陈与义道:“此事我想过。但是采风官员,宣抚定的是要靠这些人了解地方,一般的学校不行。现在来说,极度缺少教员。所以这几年,就先派官员到地方随意采风,过几年从里面选些优秀的官员做教员。”
王宵猎点了点头:“好吧,就先这样。对一个政权来说,采风至关重要。我们从行政系统了解到的,是从上而下的总结,是官方对民间的描述,民间的真实情形并不知道。采风所来的,是从下而上的观感,是百姓的感受,一个时代民间的真实风貌。这两个结合起来,才是人世间,才是真实的生活。”
陈与义道:“此次新安一案,下官也是感触良深。采风官员到地方,目光确实与一般官员不同,可以观察到一些本不被注意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地方人人皆知,官员和外人却不知道。”
王宵猎道:“是啊,他们看到的,是其他官员不了解,甚至是要隐藏的。没有这些人,我们也就不了解社会。现在采风官员地位低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后续他们越来越熟练,有了功绩,会再行调整的。”
说到这里,王宵猎叹了口气:“说句实话,我最看重的就是采风。这一整个系统,如果做好了,把民间的真实情况显露出来,对官员就是很大的震慑。不管说的是好的,还是坏的,官员都会小心看待他们。官员这个身份,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欺上瞒下。不说那些宵小之辈,就是对普通人,欺上多有功劳,瞒下可以随心所欲,这个诱惑就够吸引人了。不欺上瞒下,多花许多精力,还比不上原先不用力气的时候。他们怎么选?”
陈与义道:“宣抚说的是。愿意迎难而上,真正解决问题的人还是少。”
王宵猎道:“没有采风这么个系统,上面不知道下面的事,怎么能够治国呢?当然,采风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采风系统再与行政系统配合,那就没有用处了。”
陈与义默默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采风是中国政治特有的传统,周朝有《诗经》,自不必说。秦汉乐府,一直传承到魏晋之后。后来随着谶纬之学逐渐被废除,采集民间诗歌的传统就渐渐断了。
这个传统断掉,固然民间不能再利用谶纬掀起大乱,但也使政治成了从上到下一条线。对统治者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即使天下鼎沸,皇帝居深宫之中,对实情不了解的大有人在。
这样做很难说是好是坏,但在王宵猎这里,必须把采风的积极意义发挥出来。政治不能只有从上到下一条线,还要有从下到上的线,形成一个闭环。皇帝居于这两条线的中间,才能阴阳相济,政通人和。
你不能指望有了这个制度,从此就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有好的制度,还要有执行制度的人,缺一不可。
这是中国文明的特点,不偏执一点。
欧洲文明,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理性,强调理性独立于世界而存在。这个理性,不能理解为理智、道理等意思,而是西方哲学中,与感性相对、超越感性的理性世界。
前面为什么举砝码的例子?因为砝码不只是砝码,而是一整套的称重的理论。西方哲学认为,这套理论,也就是理性世界是真实的,而并不是虚幻的。与此对应,他们认为理性世界是真实的,是世界的彼岸。
为什么说黑格尔、康德等人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与唐宋诸大儒在中国思想上的地位相当?因为唐宋诸儒,在先秦诸子定的仁、义、礼中走不出来,思想总是在里面打转。虽然他们讲天即理,心即理等等,实际只是一些技术性的花招,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而黑格尔、康德等人,也在以前的哲学家定的理论中打转。他们讲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不管有多少技术手段,不管是讲本我、自我,还是唯物与唯心,实际都没有从前人的理论中出来。
在欧洲之外,比如中国、阿拉拍、波斯、印度等地,因为欧洲实现了工业化,便去学欧洲文化、思想。他们接受了西方人的一个观念,即欧洲之所以发达,是因为欧洲的思想,尤其是哲学。对于欧洲人来说,当然可以这样讲,因为他们的哲学与工业化相伴,一起发展起来。但对外人来说,工业化真的是欧洲哲学的关系?
工业化实际上是不断地否定从前知识,知识随着工业化不断更新来的。不但是哲学,还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理论,包括神学。
欧洲对理性世界的推崇,必然会引向神学。所以说,耶酥可能出生很晚,但是欧洲的思想,当你穿过了时光的层层迷雾,会发现在时光的尽头,总有一个上帝在那里。
中国的科学家,当然很多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但也有很多人相信造物主。因为他们学的西方科学,总是被纳入一个神学体系中,不知不觉就信了。不一定相信宗教,但是他们信造物主。
当穿过时光的尽头,王宵猎终于明白,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在中国,并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差别,而是信不信道的差别。前世学的理论,只是一种认识,而不是一种自己抄的教材。
抄什么呢?西方的思想已经陷入混乱,科学已经明显不适合西方哲学,多笨才会去抄啊。唐宋时期,从中国文化中重新总结一种政治理论,也比抄西方政治靠谱得多。
第908章 百科全书
夜深了,月亮已经落到了西天,满天繁星闪耀。凉风从洛河吹过来,带着丝丝水汽。
王宵猎望着星空,眼神迷离。
这几年来,王宵猎一直在学习、思考,一直在实难,今年才有了一个完整的政治思想。虽然占领地方几年了,现在却只有襄阳、南阳、洛阳及周围的几个州官员体系基本完整,其他地方只是有官员,能收上来赋税而已。接下来的几年,要建立学校,培养官员,把各地方牢牢地控制住。
这个过程,粗略算来,要五六年的时间。时间确实很长,但王宵猎只有等。
王宵猎很有耐心,也不得不有耐心。新的政策与旧的政策相差过大,官员不经过培训,是不能适任的。这几年施政积攒了大量案例,可以作为教材,训练官员。有了官员,才真正控制地方。要不然,派出大量官员,到头来这些人形成庞大势力,要改革可就难了。
不学欧美的政治制度,是王宵猎深刻思考的结果。
欧美政治制度,有相应的历史背景。最重要的历史背景,一是他们历史上的封建领主贵族,二是历史上的自治工商城镇。最少在中国,历史上既没有自治工商城镇,封建领主贵族也消失千百年,学习欧美自然各种水土不服。
由政治制度,进而推进到思想领域。就会发现两个文明,对世界的认识根本不同。这种不同,既不起眼,也不张扬,但却至关重要。
人类文明,就是从基本的认识开始,向各种知识扩展开来,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这各种知识,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有的是人们不知对错的。王宵猎知识有限,除了中国文明,就只知道欧美文明。其他的如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等,王宵猎也说不清楚。
对文明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不会从一开始就认识得很清楚。当然,这种认识也不是统一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这种不同。认识的渐近性和不统一性,是认识的特点,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从最开始与欧美接触,到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逐渐认识西文明,中国就经历了这个过程。从有人顽固的坚持不可改变,到有人主张从语言到文字全盘西化,这是一个庞大的谱系。应该认识到,这个谱系越广越好,而不能认为只有一种或者几种思想是正确的,其他的思想要么没作用,要么起反作用。最关键的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谱系选出来的主流思想是什么。选出来主流思想后,还有多少人顽固坚持旧的思想。
学习,就是学习别人先进的、有用的,扬弃落后的、有害的。西方的工业化,是肯定要学习的,要清楚地认识到工业化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要积极地学习。西方落后的,比如说一些宗教思想,是要摒弃的。一些还不清楚有用还是有害的,最多要抱着怀疑的态度,而不是全盘接受。比如说政治、经济、哲学思想。
不能够从学习的东西中走出来,清醒地认识学习的体系,那就不要做一个积极的传播思想的人。人应该有这样的自知之明,也应该有这样的自知之明。不要学习西方哲学,连自己学的东西都说不清楚,就开口柏拉图,闭口亚里士多德。一说起思想,就康德、萨特、黑格尔,那样只能是思想上的小丑。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统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知识体系,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也有不可以学习的地方。
西方的哲学体系,从进入后现代主义,就显示出了自己的迷茫与彷徨。不管做多少定义,总结出多少规律,都是面新的世界时的束手无策。
别的世界很可能不清楚他们的迷茫与徬徨是什么,跟着他们学,就显得可笑。只是面对新世界时,不学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就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思想,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困难的。
世界本来很简单,只是我们在建造知识厦的时候,向里面加了太多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是无用的,只有少部分是有用的,还有一部分不知道有用还是无用。面对这些庞杂的知识,我们无法分辨好坏。
王宵猎叹了一口气。
自己也无法分清哪些有用,哪些无用,哪些分不清有用还是无用。只能按照现在现实,慢慢试验,找出这个时代相对合理的答案。随着时间变化,这些答案会变成什么样子,又有谁知道呢?
褪些华丽的外衣,各种政治思想与主义,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以前儒家阐述一个美好的三代,要求复古。现在阐述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要求你相信终将到来。实际上呢,真正有用的,最多说一百年后如何,再多的时间就靠不住了。你的理论听起来再有道理,就是不符合现实有什么用呢?
第二天,王宵猎刚到宣抚司衙门,就接到了一封公文。赵鼎以知枢密院事,都督京西南北路、永兴军路、鄜延路和河东路兵马,赵构决定北伐。
王宵猎拿着公文,愣了很久。
宋朝讲究以文制武,自己以这么庞大的兵力的北伐,朝廷不派人来监视不可想象。但是派赵鼎来,以都督诸路兵马的名义,还是出乎意料。
这些兵都是王宵猎一手训练出来的,赵鼎以都督兵马来,也指挥不动。最少应该是朝廷的兵,朝廷的将领,才会听赵鼎的命令。但这个官司的存在,却足以监视王宵猎。
把公文放下,王宵猎叹了口气。赵构终于决定北伐了,还派了一个都督到自己这里。至于东路,不用说了,赵构亲征,一切皆取决于他。派赵鼎在这里,一是对王宵猎不放心,二是这些年王宵猎表现恭顺,赵构觉得可以派来。
赵鼎的都督府,一应属官齐全,看着像是那么回事。但对王宵猎来说,不过是做个样子而已。
六月初三,陈校辉回到洛阳。一进家门,就被叫到了宣抚司。
到了宣抚司官厅,王宵猎起身道:“这边来做吧,有些话要跟你说。”
陈校辉道:“宣相面前,哪里有小的坐的地方?”
王宵猎笑道:“我不讲究那些。在我这里,一向都是坐着谈话,没有听训的道理。”
说完,王宵猎坐了下来,陈校辉没有办法,在椅子上虚坐了。
王宵猎道:“你能够照着实物画得一模一样,也是一项特殊本来了。我这里需要这样的人,不知到我这里做事,你愿不愿意?放心,我会优俸禄。”
陈校辉怔了一下,忙道:“愿意,自然愿意!若是有职事,我要何必去画假币?”
王宵猎道:“你用假钞,当然要受到惩罚。听说你在新安表现不错,提前出来了。有功要赏,有错要罚,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是国法,也是常理,希望你不要放心里。”
陈校辉忙道:“小的自然不敢!”
王宵猎点了点头:“你能这样想就好。你暂时先到画院里,与其他画师拿一样的薪水。当然,其他画师会自己画一些画,赚些外快,这是你不能比的。”
陈校辉道:“小的如何敢跟那些国手比?能拿一样俸禄,已是感激不尽了。”
王宵猎道:“在画院里,你不需要跟其他画师一样,画些精品出来。你要做的事,是根据现有的实物,把他们画到纸上面。比如蟋蟀,比如蝉虫,比如青蛙,类似的诸般种种。要尽量做到一样一样,照着图画,人们不会认错。”
陈校辉道:“小的遵命。”
王宵猎笑着道:“这是一项大工程,你的心里要有数。我们要编一部书,世间万物,都在这本书中。人们拿着这本书,就可以认清万物。类似于晋张华的《博物志》,但没有神仙志怪,只有现实存在的事物。”
陈校辉不认识多少字,更没有读过,也不知道什么《博物志》。但是听名字,王宵猎应该要编一本让人们增长见识的书籍,上面应该是现实世界中有的东西。
王宵猎想编的,其实就是一本类似百科全书之类的书籍。编这种书,需要很多年,需要很多人力,陈校辉就是王宵猎选中的第一个人。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做这件事。
与陈校辉讲了一些书的事情,王宵猎道:“现在就是缺人,干什么都缺合适的人。你要一边画各种图稿,一边培养几个学生。如果可能,甚至办一所学校,专门教些没有画家的天赋,但却画什么像什么的人。”
陈校辉道:“宣相如此看重小的,敢不尽心竭力!”
“好,好,你能够如此想,我就放心多了。”王宵猎连连点头,把陈校辉送走。
陈校辉离去,王宵猎一个人坐着,慢慢喝茶。等到太原一战结束,洛阳一带就安定下来了,是时候想一些文化方面的事情了。编一本百科全书,编一本药典,编一本机械手册,编一本化学手册,也算是自己留给后世不朽的财产。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亲兵急忙把张原让了进来,道:“钤辖吩咐过,员外来了进门就好。钤辖在里面等。”
张原稳了稳心神,抬步向里面走去。
萍萍正在井边杀一条鱼,抬头看见张原,急忙向里面喊道:“阿翁回来了!”
张均母亲听见,从里面冲了出来。看见张原,一头扎进他怀里。用手不断拍打张原胸脯,嘴里道:“既然你回了中原,为何还要住在外面?我们夫妻分别多年,你就不想我吗?”
张原用手轻拍妻子的脊背,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怎么说,只是叹了一口气。
张均走到门口,看到这一幕,不由停住脚步。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父母也曾这么恩受,家庭幸福美满,一时眼前的景象竟然有些恍惚。
张原抬头看见一个年轻人站在门边,高大雄壮,满身骠悍的感觉。眉目之间,依稀还是儿子小时候的模样。站在那里,不由痴了。
直到张均平静下来心神,向前几步,对张原躬身行礼:“见过阿爹!”
母亲回过头,忙把张均拉到张原身边,道:“你离去这么多年,看,我一个人也把儿子拉扯成人了!如今他是军队里的钤辖,也算出人头地了。”
张原上下打量了张均一遍,颤微微地问道:“这些年,你还好吗?”
张均道:“自从到了宣抚手下,还算好。虽然也有许多烦心事,终究是过来了。”
“好,好,你好就好了。”张原上前拉到张均的手,看向张均已泪眼婆娑。“这些年,我流落北地,真是无时无刻不想你们母子两个。天可怜见,我们还能相遇。”
一边说着,几个人手拉着手,向屋里面走去。
张均面色沉稳,心里想着,父亲作为金人的间谍,以后怎么做要不要现在说。还是安稳过个平安团夜,等到明天。
到了屋里,张原放开妻子的手,对张均道:“你是军中钤辖,算高级将领,应该有话对我说吧。从前线回来,这不是小事,不能只为了团圆。”
张均看着父亲,重重点了点头。
张原对妻子道:“我们父子有话要说,你先在外面等着,不要打扰我们。”
张原妻子正要说些不愿意的话,一回头,正看见张均目光如刀,在那里盯着自己。所有的话都憋回了肚子里,再不敢多说一个字。这些年,张均在家里的权威更重,不知不觉已经比张原有份量了。
宣抚司的后院里,王宵猎、陈求道、汪若海和陈与义三人围坐。一边喝酒,一边吃肉,一边闲聊。
肉主要是猪肉,配了一些羊肉串。酒是冰镇后的萄葡酒,用玻璃杯盛着,看着就赏心悦目。
王宵猎道:“现在我们的民政,主要还是缺官员。在洛阳虽然办了一所学校,每年出来的学生还是太少。得之要想办法多招些教师,办一个短期的官员学校最好。”
陈求道道:“办学校容易,可哪里有那么多教师?现在的学校里教师都显不足,要大量靠学生自行讨论,怎么办新的学校?此事不能着急。我想等二三年,选出地方的优秀官员,让他们换任的时候做一年教师,才会比较好。”
王宵猎叹了口气:“现在关中许多州县,要么留任原先官员,要么干脆就没有官。这样怎么能行呢?”
陈求道道:“即使没有官,也比金朝统治时好。宣抚说过,此事宁缺勿滥,还是谨慎的好。实在不行,就任命此权官、撮官,让地方能交税、服役就好。”
王宵猎道:“也只好如此了。不过,洛阳的学校还是要尽量扩大规模,不能长时间这样。”
陈求道称是。
王宵猎道:“其实不只是地方缺少官员,军队也缺,陈参谋的采风官员也缺。军队我们有军校,缺少官员,就加快下层官员的提升速度。采风官员缺了,就不能如此。陈参谋要想办法,设立一所学校才好。”
陈与义道:“此事我想过。但是采风官员,宣抚定的是要靠这些人了解地方,一般的学校不行。现在来说,极度缺少教员。所以这几年,就先派官员到地方随意采风,过几年从里面选些优秀的官员做教员。”
王宵猎点了点头:“好吧,就先这样。对一个政权来说,采风至关重要。我们从行政系统了解到的,是从上而下的总结,是官方对民间的描述,民间的真实情形并不知道。采风所来的,是从下而上的观感,是百姓的感受,一个时代民间的真实风貌。这两个结合起来,才是人世间,才是真实的生活。”
陈与义道:“此次新安一案,下官也是感触良深。采风官员到地方,目光确实与一般官员不同,可以观察到一些本不被注意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地方人人皆知,官员和外人却不知道。”
王宵猎道:“是啊,他们看到的,是其他官员不了解,甚至是要隐藏的。没有这些人,我们也就不了解社会。现在采风官员地位低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后续他们越来越熟练,有了功绩,会再行调整的。”
说到这里,王宵猎叹了口气:“说句实话,我最看重的就是采风。这一整个系统,如果做好了,把民间的真实情况显露出来,对官员就是很大的震慑。不管说的是好的,还是坏的,官员都会小心看待他们。官员这个身份,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欺上瞒下。不说那些宵小之辈,就是对普通人,欺上多有功劳,瞒下可以随心所欲,这个诱惑就够吸引人了。不欺上瞒下,多花许多精力,还比不上原先不用力气的时候。他们怎么选?”
陈与义道:“宣抚说的是。愿意迎难而上,真正解决问题的人还是少。”
王宵猎道:“没有采风这么个系统,上面不知道下面的事,怎么能够治国呢?当然,采风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采风系统再与行政系统配合,那就没有用处了。”
陈与义默默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采风是中国政治特有的传统,周朝有《诗经》,自不必说。秦汉乐府,一直传承到魏晋之后。后来随着谶纬之学逐渐被废除,采集民间诗歌的传统就渐渐断了。
这个传统断掉,固然民间不能再利用谶纬掀起大乱,但也使政治成了从上到下一条线。对统治者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即使天下鼎沸,皇帝居深宫之中,对实情不了解的大有人在。
这样做很难说是好是坏,但在王宵猎这里,必须把采风的积极意义发挥出来。政治不能只有从上到下一条线,还要有从下到上的线,形成一个闭环。皇帝居于这两条线的中间,才能阴阳相济,政通人和。
你不能指望有了这个制度,从此就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有好的制度,还要有执行制度的人,缺一不可。
这是中国文明的特点,不偏执一点。
欧洲文明,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理性,强调理性独立于世界而存在。这个理性,不能理解为理智、道理等意思,而是西方哲学中,与感性相对、超越感性的理性世界。
前面为什么举砝码的例子?因为砝码不只是砝码,而是一整套的称重的理论。西方哲学认为,这套理论,也就是理性世界是真实的,而并不是虚幻的。与此对应,他们认为理性世界是真实的,是世界的彼岸。
为什么说黑格尔、康德等人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与唐宋诸大儒在中国思想上的地位相当?因为唐宋诸儒,在先秦诸子定的仁、义、礼中走不出来,思想总是在里面打转。虽然他们讲天即理,心即理等等,实际只是一些技术性的花招,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而黑格尔、康德等人,也在以前的哲学家定的理论中打转。他们讲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不管有多少技术手段,不管是讲本我、自我,还是唯物与唯心,实际都没有从前人的理论中出来。
在欧洲之外,比如中国、阿拉拍、波斯、印度等地,因为欧洲实现了工业化,便去学欧洲文化、思想。他们接受了西方人的一个观念,即欧洲之所以发达,是因为欧洲的思想,尤其是哲学。对于欧洲人来说,当然可以这样讲,因为他们的哲学与工业化相伴,一起发展起来。但对外人来说,工业化真的是欧洲哲学的关系?
工业化实际上是不断地否定从前知识,知识随着工业化不断更新来的。不但是哲学,还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理论,包括神学。
欧洲对理性世界的推崇,必然会引向神学。所以说,耶酥可能出生很晚,但是欧洲的思想,当你穿过了时光的层层迷雾,会发现在时光的尽头,总有一个上帝在那里。
中国的科学家,当然很多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但也有很多人相信造物主。因为他们学的西方科学,总是被纳入一个神学体系中,不知不觉就信了。不一定相信宗教,但是他们信造物主。
当穿过时光的尽头,王宵猎终于明白,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在中国,并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差别,而是信不信道的差别。前世学的理论,只是一种认识,而不是一种自己抄的教材。
抄什么呢?西方的思想已经陷入混乱,科学已经明显不适合西方哲学,多笨才会去抄啊。唐宋时期,从中国文化中重新总结一种政治理论,也比抄西方政治靠谱得多。
第908章 百科全书
夜深了,月亮已经落到了西天,满天繁星闪耀。凉风从洛河吹过来,带着丝丝水汽。
王宵猎望着星空,眼神迷离。
这几年来,王宵猎一直在学习、思考,一直在实难,今年才有了一个完整的政治思想。虽然占领地方几年了,现在却只有襄阳、南阳、洛阳及周围的几个州官员体系基本完整,其他地方只是有官员,能收上来赋税而已。接下来的几年,要建立学校,培养官员,把各地方牢牢地控制住。
这个过程,粗略算来,要五六年的时间。时间确实很长,但王宵猎只有等。
王宵猎很有耐心,也不得不有耐心。新的政策与旧的政策相差过大,官员不经过培训,是不能适任的。这几年施政积攒了大量案例,可以作为教材,训练官员。有了官员,才真正控制地方。要不然,派出大量官员,到头来这些人形成庞大势力,要改革可就难了。
不学欧美的政治制度,是王宵猎深刻思考的结果。
欧美政治制度,有相应的历史背景。最重要的历史背景,一是他们历史上的封建领主贵族,二是历史上的自治工商城镇。最少在中国,历史上既没有自治工商城镇,封建领主贵族也消失千百年,学习欧美自然各种水土不服。
由政治制度,进而推进到思想领域。就会发现两个文明,对世界的认识根本不同。这种不同,既不起眼,也不张扬,但却至关重要。
人类文明,就是从基本的认识开始,向各种知识扩展开来,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这各种知识,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有的是人们不知对错的。王宵猎知识有限,除了中国文明,就只知道欧美文明。其他的如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等,王宵猎也说不清楚。
对文明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不会从一开始就认识得很清楚。当然,这种认识也不是统一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这种不同。认识的渐近性和不统一性,是认识的特点,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从最开始与欧美接触,到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逐渐认识西文明,中国就经历了这个过程。从有人顽固的坚持不可改变,到有人主张从语言到文字全盘西化,这是一个庞大的谱系。应该认识到,这个谱系越广越好,而不能认为只有一种或者几种思想是正确的,其他的思想要么没作用,要么起反作用。最关键的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谱系选出来的主流思想是什么。选出来主流思想后,还有多少人顽固坚持旧的思想。
学习,就是学习别人先进的、有用的,扬弃落后的、有害的。西方的工业化,是肯定要学习的,要清楚地认识到工业化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要积极地学习。西方落后的,比如说一些宗教思想,是要摒弃的。一些还不清楚有用还是有害的,最多要抱着怀疑的态度,而不是全盘接受。比如说政治、经济、哲学思想。
不能够从学习的东西中走出来,清醒地认识学习的体系,那就不要做一个积极的传播思想的人。人应该有这样的自知之明,也应该有这样的自知之明。不要学习西方哲学,连自己学的东西都说不清楚,就开口柏拉图,闭口亚里士多德。一说起思想,就康德、萨特、黑格尔,那样只能是思想上的小丑。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统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知识体系,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也有不可以学习的地方。
西方的哲学体系,从进入后现代主义,就显示出了自己的迷茫与彷徨。不管做多少定义,总结出多少规律,都是面新的世界时的束手无策。
别的世界很可能不清楚他们的迷茫与徬徨是什么,跟着他们学,就显得可笑。只是面对新世界时,不学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就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思想,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困难的。
世界本来很简单,只是我们在建造知识厦的时候,向里面加了太多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是无用的,只有少部分是有用的,还有一部分不知道有用还是无用。面对这些庞杂的知识,我们无法分辨好坏。
王宵猎叹了一口气。
自己也无法分清哪些有用,哪些无用,哪些分不清有用还是无用。只能按照现在现实,慢慢试验,找出这个时代相对合理的答案。随着时间变化,这些答案会变成什么样子,又有谁知道呢?
褪些华丽的外衣,各种政治思想与主义,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以前儒家阐述一个美好的三代,要求复古。现在阐述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要求你相信终将到来。实际上呢,真正有用的,最多说一百年后如何,再多的时间就靠不住了。你的理论听起来再有道理,就是不符合现实有什么用呢?
第二天,王宵猎刚到宣抚司衙门,就接到了一封公文。赵鼎以知枢密院事,都督京西南北路、永兴军路、鄜延路和河东路兵马,赵构决定北伐。
王宵猎拿着公文,愣了很久。
宋朝讲究以文制武,自己以这么庞大的兵力的北伐,朝廷不派人来监视不可想象。但是派赵鼎来,以都督诸路兵马的名义,还是出乎意料。
这些兵都是王宵猎一手训练出来的,赵鼎以都督兵马来,也指挥不动。最少应该是朝廷的兵,朝廷的将领,才会听赵鼎的命令。但这个官司的存在,却足以监视王宵猎。
把公文放下,王宵猎叹了口气。赵构终于决定北伐了,还派了一个都督到自己这里。至于东路,不用说了,赵构亲征,一切皆取决于他。派赵鼎在这里,一是对王宵猎不放心,二是这些年王宵猎表现恭顺,赵构觉得可以派来。
赵鼎的都督府,一应属官齐全,看着像是那么回事。但对王宵猎来说,不过是做个样子而已。
六月初三,陈校辉回到洛阳。一进家门,就被叫到了宣抚司。
到了宣抚司官厅,王宵猎起身道:“这边来做吧,有些话要跟你说。”
陈校辉道:“宣相面前,哪里有小的坐的地方?”
王宵猎笑道:“我不讲究那些。在我这里,一向都是坐着谈话,没有听训的道理。”
说完,王宵猎坐了下来,陈校辉没有办法,在椅子上虚坐了。
王宵猎道:“你能够照着实物画得一模一样,也是一项特殊本来了。我这里需要这样的人,不知到我这里做事,你愿不愿意?放心,我会优俸禄。”
陈校辉怔了一下,忙道:“愿意,自然愿意!若是有职事,我要何必去画假币?”
王宵猎道:“你用假钞,当然要受到惩罚。听说你在新安表现不错,提前出来了。有功要赏,有错要罚,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是国法,也是常理,希望你不要放心里。”
陈校辉忙道:“小的自然不敢!”
王宵猎点了点头:“你能这样想就好。你暂时先到画院里,与其他画师拿一样的薪水。当然,其他画师会自己画一些画,赚些外快,这是你不能比的。”
陈校辉道:“小的如何敢跟那些国手比?能拿一样俸禄,已是感激不尽了。”
王宵猎道:“在画院里,你不需要跟其他画师一样,画些精品出来。你要做的事,是根据现有的实物,把他们画到纸上面。比如蟋蟀,比如蝉虫,比如青蛙,类似的诸般种种。要尽量做到一样一样,照着图画,人们不会认错。”
陈校辉道:“小的遵命。”
王宵猎笑着道:“这是一项大工程,你的心里要有数。我们要编一部书,世间万物,都在这本书中。人们拿着这本书,就可以认清万物。类似于晋张华的《博物志》,但没有神仙志怪,只有现实存在的事物。”
陈校辉不认识多少字,更没有读过,也不知道什么《博物志》。但是听名字,王宵猎应该要编一本让人们增长见识的书籍,上面应该是现实世界中有的东西。
王宵猎想编的,其实就是一本类似百科全书之类的书籍。编这种书,需要很多年,需要很多人力,陈校辉就是王宵猎选中的第一个人。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做这件事。
与陈校辉讲了一些书的事情,王宵猎道:“现在就是缺人,干什么都缺合适的人。你要一边画各种图稿,一边培养几个学生。如果可能,甚至办一所学校,专门教些没有画家的天赋,但却画什么像什么的人。”
陈校辉道:“宣相如此看重小的,敢不尽心竭力!”
“好,好,你能够如此想,我就放心多了。”王宵猎连连点头,把陈校辉送走。
陈校辉离去,王宵猎一个人坐着,慢慢喝茶。等到太原一战结束,洛阳一带就安定下来了,是时候想一些文化方面的事情了。编一本百科全书,编一本药典,编一本机械手册,编一本化学手册,也算是自己留给后世不朽的财产。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