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7章
  转眼宁澜来到这里已经一个多月,这期间他又去镇上卖了两趟柴胡和天麻,柴胡 52 斤共得了 1456 文,天麻 65 斤共得了 1960 文。
  孙大夫还为宁澜介绍了他的师兄张平,孙大夫医馆小,药材用量相对来说也不大。
  张平是镇上最大的医馆寿安堂的坐馆大夫,如果宁澜能得他引荐一二,兴许能搭上寿安堂这条大船,那以后有多少药材都不愁出手了。
  张平看着比孙大夫年轻,为人有些倨傲。孙大夫拜托他的事并不怎么放在心上,看宁澜的时候头抬的高高的,眼神往下撇。
  寿安堂就是宁澜上次在桂花树下见到的那家,背靠权势,堂里的五位坐馆大夫名声都是响当当的,经常被达镇上富户请了去,不管去哪家人家都恭恭敬敬的待着。
  张平看不上他这样的升斗小民,宁澜也可以理解,是以对通过张平搭上寿安堂这件事儿也不上心。
  宁澜从平安医馆出来,去买了些日常吃食及用品,又特意拣着口碑好的店铺买了两盒重阳糕,打了两斤小酒。
  重阳糕是双色夹心的,和现代的米糕很像,一层白色一层浅紫色夹着深红色枣泥,最上面洒了一层干桂花。
  酒打的是小酒中最高档的,这里春天酿造,秋天出售的酒叫“小酒”,小酒分成二十六个等级,最低档五文一斤,最高档三十文一斤。
  冬天酿造,夏天出售的酒叫“大酒”,大酒分成二十三个等级,最低档八文一斤,最高档四十八文一斤。
  也有窖藏多年的“老酒”,根据年数不同,价格也不等。
  重阳节族里要祭祖,宁澜虽是家中撑门户的,但他的辈分不是非去不可。
  那日宁澜早早就起了床,把小书房重新打扫布置一番,恭恭敬敬的把小可怜父母的牌位请了进去,摆上香炉,糕点、时令水果和酒。
  “澜哥哥,我们一起去登山吧,”宁澜刚吃完饭李小书和李小墨就过来喊他,登山也是重阳节的习俗,这天村里人都会携家里老小登高望远,祭拜山神。
  “你们去吧,我还有事,”宁澜拒绝了,小可怜父母的坟墓久无人打理,荒草丛生,他要去清理干净,再烧些纸钱。
  “哦,那等我给你带茱萸来,”李小书依依不舍的和哥哥走了。
  这里的人兴把茱萸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寿。
  原来宁澜没经过祭拜扫墓这些事情,他不知道他的做法合不合这里的规矩,但是他想,对于过往的人来说,心意应该更重要。
  半个月前宁澜还采了不少的野菊花制了菊花茶,野菊花清洗干净上锅蒸 20 分钟,再取出晾晒。经过半个月的时间,他制的菊花都已经干透了,正好送礼用。
  宁澜把菊花茶分装好,给族中老人各送去了一份,宁澜对这样的往来是不耐烦的,但是该走的场面还是要走。
  宁澜忙完回家时,路上已经断断续续有人从山里下来,这个时节山上的果子多,几乎人人都没空着手。
  “澜哥哥,澜哥哥,给你吃果子,”李小书也从山上下来了,累的满头大汗,衣服兜着许多红红黄黄的果子,兴奋的朝宁澜跑过来。
  “你慢点儿,”宁澜几步迎上去,扶住了李小书。
  “看,这全是我抢的,厉不厉害,”李小书一脸得意。
  重阳节上山摘茱萸采果子都是不成文的传统,大人们也都图热闹,他们高摘高处的,小孩子摘低处的,若手慢的只能摘到些青涩的果子。
  李小书摘的真不少,他哥哥李小墨在后边还拿着一个装的满满的小布袋,布袋儿里装不下的果子就被李小书掀起衣服搂着。
  “我瞧瞧,都摘了什么果子呀?”宁澜边说边从李小书怀里拿过一枝儿茱萸戴在手臂上。
  这时突然一辆马车疾驶而来,驾车的小厮大声喊着:“让开,让开,都赶紧让开!”
  宁澜手快把路中间的李小书拉到身后,李小书怀中的果子洒了一地,那辆马车翻倒在前面不远处的小沟里。
  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好在人都没有事儿,就是被马车带起来的灰尘扬了一身。
  李小墨拍干净身上的土,就跑去前面马车那里看伤者了。
  说起来李小墨也比宁澜要小些,他自幼跟着李大夫行医,又是能静下心看医书学习的,现在单独治些简单的伤病已不在话下了。
  “啊,澜哥哥,我的果子,我好不容易带过来让你尝尝的,”李小书反应过来开始心疼一地的果子,他摘的果子都熟的透透的,摔地上都烂成泥了。
  李小书不甘心的捡起两颗还能看的果子,在身上抹了抹,眼巴巴儿地递给了宁澜。
  宁澜很给面子的吃了,果子滋味儿足,就是核儿大,一口就能咯着牙。
  “走,看看你哥哥去,”宁澜抓着李小书的手腕,不让他乱跑。
  那边驾车的小厮捂着头哭成个泪人儿,“呜呜,公子你怎么样了,你快醒醒,别吓我啊。”
  地上躺着一个约莫 20 岁的俊朗青年,此刻正闭着眼睛,神情痛苦。这人原坐在马车里,是李小墨招呼着过路的一起抬出来的。
  “没有明显外伤,应该是马车激烈晃动导致了晕眩,”李小墨犹豫说道,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摔到头,要是摔到头,事情就可大可小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