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4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尔-布莱恩都没有想到,第一台设备安装的这么快,他感到非常的惊讶,同时也非常期待和欣喜。
  当消息上报给核子组织以后,实验基地里马上就传开了,甚至已经传到了来采访的记者群体,其结果就是很多人申请观看实验。
  实验进行测试的当天,大型操作间周围上下两层楼围满了人,有资格来观看实验的人都来了,还包括一些官员和媒体记者。
  其中还有一家媒体记者,买到了测试实验的独家直播权。
  这个消息让张世强都感觉紧张了,他没想到有一天进行设备的测试,竟然会有大媒体进行直播报道,万一测试出现一些问题就尴尬了。
  他还是按照工作一步一步的来。
  一直等到上午的十点钟,确定一切都没有问题,他才发号施令让设备进行通电。
  直流、通电。
  下一步设备上方就出现了一个黑漆漆的空间,也让在场所有人激动的欢呼起来。
  “呼啦~~”
  “成功了!一下子就制造出来,实在太了不起了!”
  “真是太惊人了。”
  “直接制造出强湮灭力场啊!”
  比尔-布莱恩的身旁就是记者,他带着激动说道,“我们做过很多强湮灭力场的实验,但我们使用的是叠加力场技术,需要四台大型设备一起开启,只是等待时间就有几十分钟……”
  “这个设备简化太多了。”
  “最重要的是,它制造了区域性强湮灭力场,内部并不是反重力场……”
  下一步就是对此进行测试。
  实际上,第一步测试已经完成了,设备上方放置的氢气塑料球,就是一种物理检测方法。
  如果制造出来的是强湮灭力场薄层,氢气塑料球就肯定会飘起来,并向上挤压力场薄层,塑料球的一部分就会露在外面。
  现在没有。
  所以比尔-布莱恩才肯定的说,制造出的是区域性强湮灭力场。
  当然还有其他的检测。
  比如,把一大块材料放置在场力中,中心是反重力场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发生磁化反应。
  接下来,其他人员就进行一个个的测试。
  在摄像机的镜头下,来自全世界近千万名观众看起了可以用‘枯燥乏味’的物理实验。
  问题就在于……
  “收视率竟然还在不断上涨!”
  ……
  “这个收视率简直是不讲理了呀!”
  光压发动机实验基地的办公室里,航天飞船工业公司的总经理臧春来看着实验直播摇头道,“刚才说有3000万人观看,现在竟然达到了3300万。”
  “这样一个直播,竟然也会有人看……”
  “他们没见过而已。”
  王浩不在意的说道,“但只是一种淘汰的技术,他们就像得到了新玩具。”
  他补充道,“当然,粒子对撞实验还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那些数据。”
  “我们有很多人会参与到实验中,只能在这里祝福他们成功吧。”
  臧春来摇头道,“重要的还是我们的研究,现在内部已经安装好了,有一部分内层材料还在测试。”
  “最可能出现问题的还是凹面反射镜。”
  “王院士,我们已经有了进行基础起降实验的条件,什么时候进行?”
  王浩仔细思考了一下说道,“下周吧。”
  “下周?”
  臧春来满脸血的惊讶,“这么快吗?”
  “很快?”
  “反正感觉有些太快了。”臧春来道,“虽然说我们已经有了基础,但是这么大的东西……起降……”
  他的心里实在有点没谱。
  这毕竟是光压发动机,感觉是有些科幻的产物,结果就进入起降测试了?
  王浩道,“既然已经有基础了,就按照计划进入到下一步。”
  “我还是有信心的。”
  “一切都没问题,只是起降测试而已,又不是升到太空,没问题的。”
  “希望如此吧!”
  第五百七十一章 担心和期待。一摔两百亿?可以接受?
  光压发动机的研发进入到了新阶段——即将进行第一次起降测试。
  臧春来是航空飞船工业公司的总经理,他不是专业的研发人员,但一直跟着设计制造走过来,到现在,即将进入起降测试,还是感觉速度太快了。
  不管是研究人员,还是工程人员,都有和臧春来同样的感觉。
  光压发动机的设计是研究组完成的,进入制造阶段,有大量的工程人员参与到工作中,他们按照设计的要求一步步进行装配,用九个月时间里,完成了整个装置。
  发动机是他们亲手建造起来的,他们本应有更多的信心和期待,可当近距离看着直径超过百米的大块头时,他们就感觉有些不真实,想到即将进入起降测试,心里总会产生担忧情绪。
  担忧,主要体现在三点。
  有些研究人员担心理论问题,光压发动机的理论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来的。
  那么,理论就一定正确吗?
  如果光压发动机的理论是有问题的,他们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就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第二就是设计问题。
  即便有王浩主导光压发动机的项目,但设计真的完善到制造的光压能让如此大块头升空吗?
  最后就是制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故障问题了。
  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机械装置,制造出来以后也会存在故障,更不用说如此大块头了。
  虽然他们做了很多的检测,中途也修正了很多的问题,但万一进行起降测试的时候,会有什么大的故障发生呢?
  那可不是故障问题了,很可能变成一次大的事故。
  很多人对此都很担心。
  他们能做的只是认真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对每一部分进行检测,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这种担心也是正常的。
  在短短的九个月时间里,光压发动机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材料、经费和人力,若是其将测试出现故障,发动机从空中砸到地面,到时候,简直是无法想象,甚至不敢想象。
  “上面有超大的安全伞,如果发生故障会瞬间打开……但我觉得用处不大,只能说可以降低一点儿到地面的撞击。”
  “发生这种情况,凹面反射镜一定会大幅度的损坏。”
  “现在的发动机核心就是凹面反射镜,占据了绝大部分质量和空间,其他设备倒是其次了……”
  很多人私下讨论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越是讨论就越是紧张,“谁有具体消息?起降测试什么时候开始?”
  “根据我对王院士的了解,应该是按照计划进行。”
  “那不就是这一轮检测结束?”
  “对~~~”
  “这么快吗?我觉得稳妥为主,还是再等几个月……”
  “这种大型项目,感觉都应该是检测几年,然后再进行有风险的测试,现在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是啊,我也这么看。”
  他们的看法当然是没有意义的,最终决定权的就是王浩。
  王浩做出决定以后,第一时间就敲定了测试时间,然后就写了一份报告提交给上级部门。
  这次的测试可不是普通的实验。
  光压发动机受到了国际关注,也是国内最大型的项目,第一次提降测试是非常重要的,肯定会有领导组过来旁观。
  当然,以后的每个实验都很重要。
  第一次总归是不一样的,能够成功让光压发动机升空,就说明他们的理论和设计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也能够打破舆论上的一些质疑。
  就像是项目组内部人员的想法,舆论上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比如,有些人认为光压发动机的理论是错误的,还有些人认为,光压发动机根本不可能完成,就只是一项假想的科技。
  舆论上更多的人则质疑理论和设计问题。
  光压发动机理论认为,必须要制造出5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够保证制造出足够强的光压。
  如果温度在5万摄氏度以下,制造出的光压就会呈现指数性下降,去作用于航天器上的推力,甚至赶不上或者推进器的效果,更不用说,光压发动机还制造的如此庞大,很可能连本身都无法推动。
  当然,有担心和质疑,也同样有信任和期待。
  后者人数占比很少。
  保罗菲尔-琼斯就是其中之一,他得知起降测试即将进行以后,对待工作都变得热情很多,逢人便说起对于起降测试的期待,“终于要开始实验了,我已经等了很久。”
  “第一步即将测试,非常关键。”
  “虽然已经完成了光压测定实验,测定到的光压也达到了既定数值,但毕竟只是小型实验。”
  “现在是发动机测试,只要完成了这一步,距离能飞入太空就不远了……”
  臧春来对于保罗菲尔-琼斯的心情很不理解,他忍不住问道,“保罗,你不担心吗?”
  “担心什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