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5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说完这句话以后,他就突然感觉,脑中增加许多知识和灵感,知识倒是次要的,灵感则是想到了磁力控制问题。
  他没有顺着去说,而是先谈到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能以最合理的方式把握冷却时间、钢水流动的时间,肯定会对于最后的成型,以及产品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个是可以确定的。
  不管是钢铁制造也好,钛合金制造也好,冷却控制时间都能够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强度。
  当然了。
  这方面要进行精细的控制,还需要详细的数据研究。
  王浩继续道,“不过你们是要完善技术,减少钢裂纹、降低次品率,为什么不去主要研究温度场控制,以及磁场控制呢?”
  “磁极电磁不稳定,才是钢裂纹出现的主要原因,温度场控制也同样会造成很大影响。”
  “我觉得这两方面才是主要的。”
  “至于改进工序之类,都是次要的,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所以你们和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合作的项目,我认为,本身没多大意义。”
  王浩并不是针对东港大学的合金实验室,而是基于灵感知识做出的判断,他肯定的口气说出这句话,让旁边的人都感到非常惊讶。
  包括王基铭、丁宗权,以及张工,还有其他人,都带着惊讶看向王浩,因为他们也不敢说刚裂纹的出现,原因具体是什么。
  虽然有些人也认为和磁场控制相关,但具体有多少相关性也不一定,王浩则是肯定的认为,和磁场控制相关性最大。
  “有科学依据吗?”丁宗权直接问道。
  王浩摇了摇头,“我没有做过钢铁制造方面的研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他很直白的否定,也没觉得有什么丢脸的。
  个人看法,随便说说。
  你们相信就相信,不相信就不相信,都根本无所谓。
  其他人都轻呼了口气。
  接下来的参观过程中,王浩又说了几个小建议,但总结在一起,说的内容还是很少,他主要还是进行参观而已。
  等参观全部结束以后,他和王基铭、丁宗权等人一起吃了饭,就被专车送回了酒店。
  王基铭、丁宗权、张工等人,则一起讨论了起来。
  “你们觉得王浩的建议怎么样?他说钢裂纹和磁场控制直接相关,和温度控制也有关系……”
  “无稽之谈!”
  丁宗权摇头道,“他也说了,自己不懂,只是个人想法,而且陈建林那边还是有进展的。”
  张工则带着思索着说道,“其实我一直觉得钢裂纹的形成,和磁场控制直接相关。我们的生产线上,磁场控制装置并不稳定,所以次品率就比较高,而且相关其他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进展都不快。”
  王基铭也点了点头,“我倒是觉得可以验证一下。”
  “虽然王浩没做过钢材研究,但他是很厉害的数学家,这种人都是很聪明的,也许就是从其他方向得到的结论。”
  “科学依据,当然没有,但我们是生产制造,掌握技术就可以了,没必要都用科学理论来解释。”
  “也对。”
  张工道,“试试也没关系,做几次实验,也不难。”
  丁宗权则是完全不看好,他摇头道,“既然说试试,那就试试,反正我是觉得不可能。”
  “就这样了,今天晚上看看结果,设计实验,明后天验证一下!”
  王基铭做出了决定。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实验测试,海伦的申请以及武钢的决定
  对武钢研究院来说,做磁场控制的实验测试前,首先还是要关注正在进行的实验。
  这个实验是根据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对于整个制造过程的流程和细节,进行小幅度的修改,并利用模拟和实操同步进行的手段,达到对于修正后结果的预估评测。
  最终预估评测的结论,比之前还是有提升的。
  丁宗权说了一大堆的数据,最后总结道,“根据这个结果,如果进入到生产线后次品率会降低0.8%~1.76%之间。”
  其他人也讨论起来。
  东港大学合金材料实验室提供的最新数据方法,让以双辊铸轧技术为基础,生产出来的超薄钢材次品率再度下降。
  这肯定是提升,只不过是在预料之中。
  武钢研究院和东港大学合金材料实验室合作的项目,在次品率一项上目标是减少一半以上。
  一次实验数据之减少不到2%,进展上可以说是非常的小,从合作项目开始以后,在次品率这一项上,比最开始大概减少了8%。
  数据还算是可观,但耗费的经费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可以说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甚至相差还有些远。
  这种情况也在正常范围内。
  在材料研究领域上,某个研发项目达不到预期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技术改善的研发方面,投资个几千万都打水漂,没有任何成果都很正常。
  看次品率一项的数据就能知道,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确实有认真在做项目。
  以双辊铸轧技术生产出来的超薄钢材,次品率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出现钢裂纹,钢裂纹导致的次品,占到所有次品中90%以上。
  只要解决了钢裂纹的问题,其他都可以说是小问题了。
  当天的实验总结会议结束以后,王基铭就宣布要进行‘双辊铸轧技术磁场稳定性对于钢裂纹的影响’的研究。
  这个研究并不是探索性的内容,就只是进行实验进行测试。
  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的项目进度并没有达到预期,就更让王基铭想要试试,能找到出现钢裂纹的根本原因,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一点点的做研发,即便是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到最后也不知问题是出在哪里。
  虽然测试研究会消耗很多的经费,但如果能找到根本原因,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这个实验测试并不是进行一、两次,而是要在各种磁场环境下制造出产品,在研究产品中钢裂纹出现的几率。
  如果后续还要进行测试,甚至要到工厂的生产线上去试试。
  实验测试也不是直接就能进行。
  武钢的双辊铸轧技术生产线上的磁场控制设备,都是由国外公司提供的,是整体式磁极电磁侧封装置。
  这种装置最初就知道存在一些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电磁感应强度过大,而磁极底部发热严重,同一熔池深度磁场分布不均。
  这也是张工判断钢裂纹和磁场控制有关的原因所在。
  他们想要进行实验测试,就需要找一个稳定的磁极控制装置,对于一般的实验室来说,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要求,但是对于武钢研究院来说,有充足的研发经费,有实力强劲的研发合作伙伴,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王基铭联系到了强磁场物理研究所,对方说可以提供设备支持,甚至技术人员支持。
  当然,前提是资金到位。
  在花费了足以让人心动的资金后,设备和人员很快全部到位,甚至直接运来两套设备,有专门的人员在操作间进行安装,他们还准备参与到实验测试中,服务可以说绝对是一流的。
  在王基铭的协调下,武钢研究院上下都为‘双辊铸轧技术磁场稳定性对于钢裂纹的影响’的研究让路。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实验测试就正式开始了。
  与此同时。
  东港大学合金材料实验室,陈建林收到了武钢研究院发过来的实验报告,看着上面‘次品率降低数值’的数据,还是感觉有些不满意。
  这个研究是陈建林非常重视的。
  合金实验室有用虚假数据申请经费的情况,但有些项目也是用心去做的,武钢研究院的横向项目,就是他们非常重视的项目。
  陈建林的个人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不管是东港大学,还是国内材料研发圈子,对于他的能力评价都很高。
  现在这个项目的进度,就让陈建林不满意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正常去做项目,很努力的去研究,进展却非常的缓慢。
  这次提交上去的数据,本来预计能降低次品率百分之十以上,结果就只有不到百分之二的提升,数值实在是差太多了。
  陈建林拧着眉头,给项目组开了会,随后单独找到了马文钧,谈了一下数据分析的问题。
  马文钧是材料计算专家,项目推进还是要靠他才行。
  可当发现项目的进展很小,陈建林顿时把怀疑的目光,放在了马文钧的身上。
  是不是马文钧没有出力?
  是不是他故意不用心做,还是说有其他考虑?
  陈建林本来就是多疑的人,他对马文钧一直不是很信任,而唯一信任的周晓龙已经离开,到现在就想的更多了。
  当然了。
  陈建林肯定不会表现出来,他还是和往常一样,说明了实验没有达到预期,随后鼓励式的说道,“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是合金研究,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
  “这种技术完善的项目,有时候,研究个一年、两年也没有进展,否则武钢也不会找其他机构共同研发。”
  “还好,武钢那边还是信任我们的,我已经和丁宗权确定过了,半个月后就会来新的资金,到时候,就能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实验,希望这一次能够取得预期目标。”
  “马教授,还是要靠你啊,你多辛苦一些。”
  马文钧扶了扶眼镜,笑道,“放心吧,这是我的份内工作。”
  马文钧和陈建林谈了几句就离开了。
  他很清楚陈建林并不信任自己,否则也不会特别来找自己谈,但在年后的研究上,他可是尽心尽力的去做,也希望能把研究做好。
  只要项目进展顺利,他才能更稳当的移-民去国外生活,他还想走之前再捞一笔。
  只可惜……
  陈建林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用心投入到项目中,甚至做起研发都废寝忘食,真正投入到了第一线,也带动整个实验室都积极起来。
  这还是陈建林吗?
  马文钧有些搞不懂,但他下意识察觉到了不对劲。
  ……
  王浩已经回到了西海大学。
  他并没有开启什么新的研究,而是准备安心休息一阵子。
  即便是得到了一种新的能力,也没有想用能力去做什么研究,主要还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太累了,包括角谷猜想的证明,包括对s级难度数学方法的总结,也包括去航空材料院进行β合金通用分析方法的讲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