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1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顾十年以前,有学者认为数学、物理理论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大的突破。
  后来湮灭理论的出现,让物理理论有了巨大的突破,并带来了全新的科技发展,为人类科技找到了明确的方向。
  但数学的基础理论,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发展。
  其实仔细想想就明白了。
  比如,绝大部分人终极一生,学习的都是几百年前的数学,而数学界所谓的顶尖研究,也都是百年以前发现的问题。
  最近几十年来,也只有像是代数几何这样的‘年轻学科’,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突破,也同样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其他数学学科,最多只是解决一些问题,但没有再提出新问题。
  关于数学理论发展的停滞问题,最顶尖的数学家们一直都在讨论,但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除非是数学研究有了全新的突破。
  现在王浩就带来了全新的突破,他说塑造的高次质点函数,很可能给数字规律的研究,带来巨大的促进和发展。
  国际好多顶尖的学者已经把成果称为‘质数研究的巨大突破’。
  有的著名机构则把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粗略定义为了‘王氏猜想’,其主要内容就是对于王氏函数的解析。
  当然了。
  这也只是猜想而已,王浩的研究并没有被确定下来,主要是因为无法证实。
  数学是非常严谨的学科。
  就像是黎曼猜想,没有被证实的研究就只能是猜想,即便是做再多的验证,只要没有形成完善的逻辑证明,就无法被确定下来。
  但这并不影响成果价值。
  好多学者也不由得感叹起,“王浩不愧是王浩”,过去的两年时间,王浩并没有拿出顶尖的数学成果,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物理和技术研究中。
  有些学者认为王浩已经‘抛弃’了数学。
  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大多数天才数学家的成果都集中在十几年时间里,而不是终身都能够有顶尖的成果,王浩出成果的时间更短,只有几年时间,但他相继完成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以及ns方程问题,其他附带的还有角谷猜想、阿廷常数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的出现都集中在几年时间内,后续则只和其他人一起在霍奇猜想上有所进展,其他就都是物理方向的成果了。
  王浩只花费几年时间,个人的数学成绩已经达到了顶峰,转而物理以及科技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般的规律下,即便是继续做数学研究,也很难有大的突破了。
  显然。
  王浩用事实证明,他并不符合一般的‘天才数学家’规律,一出手就是‘王氏函数’,直接让质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这还不仅仅是突破,而是帮助质数研究指引了方向。
  以此自然被认为是‘顶尖成果’,好多认识的人都发来了祝贺。
  王浩对于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也非常的重视,但他重视的原因并不是其数学意义,而是高次质点函数和质量点构造直接相关。
  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王浩希望能以此来进一步构造质量点,无论到什么时候,数学也只是工具而已,物理的研究才和科技直接相关。
  现在他早就不是纯粹的数学家了。
  “不过在函数研究取得下一步突破之前,想要找到方向,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是头疼的地方。
  王浩写完了一个回复邮件,摇了摇头看向了面前的丁志强,眼中破坏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丁志强找过来了。
  他谈的是博士论文的问题。
  之前王浩否定了志强的博士论文,说让他和自己一起研究,中途有了成果当做博士论文内容。
  现在成果已经有了。
  丁志强还被列为了研究的‘合作人’,也是论文作者之一。
  所以丁志强就想用一部文内容作为博士论文,而且说的还有理有据,“王老师,我在研究上也有贡献,而且我整理出了一部分内容,完全可以作为毕业论文了……”
  “不行!”
  王浩恨铁不成钢的说道,“这个研究当然很重大,你的贡献也不小,我也在论文上标注了,但是,你能总结出什么?”
  “如果你再取其中的一部分,那些都是你研究出来的吗?”
  这就是问题所在。
  虽然丁志强确实提供了不少的灵感,但问题是大部分内容,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更别说是整理之类的了,丁志强确定的贡献,就是和其他人一起做验证计算,解析了一些复杂的方程。
  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当然也能够作为博士的人,但也肯定是非常平庸的。
  王浩觉得完全和丁志强的水平不符,对于任何希望未来从事科研的人来说,博士论文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丁志强……
  最低、最低,也要来个顶刊研究吧?
  王浩抿了抿嘴说道,“这样吧,志强啊,我也不难为你,只要你的论文达到了国际四大顶刊的水平,我就同意了。”
  “……?”
  丁志强张了张嘴,满脸写着惊讶。
  顶刊?
  不难为?
  他不知道这两个词是怎么关联在一起的,但想到面前的是王浩,随意在顶刊发表论文的大佬,挣扎了好半天,最后也只能含泪点头。
  等走出了办公室以后,他满脸迷茫和无助,甚至不知道,这辈子是否还能够毕业。
  “早知道……”
  “唉!”
  张志强正巧走了过来,他看了一眼丁志强,打了个招呼道,“小丁,刚出来啊?怎么了?”
  “我……”
  丁志强正要说起什么的时候,就听到隔壁邱会安哼歌的声音,“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
  “和他唱的一样。”
  “??”
  张志强完全没听明白,他干脆也没理会,就直接进了王浩办公室,高声喊道,“王浩,新进展!”
  “什么?”王浩带着疑惑抬起了头。
  丁志强也凑到了门口。
  张志强道,“你的函数,有新进展啊!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团队,发现了第二组质数对节点,是211和457!”
  王浩听罢猛地站了起来,同时耳畔传来了系统提示——
  【任务二,灵感值+3。】
  “找到了,这么快?”王浩顿时感觉非常惊讶,随后张志强拿出手机展示了国外的新闻报道。
  这篇报道才刚出来,还没有传到国内。
  张志强是借助代理服务器,看国外学术新闻恰好注意到,马上就过来和王浩说。
  王浩看到了报道,也知道为什么那么快了,斯坦福大学的团队找了一个取巧的方法,用质数覆盖法利用股歌超级计算机做验算,花费不长的时间,就算出了下一组质数对节点。
  团队接受采访还确定说道,“我们已经完成一千五百以内的质数计算,找出了‘211和457’一组数字。”
  “同时,我们还发现,不管是代入‘5和17’,还是‘211和457’,单独质数求解得出的对应质数,似乎依旧没有规律可言……”
  不管怎么说,第二组质数对节点的发现,也让王浩的研究有了新节点。
  这主要是因为确定一个问题——高次质点函数拥有不止一组质数对节点。
  很快消息传到了国内。
  好多人都知道了了高次质点函数的第二组质数对节点,同时也惊讶于斯坦福大学团队的效率,要知道,王浩的论文发表才只有三天时间,结果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团队,都已经拿出了新的成果,而他们使用的方法还很取巧。
  这种成果……
  真是令人羡慕!
  好多人、好多团队顿时把精力放在了高次质点函数上,他们很清楚有了新的研究方向以后,根本不允许任何的耽搁,必须尽快的找到方向,快速的进行研究才能有成果。
  否则,成果就被会其他人获得。
  王浩则陷入了思考中。
  第二组质数对节点的发现,对研究肯定能起到推动作用,但想要针对函数找出质数对节点出现的规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看两组数字就知道,高次质点函数的质数对节点组合,就像是梅森素数、孪生素数一样,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这当然不是百分百的,但即便是存在某种规律,想要研究出来,难度也是个‘s+’级的。
  如果不能研究出质数对节点出现的规律,高次质点函数就无法完全吃透。
  那么怎么去联系质量点构造问题呢?
  质数分布……
  质量点……
  王浩开始认真思考着两者的关系。
  ……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团队发现了第二组质数对节点,也让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取得了第二轮国际舆论热度。
  很多人都在谈论高次质点函数。
  一些顶尖学者站出来,表示‘高次质点函数是数学的重大突破’。
  著名的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年纪已经接近七十岁了,他已经离开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回到了伦敦乡下小镇养老。
  在面对高次质点函数的问题,安德鲁-怀尔斯也站了出来,接受采访时说道,“高次质点函数是不确定的,现阶段还真是个猜想,但其中可能蕴含着质数的规律。”
  “即便如此,它的出现也对于数学研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果做个形容……即便是十个菲尔兹加在一起,也不足以诠释它在数学基础研究中的作用。”
  这个评价确实非常高,但也受到了其他数学家们的认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