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夫郎的好日子 第214节
何木匠本来想着让周氏去,自己在家继续赶工,但是后来又一想,既然是重要的,那他也去一趟算了。
这一时半会儿也干不了多少活儿,免得他在屋里等着也着急。
看着人都到的差不多了,何正刚清了清嗓:“都别嚷嚷了,今天可是有件天大的好事儿!”
何正刚今天真是从头到尾都带着笑,哪怕是对着何老三,整个人都笑眯眯的。
让何老三心里都有些毛毛的。
等众人安静下来之后,何正刚的声音在众人的耳边响起。
何明生在村中办学了!
“当真?!村长!您说的可是真的?”
其中一个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含着眼泪问道,似乎是有些不敢相信,他们村可从来都没出过什么读书人呢。
“这自然是真的,明生和玉哥儿原本只想请些夫子教导自己家的孩子,咱们可又是占了他们好大的便宜啊!”
“村长放心!该出钱的咱们一分都不会少,一定不让明生小子吃了亏!”
众人七嘴八舌的,立马开始想着自家适龄的孩子有几个,总之束脩是绝对不能少的。
何正刚看了一圈,没发现有那想占便宜的,心中也很欣慰。
“别高兴的太早,咱们可是先说清楚了,那不听管教的不用带过来,想着让孩子们以后考科举的也要考虑清楚了,村中的学堂主要是识字为主,要科举还是要去镇上正经的学堂才好。”
“村长,您放心!镇上的人总是看不起咱们村里的,这下咱们村也有学堂了,谁还稀罕他们镇上的!”
就连何老三,都愣的说不出话来了,只是可惜他还没有孩子,不过以后还是能有机会的!
想到这儿,何老三也更是坚定了心中所想,他一定要好好在村里待着!
这事儿定下来了,何明生也让进宝回来时给朱一刀带了个信。
年后就能带着孩子来小竹村正式拜师了。
*
作者有话要说:
第263章 第两百六十三章 年关(六)
朱一刀在家中等了好几日都没个动静, 还以为何明生这是默认拒绝了他的要求。
心中虽然觉得可惜但是他也没想着就这么放弃,只是可惜他们虽然相识得久但是关系却没有那么亲厚。
多去几次,厚着脸皮为了孩子们拼一把。
隔了这么久, 朱一刀觉得这时候上门应该不会让人觉得厌恶,这回他没带猪肉,去镇上花了一两银好好置办了一些礼。
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这事儿就这么成了!
虽然进宝说是年后再去,不过朱一刀可等不了那么久了。
依旧是第二日专门一大早就带着孩子们一道去了小竹村, 这回还带上了他媳妇。
他们不打算中午留饭,去得就早。
昨个晚上回来的时候进宝带了消息回来, 早上要待客, 何明生早上便醒得早了些。
朱氏也是头一回来小竹村,见了何明生都差要给他磕个头了。
“何大人,您的大恩大德咱们永生难忘, 咱们家拿不出来别的, 今后你们家的猪肉咱们家全都包了!每日尽管让王婆来拿便是,您可千万别客气啊!”
朱一刀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何明生, 家里有的不多,能拿出来的也就这些。
何明生没拒绝,他能让朱一刀的两个孩子过来读书, 算是破了例收了村外的人, 若是再拒绝, 朱一刀也不会安心的。
略坐了一会儿,朱子康和朱子乐去善堂跟着三毛几个还跟着上了两节课。
现在善堂这边贾安和李由住得近, 两个人也常凑到一块儿去, 钻研学问的同时, 还研究出了不少怎么教导孩童的方法。
还真是有模有样的, 朱一刀站在窗口往里面看了两眼,满意得不行。
都不敢再往前走上两步,生怕扰了孩子们学习。
朱氏同他是一样的心情,可惜若是他们再不走的话,就要到饭点了,下了课两个孩子也主动回到自己爹娘身边,反正他们年后就能日日在这儿了,也不着急这么一时半会儿的。
朱一刀一家走了之后,很快村里有孩子的人也都排着队去何正刚那边登记名字。
基本大部分都是汉子,其中也有几家带着丫头双儿也来了。
何明生没想着让他们出多少的束脩,但是也不能太便宜,最终定下一月一百钱,一年还是得要一两银左右,平日里的笔墨纸砚自己买,杂七杂八算下来一个孩子光是读书,就要用上两三两银。
求学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何正刚也觉得这样正好,家家户户每月挪出一点儿来,也不至于让家里一下就支出那么多,没个备用的。
“除了咱们村的孩子以外,还有两个是镇上朱屠户家的小汉子,大家心里都有点数,别闹不痛快,善堂名额也有限,容不下再多的,就别往外村递消息了,若是以后能收得多了,明生自然会和我说的。”
外嫁来的妇人双儿们多少也有些遗憾,不过现在也该紧着自己自家孩子才是。
这事儿定下了,何木匠也终于知道自己这做的是什么东西了,他们家顺儿年纪正好,也有机会,他这做阿爹的也该好好给争一口气,就是再怎么也不能苦了孩子。
周氏也是如此,自从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几乎是一夜一夜激动的睡不着。
“相公,既如此,你说咱们要不要再给便宜些,明生小子做了好事儿,咱们顺儿也是要去读书的,这钱可不能挣多了。”
不用周氏在他耳边嘱咐,何木匠也知道,他们家没那么大的手笔,不能给全免了,就当这笔生意不赚了,收个木材的钱便是,自己出些力气也不打紧。
“行,明个我再去一趟村长家,现在玉哥儿有孕,明生怕是也不得空见我,说起来现在他们两家关系像是真正的一家人了,虽说咱们都姓何,不过也没几户像他们这样,再加上从前田有望不争气,玉哥儿都是村长养大的呢。”
周氏嫁过来的时候田玉已经有十多岁了,周氏原先还以为何正刚只是时不时接济一下,却没细想那个年纪的小双儿单靠自己怎么能活下来,这么说来,倒是和自家亲生的双儿没什么两样了。
这么聊着,周氏突然想到一件事儿。
第二日何木匠带着周氏两人一起去何正刚家里,年关厂里的事儿忙,林氏不在,就连何正刚都是要准备出门的模样。
“怎么今个来了?可是明生定的那批桌椅制好了?”
“还没呢,只剩下最后再给打磨一遍就好了,免得让孩子们给磕着,今日确实是有些事儿要和村长您说道说道的。”
何正刚将水给倒上,等着他们的下文。
“是这样的,村长,原先咱们不知道明生定这桌椅是为了在村中办学,所以咱们收了明生不少的银钱,现在知道了,可就不能这么算了,这批木材都是用的好的,咱们家担不起这笔费用,只能再委屈明生些,这木材钱我就厚着脸皮收下,其余的就不必了。”
“你们有心是好事儿,不过不必这般,该多少你收便是,家中有孩子花费都大,好好攒着,明生不缺这么些的。”
村人们知道感恩是好事儿,但是何明生同样不想占大家便宜。
“不过这让咱们怎么好意思呢?”
“让你们家顺儿好好用功,将来长大了出息了,再来说这事儿吧。”
何正刚没再给两人再劝的机会,直接就将这事儿给敲定了,之前说的多少,就是多少,木工活儿可不是那么轻松的,费时费力,赚的可都是辛苦钱。
“行了,以后可别再说这些钱不钱的了,也别多想,若是没别的事儿,我还得去镇上一趟。”
夫妻俩对视一眼,何木匠还有些犹豫,周氏却已经立马就跟着开口了,生怕何正刚要走了她没地儿说去。
“村长啊,咱们还有一件好事儿想和您商量商量呢!”
周氏没卖关子,见何正刚又重新坐了回去继续说道:“在我娘家那边有个说法,家里有双儿或是妇人生孩子时,定是要娘家的长辈守在门口的,这叫堵门,阎罗殿的大鬼小鬼都进不来,保佑产夫平安生产的。我想着玉哥儿这不也快了,虽说这只是一个说法,但是宁可信其有啊。”
何正刚一听是田玉的事儿,果然也不急了。
“玉哥儿亲娘去得早,娘家那边是早早就断了关系的,这会儿也没地方寻去,只剩下田有望,只有他一个人可行?”
若是真能保佑田玉平安生产,那么就是再荒谬的传闻,何正刚和林氏也都会想着法子去试试的。
“田有望算是算,只是他这辈分不高,早年自己作下的孽怕是现在都还在还,这福气不够,是堵不好的,我有个法子,村长,您和林哥待玉哥儿就像是自己家亲生的一般,若是办个席认了干亲,再由您二位出马,那不就妥当了?”
何正刚和林氏其实在田玉小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心思,只是当时田有望太会耍混,再加上那会儿族老们都开口让他们别管闲事,总归是田家的人,和他们何家有什么关系?
只要看着给口吃的别给饿死了就好。
后来这日子过起来了之后,两人也就歇了这个心思,免得让人说他们两个老的是想在孩子们身上趴着吸血呢。
“这……”
何正刚还有些犹豫,其实现在这样也挺好的,但是想到刚才周氏说的,何正刚还是慎重考虑了起来。
“这事儿我还得和我夫郎说说,只要玉哥儿能好好的,干不干亲的倒是也没什么所谓,你们俩知道这些能来告诉我真是有心了。”
何木匠干笑了两声,确实是有这么个说法的,但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也不知道他这媳妇怎么又想到了这茬,只希望是真的有用,免得到时候弄巧成拙就不好了。
这事儿当晚何正刚就讲给了林氏听。
“咱们将玉哥儿一直也是当做自家双儿这般看待的,这个想来玉哥儿也知道,可这要真办了席,旁人不知情的还不知道怎么想呢,难免让人觉得咱们是故意这样巴结,但若是真的……”
林氏这辈子也就何友铭这一个孩子了,若是真的能有这个福气多一个孩子,那他什么都愿意为了田玉做。
“不管别的人怎么看,咱们只管自己家,难不成你不想听玉哥儿叫你一声阿么?”
“想啊!我有段时间做梦都在想,只是当年咱们都没做到,怎么好现在又重提这事儿。”
林氏的语气又低落了下来,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
“当年再怎么也是我不好,怪不到你头上来,族老们劝说了几句,我便没再坚持,若是以后玉哥儿想起这事儿来要怪罪,也只怪我一个人便是了,和你没关系。”
沉默片刻,最终还是何正刚叹了一口气:“行了,先睡吧,有什么明日再说,从前没做到的,现在终于有了机会,虽然迟了些,咱们加倍对玉哥儿好,就算没有这层干亲的身份,咱们也还是一家人。”
第264章 第两百六十四章 年关(六)
认亲的事儿何正刚左思右想还是想着等过完年之后再去找何明生先说说, 反正现在也还不急。
不过没想到周氏这嘴还真是快得很啊。
何明生定制的这一批桌椅做好之后,何木匠和周氏便直接给送去了善堂,这还是他们头一回进去里面。
何明生重新选了一间更大采光更好的屋子作为年后孩子们学习的课室, 这些桌椅摆进去之后,这书卷气息一下就出来了,另一侧还有一个书柜。
里面放的都是何明生专门去书肆买的所有关于幼童启蒙的书籍。
这些要价可不便宜全买下来得要个十多两,还都只是启蒙用的,等以后孩子们大些了, 需要的就更多了。
李由和贾安也为此出了一份力,两人整理和誊抄了不少有用的手抄本, 里面都是曾经他们夫子所教导过的东西。
虽然孩子们现在还看不懂, 但是总有一天能用得上。
这一时半会儿也干不了多少活儿,免得他在屋里等着也着急。
看着人都到的差不多了,何正刚清了清嗓:“都别嚷嚷了,今天可是有件天大的好事儿!”
何正刚今天真是从头到尾都带着笑,哪怕是对着何老三,整个人都笑眯眯的。
让何老三心里都有些毛毛的。
等众人安静下来之后,何正刚的声音在众人的耳边响起。
何明生在村中办学了!
“当真?!村长!您说的可是真的?”
其中一个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含着眼泪问道,似乎是有些不敢相信,他们村可从来都没出过什么读书人呢。
“这自然是真的,明生和玉哥儿原本只想请些夫子教导自己家的孩子,咱们可又是占了他们好大的便宜啊!”
“村长放心!该出钱的咱们一分都不会少,一定不让明生小子吃了亏!”
众人七嘴八舌的,立马开始想着自家适龄的孩子有几个,总之束脩是绝对不能少的。
何正刚看了一圈,没发现有那想占便宜的,心中也很欣慰。
“别高兴的太早,咱们可是先说清楚了,那不听管教的不用带过来,想着让孩子们以后考科举的也要考虑清楚了,村中的学堂主要是识字为主,要科举还是要去镇上正经的学堂才好。”
“村长,您放心!镇上的人总是看不起咱们村里的,这下咱们村也有学堂了,谁还稀罕他们镇上的!”
就连何老三,都愣的说不出话来了,只是可惜他还没有孩子,不过以后还是能有机会的!
想到这儿,何老三也更是坚定了心中所想,他一定要好好在村里待着!
这事儿定下来了,何明生也让进宝回来时给朱一刀带了个信。
年后就能带着孩子来小竹村正式拜师了。
*
作者有话要说:
第263章 第两百六十三章 年关(六)
朱一刀在家中等了好几日都没个动静, 还以为何明生这是默认拒绝了他的要求。
心中虽然觉得可惜但是他也没想着就这么放弃,只是可惜他们虽然相识得久但是关系却没有那么亲厚。
多去几次,厚着脸皮为了孩子们拼一把。
隔了这么久, 朱一刀觉得这时候上门应该不会让人觉得厌恶,这回他没带猪肉,去镇上花了一两银好好置办了一些礼。
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这事儿就这么成了!
虽然进宝说是年后再去,不过朱一刀可等不了那么久了。
依旧是第二日专门一大早就带着孩子们一道去了小竹村, 这回还带上了他媳妇。
他们不打算中午留饭,去得就早。
昨个晚上回来的时候进宝带了消息回来, 早上要待客, 何明生早上便醒得早了些。
朱氏也是头一回来小竹村,见了何明生都差要给他磕个头了。
“何大人,您的大恩大德咱们永生难忘, 咱们家拿不出来别的, 今后你们家的猪肉咱们家全都包了!每日尽管让王婆来拿便是,您可千万别客气啊!”
朱一刀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何明生, 家里有的不多,能拿出来的也就这些。
何明生没拒绝,他能让朱一刀的两个孩子过来读书, 算是破了例收了村外的人, 若是再拒绝, 朱一刀也不会安心的。
略坐了一会儿,朱子康和朱子乐去善堂跟着三毛几个还跟着上了两节课。
现在善堂这边贾安和李由住得近, 两个人也常凑到一块儿去, 钻研学问的同时, 还研究出了不少怎么教导孩童的方法。
还真是有模有样的, 朱一刀站在窗口往里面看了两眼,满意得不行。
都不敢再往前走上两步,生怕扰了孩子们学习。
朱氏同他是一样的心情,可惜若是他们再不走的话,就要到饭点了,下了课两个孩子也主动回到自己爹娘身边,反正他们年后就能日日在这儿了,也不着急这么一时半会儿的。
朱一刀一家走了之后,很快村里有孩子的人也都排着队去何正刚那边登记名字。
基本大部分都是汉子,其中也有几家带着丫头双儿也来了。
何明生没想着让他们出多少的束脩,但是也不能太便宜,最终定下一月一百钱,一年还是得要一两银左右,平日里的笔墨纸砚自己买,杂七杂八算下来一个孩子光是读书,就要用上两三两银。
求学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何正刚也觉得这样正好,家家户户每月挪出一点儿来,也不至于让家里一下就支出那么多,没个备用的。
“除了咱们村的孩子以外,还有两个是镇上朱屠户家的小汉子,大家心里都有点数,别闹不痛快,善堂名额也有限,容不下再多的,就别往外村递消息了,若是以后能收得多了,明生自然会和我说的。”
外嫁来的妇人双儿们多少也有些遗憾,不过现在也该紧着自己自家孩子才是。
这事儿定下了,何木匠也终于知道自己这做的是什么东西了,他们家顺儿年纪正好,也有机会,他这做阿爹的也该好好给争一口气,就是再怎么也不能苦了孩子。
周氏也是如此,自从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几乎是一夜一夜激动的睡不着。
“相公,既如此,你说咱们要不要再给便宜些,明生小子做了好事儿,咱们顺儿也是要去读书的,这钱可不能挣多了。”
不用周氏在他耳边嘱咐,何木匠也知道,他们家没那么大的手笔,不能给全免了,就当这笔生意不赚了,收个木材的钱便是,自己出些力气也不打紧。
“行,明个我再去一趟村长家,现在玉哥儿有孕,明生怕是也不得空见我,说起来现在他们两家关系像是真正的一家人了,虽说咱们都姓何,不过也没几户像他们这样,再加上从前田有望不争气,玉哥儿都是村长养大的呢。”
周氏嫁过来的时候田玉已经有十多岁了,周氏原先还以为何正刚只是时不时接济一下,却没细想那个年纪的小双儿单靠自己怎么能活下来,这么说来,倒是和自家亲生的双儿没什么两样了。
这么聊着,周氏突然想到一件事儿。
第二日何木匠带着周氏两人一起去何正刚家里,年关厂里的事儿忙,林氏不在,就连何正刚都是要准备出门的模样。
“怎么今个来了?可是明生定的那批桌椅制好了?”
“还没呢,只剩下最后再给打磨一遍就好了,免得让孩子们给磕着,今日确实是有些事儿要和村长您说道说道的。”
何正刚将水给倒上,等着他们的下文。
“是这样的,村长,原先咱们不知道明生定这桌椅是为了在村中办学,所以咱们收了明生不少的银钱,现在知道了,可就不能这么算了,这批木材都是用的好的,咱们家担不起这笔费用,只能再委屈明生些,这木材钱我就厚着脸皮收下,其余的就不必了。”
“你们有心是好事儿,不过不必这般,该多少你收便是,家中有孩子花费都大,好好攒着,明生不缺这么些的。”
村人们知道感恩是好事儿,但是何明生同样不想占大家便宜。
“不过这让咱们怎么好意思呢?”
“让你们家顺儿好好用功,将来长大了出息了,再来说这事儿吧。”
何正刚没再给两人再劝的机会,直接就将这事儿给敲定了,之前说的多少,就是多少,木工活儿可不是那么轻松的,费时费力,赚的可都是辛苦钱。
“行了,以后可别再说这些钱不钱的了,也别多想,若是没别的事儿,我还得去镇上一趟。”
夫妻俩对视一眼,何木匠还有些犹豫,周氏却已经立马就跟着开口了,生怕何正刚要走了她没地儿说去。
“村长啊,咱们还有一件好事儿想和您商量商量呢!”
周氏没卖关子,见何正刚又重新坐了回去继续说道:“在我娘家那边有个说法,家里有双儿或是妇人生孩子时,定是要娘家的长辈守在门口的,这叫堵门,阎罗殿的大鬼小鬼都进不来,保佑产夫平安生产的。我想着玉哥儿这不也快了,虽说这只是一个说法,但是宁可信其有啊。”
何正刚一听是田玉的事儿,果然也不急了。
“玉哥儿亲娘去得早,娘家那边是早早就断了关系的,这会儿也没地方寻去,只剩下田有望,只有他一个人可行?”
若是真能保佑田玉平安生产,那么就是再荒谬的传闻,何正刚和林氏也都会想着法子去试试的。
“田有望算是算,只是他这辈分不高,早年自己作下的孽怕是现在都还在还,这福气不够,是堵不好的,我有个法子,村长,您和林哥待玉哥儿就像是自己家亲生的一般,若是办个席认了干亲,再由您二位出马,那不就妥当了?”
何正刚和林氏其实在田玉小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心思,只是当时田有望太会耍混,再加上那会儿族老们都开口让他们别管闲事,总归是田家的人,和他们何家有什么关系?
只要看着给口吃的别给饿死了就好。
后来这日子过起来了之后,两人也就歇了这个心思,免得让人说他们两个老的是想在孩子们身上趴着吸血呢。
“这……”
何正刚还有些犹豫,其实现在这样也挺好的,但是想到刚才周氏说的,何正刚还是慎重考虑了起来。
“这事儿我还得和我夫郎说说,只要玉哥儿能好好的,干不干亲的倒是也没什么所谓,你们俩知道这些能来告诉我真是有心了。”
何木匠干笑了两声,确实是有这么个说法的,但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也不知道他这媳妇怎么又想到了这茬,只希望是真的有用,免得到时候弄巧成拙就不好了。
这事儿当晚何正刚就讲给了林氏听。
“咱们将玉哥儿一直也是当做自家双儿这般看待的,这个想来玉哥儿也知道,可这要真办了席,旁人不知情的还不知道怎么想呢,难免让人觉得咱们是故意这样巴结,但若是真的……”
林氏这辈子也就何友铭这一个孩子了,若是真的能有这个福气多一个孩子,那他什么都愿意为了田玉做。
“不管别的人怎么看,咱们只管自己家,难不成你不想听玉哥儿叫你一声阿么?”
“想啊!我有段时间做梦都在想,只是当年咱们都没做到,怎么好现在又重提这事儿。”
林氏的语气又低落了下来,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
“当年再怎么也是我不好,怪不到你头上来,族老们劝说了几句,我便没再坚持,若是以后玉哥儿想起这事儿来要怪罪,也只怪我一个人便是了,和你没关系。”
沉默片刻,最终还是何正刚叹了一口气:“行了,先睡吧,有什么明日再说,从前没做到的,现在终于有了机会,虽然迟了些,咱们加倍对玉哥儿好,就算没有这层干亲的身份,咱们也还是一家人。”
第264章 第两百六十四章 年关(六)
认亲的事儿何正刚左思右想还是想着等过完年之后再去找何明生先说说, 反正现在也还不急。
不过没想到周氏这嘴还真是快得很啊。
何明生定制的这一批桌椅做好之后,何木匠和周氏便直接给送去了善堂,这还是他们头一回进去里面。
何明生重新选了一间更大采光更好的屋子作为年后孩子们学习的课室, 这些桌椅摆进去之后,这书卷气息一下就出来了,另一侧还有一个书柜。
里面放的都是何明生专门去书肆买的所有关于幼童启蒙的书籍。
这些要价可不便宜全买下来得要个十多两,还都只是启蒙用的,等以后孩子们大些了, 需要的就更多了。
李由和贾安也为此出了一份力,两人整理和誊抄了不少有用的手抄本, 里面都是曾经他们夫子所教导过的东西。
虽然孩子们现在还看不懂, 但是总有一天能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