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714节
第一次的颁奖仪式,她们上台的时间并不长,但也足以吸引了很多支持者,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她们是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极为‘稀有’的物种,本身就可以算是学术明星。
另外,她们长得还都很漂亮。
海伦有一张精致的脸颊,瓷娃娃一眼惹人喜爱,再加上金发飘飘就特别有气质;陈蒙檬则属于那种斯文女生,长相和身材也是非常有好的,非常符合种花家的审美,再加上为诺贝尔颁奖特别打扮一番,完全不下于女明星的风采。
最后,就是性格了。
诺贝尔颁奖的舞台上能吵起来,足以证明她们都非常有个性,这也是吸引支持者的点。
在诺贝尔颁奖典礼结束以后,很多人就化身两人的粉丝,然后就出现了粉丝之间的大战。
“我觉得海伦是对的,穿衣自由,愿意怎么穿就怎么穿,她喜欢打扮成神奇女侠,又怎么样?”
“而且,她比神奇女侠漂亮多了!”
“华纳兄弟应该找她来扮演神奇女侠,只不过,海伦大概不会同意,她是那种一心放在科研的超级天才。”
“华纳兄弟请不动海伦,不说诺贝尔得主,欣顿可是超级大家族,科学界非常有名气,她的祖父杰弗里是计算机之父,不知道留下了多少遗产……”
当然也有很多人支持陈蒙檬。
“陈蒙檬只是实话实说。那样打扮确实不是正常人,站在诺贝尔的舞台上,怎么也应该尊重诺贝尔奖吧?”
“其他人都穿着正装,就只有海伦穿的很奇怪,陈蒙檬说自己是正常人,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陈蒙檬当然有权利这么说,她和海伦一起上台,一起丢脸……”
“……”
这些舆论内容很有八卦色彩。
王浩都连续看了半个多小时,看到有意思的还会笑一下,他也劝说了一下海伦和陈蒙檬,但却没有任何的用处。
海伦和陈蒙檬……
闹掰了!
王浩感到有些无奈,只能把事情归在保罗菲尔-琼斯身上,保罗菲尔-琼斯建议海伦cosplay绿巨人,才会导致海伦想到了神奇女侠。
然后,引起了矛盾。
“唉~~~”
王浩长叹一口气,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他要处理的事物很多。
西海大学就建立新的研究中心询问了意见,他给出意见就是‘新的研究中心最好在大学内部’。
新的研究中心计划也和海伦、陈蒙檬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关,她们两个再加上去年获奖的保罗菲尔-琼斯,梅森数实验室就有了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还不包括王浩自己。
问题在于……
梅森数科学实验室是数学计算机实验室,结果实验室内的几个研究员,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还不止是海伦、陈蒙蒙、保罗,黄振、丁志强等人,也都挂名在梅森数实验室,他们的研究主方向同样是理论物理。
所以,建一个‘湮灭与量子物理研究中心’,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务。
这个事情不只是西海大学,就连教育部门、科技部门都特别关注,单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就已经可以围绕其达到一个研究中心了。
三个……
如果不建立一个新的研究中心,或许传出去会说他们苛待科研工作者,连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要待在非主方向的科研机构。
王浩对此的意见就是‘不要距离太远’、‘最后在学校范围内’、‘或许可以扩大校区范围来建新机构’。
他平日办公都在梅森树实验室。
大家都习惯了。
即便是有了新的研究中心,他大概率也不会去那边办公,包括海伦,陈蒙蒙以及保罗菲尔-琼斯等人,都是研究团队的成员。
他们当然希望工作地点距离更近一些。
……
王浩继续留了一个星期,处理了很多工作上的事务后,马上就去了f射线实验组。
f射线实验组,可以说是厚积薄发。
在廖建国的带领下,他们攻克了‘释放f射线精准校对技术’,也制造了相应的设备,并进行了几次实验,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来到了实验组以后,廖建国就拉着王浩兴奋的将其了新技术,他指着设备上方的一个可调大型圆筒说道,“那就是校对设备。”
“有了这个设备以后,我们就可以自由调整f射线释放的方向,进行了几次实验都很精准……”
王浩轻轻点头,拿起数据看了起来。
‘f射线精准校对技术’,说白了就是利用磁场干涉的方式,让释放出的f射线偏转到既定方向。
这就好像是给炮弹加了一个炮管。
受到冲击的炮弹会沿着炮管向前发射,只需要调整炮口的方向,就能控制炮弹发射的方向。
技术原理说起来很简单,研究还是很复杂的。
其主要就是磁场对f射线的干涉,内部需要非常强力的磁场,f射线释放瞬间才会受到影响偏转方向。
“我们采用的是螺旋磁场干涉,但不是外层设备那样,而就像是弹簧的形状……”
“以那样的干涉形态,让f射线从弹簧状磁场线中间穿过。”
薛海涛解释说道。
薛海涛是一位顶尖的电磁专家,也是f射线实验组电磁领域的第二人,第一人自然是最有权威的汤建军。
汤建军正在负责核聚变工程项目,研究大部分工作都是薛海涛带领团队完成的。
廖建国说完了技术和实验,就开始憧憬起来,“我们现在的技术,f射线能覆300公里以上。”
“如果再远一些,甚至能够到空间站。”
“现在已经真正成了卫星武器了,三百公里,都在控制范围之内……”
第四百八十章 波,至关重要,这个世界还有公平可言吗?
“f射线覆盖的范围足够大!”
“如果内置能源强度更高,覆盖的范围就会更大,低轨道卫星都会在射程之内。”
“现在又保证了精准度……”
廖建国的话音里满是期待。
王浩点头肯定了f射线组的成果,但对廖建国所说的‘卫星武器’,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覆盖范围确实很高,但说起卫星武器,如果有卫星从头顶经过,你们确定能用f射线击中吗?”
“这个……”
廖建国顿时有点儿尴尬,他说道,“还是要大型雷达基站配合的,我们单独肯定无法瞄准。”
“现在雷达技术有这么高端?电子系统可能也跟不上吧?”
“应该……没有吧……”
廖建国说着有些郁闷,他当然很清楚所说的‘卫星武器’,也只是理论上能实现而已。
问题还是有很多的,最关键就在于雷达和电子系统。
f射线覆盖范围超过了三百公里,但并不是说,就能够击中三百公里高空的卫星。
能覆盖和能击中是两个级别的概念。
这就像是发射导弹一样,高端导弹的弹头上往往装配着追踪性能的电子系统,但导弹也不是直接命中目标,而是存在一个偏差的范围。
f射线比导弹的要求高太多了。
导弹爆炸覆盖的范围很大,只要偏差范围小于爆炸覆盖范围,导弹就可以说是很精准了。
f射线打击目标只是一个点,只偏差一点点都不会有效果,想要击中高空中的卫星就实在太困难了。
这主要是因为雷达和电子系统跟不上。
现在国内最先进的雷达系统,叫做相控阵雷达,是一个庞大的雷达基站,专门儿用于监测100公里以上高度的卫星,可以用来跟踪大量低轨道的卫星,完善太空监测体系。
相控阵雷达,公开的数据也只能检测100公里以上的卫星,换个角度来理解,也就是超过100公里就很难监测了。
另外,监测,也只是监测。
从监测、跟踪到计算轨迹,再到电子系统做出反应,以及即时发射f射线,整个过程中出现一点点偏差,都不可能直接击中卫星。
这主要是因为卫星的目标太小,而且速度实在太快了。
卫星想要围绕地球旋转,首先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常规的卫星每秒能运行8公里以上。
所以,哪怕只有0.01秒的偏差,到太空的时候,偏差距离都能够达到几百米。
现在也有能够击中卫星的导弹技术,但整个运转体系是非常复杂的,首先就需要太空中的监测卫星去进行跟踪,只有持续不断的跟踪目标,才能够精准的计算出轨迹。
另外,发射的导弹也要有锁定目标的电子系统。
换句话说,导弹到达太空中以后会开启电子系统,再运转动力系统修正轨迹来击中目标。
“想要精准的击中卫星,实在是太难了。”两人谈了一阵技术以后,廖建国叹气的说道。
王浩道,“也不用气馁,我们一直在研究新技术。”
“现在的雷达技术确实做不到,从地面儿精准的跟踪高空中的卫星,但技术是在不断提升的。”
“一阶波,拥有更强的速度和穿透力,如果能完善一阶波雷达技术,就能让雷达技术获得巨大提升。”
“到时候,再配合电子系统,f射线就真能作为‘卫星武器’使用了。”
廖建国用力抿抿嘴,叹气道,“希望吧。”
……
在军用科技方面,雷达技术已经拖了后腿。
空舰系列飞行器受到雷达技术水平限制,开启隐形护罩以后,也只能保证最基本的通讯功能。
比如,她们是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极为‘稀有’的物种,本身就可以算是学术明星。
另外,她们长得还都很漂亮。
海伦有一张精致的脸颊,瓷娃娃一眼惹人喜爱,再加上金发飘飘就特别有气质;陈蒙檬则属于那种斯文女生,长相和身材也是非常有好的,非常符合种花家的审美,再加上为诺贝尔颁奖特别打扮一番,完全不下于女明星的风采。
最后,就是性格了。
诺贝尔颁奖的舞台上能吵起来,足以证明她们都非常有个性,这也是吸引支持者的点。
在诺贝尔颁奖典礼结束以后,很多人就化身两人的粉丝,然后就出现了粉丝之间的大战。
“我觉得海伦是对的,穿衣自由,愿意怎么穿就怎么穿,她喜欢打扮成神奇女侠,又怎么样?”
“而且,她比神奇女侠漂亮多了!”
“华纳兄弟应该找她来扮演神奇女侠,只不过,海伦大概不会同意,她是那种一心放在科研的超级天才。”
“华纳兄弟请不动海伦,不说诺贝尔得主,欣顿可是超级大家族,科学界非常有名气,她的祖父杰弗里是计算机之父,不知道留下了多少遗产……”
当然也有很多人支持陈蒙檬。
“陈蒙檬只是实话实说。那样打扮确实不是正常人,站在诺贝尔的舞台上,怎么也应该尊重诺贝尔奖吧?”
“其他人都穿着正装,就只有海伦穿的很奇怪,陈蒙檬说自己是正常人,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陈蒙檬当然有权利这么说,她和海伦一起上台,一起丢脸……”
“……”
这些舆论内容很有八卦色彩。
王浩都连续看了半个多小时,看到有意思的还会笑一下,他也劝说了一下海伦和陈蒙檬,但却没有任何的用处。
海伦和陈蒙檬……
闹掰了!
王浩感到有些无奈,只能把事情归在保罗菲尔-琼斯身上,保罗菲尔-琼斯建议海伦cosplay绿巨人,才会导致海伦想到了神奇女侠。
然后,引起了矛盾。
“唉~~~”
王浩长叹一口气,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他要处理的事物很多。
西海大学就建立新的研究中心询问了意见,他给出意见就是‘新的研究中心最好在大学内部’。
新的研究中心计划也和海伦、陈蒙檬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关,她们两个再加上去年获奖的保罗菲尔-琼斯,梅森数实验室就有了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还不包括王浩自己。
问题在于……
梅森数科学实验室是数学计算机实验室,结果实验室内的几个研究员,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还不止是海伦、陈蒙蒙、保罗,黄振、丁志强等人,也都挂名在梅森数实验室,他们的研究主方向同样是理论物理。
所以,建一个‘湮灭与量子物理研究中心’,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务。
这个事情不只是西海大学,就连教育部门、科技部门都特别关注,单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就已经可以围绕其达到一个研究中心了。
三个……
如果不建立一个新的研究中心,或许传出去会说他们苛待科研工作者,连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要待在非主方向的科研机构。
王浩对此的意见就是‘不要距离太远’、‘最后在学校范围内’、‘或许可以扩大校区范围来建新机构’。
他平日办公都在梅森树实验室。
大家都习惯了。
即便是有了新的研究中心,他大概率也不会去那边办公,包括海伦,陈蒙蒙以及保罗菲尔-琼斯等人,都是研究团队的成员。
他们当然希望工作地点距离更近一些。
……
王浩继续留了一个星期,处理了很多工作上的事务后,马上就去了f射线实验组。
f射线实验组,可以说是厚积薄发。
在廖建国的带领下,他们攻克了‘释放f射线精准校对技术’,也制造了相应的设备,并进行了几次实验,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来到了实验组以后,廖建国就拉着王浩兴奋的将其了新技术,他指着设备上方的一个可调大型圆筒说道,“那就是校对设备。”
“有了这个设备以后,我们就可以自由调整f射线释放的方向,进行了几次实验都很精准……”
王浩轻轻点头,拿起数据看了起来。
‘f射线精准校对技术’,说白了就是利用磁场干涉的方式,让释放出的f射线偏转到既定方向。
这就好像是给炮弹加了一个炮管。
受到冲击的炮弹会沿着炮管向前发射,只需要调整炮口的方向,就能控制炮弹发射的方向。
技术原理说起来很简单,研究还是很复杂的。
其主要就是磁场对f射线的干涉,内部需要非常强力的磁场,f射线释放瞬间才会受到影响偏转方向。
“我们采用的是螺旋磁场干涉,但不是外层设备那样,而就像是弹簧的形状……”
“以那样的干涉形态,让f射线从弹簧状磁场线中间穿过。”
薛海涛解释说道。
薛海涛是一位顶尖的电磁专家,也是f射线实验组电磁领域的第二人,第一人自然是最有权威的汤建军。
汤建军正在负责核聚变工程项目,研究大部分工作都是薛海涛带领团队完成的。
廖建国说完了技术和实验,就开始憧憬起来,“我们现在的技术,f射线能覆300公里以上。”
“如果再远一些,甚至能够到空间站。”
“现在已经真正成了卫星武器了,三百公里,都在控制范围之内……”
第四百八十章 波,至关重要,这个世界还有公平可言吗?
“f射线覆盖的范围足够大!”
“如果内置能源强度更高,覆盖的范围就会更大,低轨道卫星都会在射程之内。”
“现在又保证了精准度……”
廖建国的话音里满是期待。
王浩点头肯定了f射线组的成果,但对廖建国所说的‘卫星武器’,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覆盖范围确实很高,但说起卫星武器,如果有卫星从头顶经过,你们确定能用f射线击中吗?”
“这个……”
廖建国顿时有点儿尴尬,他说道,“还是要大型雷达基站配合的,我们单独肯定无法瞄准。”
“现在雷达技术有这么高端?电子系统可能也跟不上吧?”
“应该……没有吧……”
廖建国说着有些郁闷,他当然很清楚所说的‘卫星武器’,也只是理论上能实现而已。
问题还是有很多的,最关键就在于雷达和电子系统。
f射线覆盖范围超过了三百公里,但并不是说,就能够击中三百公里高空的卫星。
能覆盖和能击中是两个级别的概念。
这就像是发射导弹一样,高端导弹的弹头上往往装配着追踪性能的电子系统,但导弹也不是直接命中目标,而是存在一个偏差的范围。
f射线比导弹的要求高太多了。
导弹爆炸覆盖的范围很大,只要偏差范围小于爆炸覆盖范围,导弹就可以说是很精准了。
f射线打击目标只是一个点,只偏差一点点都不会有效果,想要击中高空中的卫星就实在太困难了。
这主要是因为雷达和电子系统跟不上。
现在国内最先进的雷达系统,叫做相控阵雷达,是一个庞大的雷达基站,专门儿用于监测100公里以上高度的卫星,可以用来跟踪大量低轨道的卫星,完善太空监测体系。
相控阵雷达,公开的数据也只能检测100公里以上的卫星,换个角度来理解,也就是超过100公里就很难监测了。
另外,监测,也只是监测。
从监测、跟踪到计算轨迹,再到电子系统做出反应,以及即时发射f射线,整个过程中出现一点点偏差,都不可能直接击中卫星。
这主要是因为卫星的目标太小,而且速度实在太快了。
卫星想要围绕地球旋转,首先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常规的卫星每秒能运行8公里以上。
所以,哪怕只有0.01秒的偏差,到太空的时候,偏差距离都能够达到几百米。
现在也有能够击中卫星的导弹技术,但整个运转体系是非常复杂的,首先就需要太空中的监测卫星去进行跟踪,只有持续不断的跟踪目标,才能够精准的计算出轨迹。
另外,发射的导弹也要有锁定目标的电子系统。
换句话说,导弹到达太空中以后会开启电子系统,再运转动力系统修正轨迹来击中目标。
“想要精准的击中卫星,实在是太难了。”两人谈了一阵技术以后,廖建国叹气的说道。
王浩道,“也不用气馁,我们一直在研究新技术。”
“现在的雷达技术确实做不到,从地面儿精准的跟踪高空中的卫星,但技术是在不断提升的。”
“一阶波,拥有更强的速度和穿透力,如果能完善一阶波雷达技术,就能让雷达技术获得巨大提升。”
“到时候,再配合电子系统,f射线就真能作为‘卫星武器’使用了。”
廖建国用力抿抿嘴,叹气道,“希望吧。”
……
在军用科技方面,雷达技术已经拖了后腿。
空舰系列飞行器受到雷达技术水平限制,开启隐形护罩以后,也只能保证最基本的通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