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219节
这可不是他的臆想。
当初1665副本结算时,小牛牙根的菜叶徐云都还记忆犹新呢。
如果真是这样。
他便会错过小赵的登基大典。
而他在这个时代搞了这么多的事,若是没见到小赵即位便回归了现实,纵使有光环进行推演补偿,心中多少也会感觉缺了点什么。
因此他不敢去赌光环的尿性,而是选择了将老苏上机的时间往后去推。
接着徐云又想到了什么,正了正表情,对王禀问道:
“校尉大人,设备的调试可否正常?”
听到这番话,王禀这才记起了自己的任务,连忙道:
“一切顺利,我与正臣依你所言进行操作,扩音器成功将声音扩大了数倍不止。”
“扩音器?”
听到这个词,一旁的小赵忽然想到了什么,对徐云道:
“王公子,此物便是你先前所说,能将本王声音扩大数倍的器物?”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肯定道:
“不错。”
在他先前的计划中。
除了‘御空而行’之外,小赵在登基大典上还会表演另一个‘仙术’:
舌绽春雷。
而想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要用到扩音器,或者说喇叭。
扩音器这玩意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它首先将人的语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一步在麦克风里面就能完成。
但另一方面。
麦克风一般是没有电源的。
也就是说输出的电信号的能量,其实完全由接收到的空气振动的能量转换。
而这个能量通常非常非常有限,因此麦克风输出的电信号非常微弱。
所以这时候要用到一个东西进行放大,同时也是扩音器的灵魂:
三极管。
说道三极管,首先要说到二极管,也就是电子管。
二极管内一般会有一根灯丝,灯丝受热后会发射出一些电子。
这些电子的速度有快有慢,而在远离灯丝的地方会放一块金属板作为“阳极”。
因此显然,当在灯丝和阳极之间制造一个电场时,这个电场就会加速或减速灯丝射出的电子:
宏观上,就是加反向电压时,电子都被电场“送”回了灯丝。
于是灯丝和阳极之间不存在电流,相当于断路状态。
而加正向电压时。
电子被电场加速,可以更顺利的到达阳极。
这就是“电子二极管”。
在电子二极管的基础上,继续在“灯丝”和“阳极”之间增加一个金属网,然后在灯丝和金属网之间加一个电压。
那么,当这个电压建立的电场削弱电子动能时,阳极就接受不到电流。
而这个电场加速电子时,就会有更多电子到达阳极。
因为灯丝和金属网距离更近,同样的电压产生的电场强度更高。
因此两者之间很小的电压变化,都能很大幅度的影响阳极电流,这就是电子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简单.jpg。
当然了。
真正的三极管有个难点:
需要要把半导体材料拉成“单晶”材料才能制作。
而晶体管内的pn结是采用的特殊工艺是分子扩散法,手工是不可能制作出来的。
但还是那句话。
徐云这次不需要考虑量产性,只需要短时性就行了。
所以他在二极管的两极中,加入了一个简易的控制。
栅极的构成很简单,利用退火炉中玻璃的应力反馈精压起镍就行了,也就是他给老种展示匕首时说过的元素。
至于退火炉需要的轻盈拉力嘛……
自然是驴兄供应的啦。
镍丝在经过电解生产出的氢气的烧氢处理后,又在外层裹上了碳酸钡——别问这东西哪里来,在制取氯化钠时徐云用重毒石搞出过氯化钡,碳酸钡自然也就手到擒来了。(见123章后半部分)
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一个叫‘氧化物阴极’的临时材料。
通过将它缠绕在铜丝上,便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三极管的效果。
这种制作出的三极管大概能使用一个小时,连续更换的话,三五个小时还是不难的。
确定好了扩音器有效后,整个环节便只剩下了最后一件事:
等待登基大典的开始。
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徐云肩上的压力顿时轻了不少。
每天也有时间去散散心,去看看球,去逛逛青……青菜很贵的樊楼云云。
就这样。
一个月转瞬即逝。
时间终于来到了……
小赵登基的日子。
……
第176章 再见,大宋!
公元1101年。
元符四年七月初三。
是日寅时。
古代的寅时,便是后世的凌晨三点钟左右。
一般来说。
哪怕是大宋这种没有宵禁的朝代,到了寅时各家也早就熄灯打烊,各回各家了。
除了极少数的醉汉与打更人,路面上基本听不到啥声响。
但今天的汴京却是是个特例。
不但不似往常一般安静,反倒是喧闹至极,空气中充满着一股凝重与肃杀。
早在数个时辰前。
便有大量成建制的官兵从城外涌入,把守住了城中的所有要道出口,任何人不准擅自出入。
同时,他们还对朱雀门附近的住户进行了严格搜查,收缴了大量民间自有的刀枪武器。
禁军步卒如此大张旗鼓的进行戒严,并不是因为皇宫中又发生了变故,而是因为……
今天是小赵登基的日子。
……
开封府衙外。
新任的府尹谢文瓘此时正站在府衙入口处,执袖端立,面色肃然的望着皇宫的方向。
三年前。
在职十年的原任府尹吕大防因病去世。
哲宗和后续的徽宗皇帝都选择了空置府尹一职,并没有正式任命全新的府尹。
当然了。
这里的‘正式任命’实际上也只是“权知”,而非其他官位的“知”。
因为开封府尹的位置非常特殊:
这是一个专门为可能继位的宗室、皇子设立的锻炼岗位。
北宋历史上,真正能‘知开封府’的只有四个人:
太宗赵光义、秦王赵廷美、许王赵元僖、真宗赵元侃。
这几人都曾是皇位继承人,只不过赵廷美离奇身死、赵元僖则病死于任上。
因此对于官员们来说,开封府尹至多便是“权知”。
吕大防病逝后,开封府尹的空缺一直持续到了今年三月份。
当时谢文瓘才被监国的小赵从大名府调回,以给事中权发遣开封府,并且审理了申王“强抢民女”一案。
谢文瓘是公元1021年生人,年龄只比老苏小一岁,妥妥的活化石级元老。
当初1665副本结算时,小牛牙根的菜叶徐云都还记忆犹新呢。
如果真是这样。
他便会错过小赵的登基大典。
而他在这个时代搞了这么多的事,若是没见到小赵即位便回归了现实,纵使有光环进行推演补偿,心中多少也会感觉缺了点什么。
因此他不敢去赌光环的尿性,而是选择了将老苏上机的时间往后去推。
接着徐云又想到了什么,正了正表情,对王禀问道:
“校尉大人,设备的调试可否正常?”
听到这番话,王禀这才记起了自己的任务,连忙道:
“一切顺利,我与正臣依你所言进行操作,扩音器成功将声音扩大了数倍不止。”
“扩音器?”
听到这个词,一旁的小赵忽然想到了什么,对徐云道:
“王公子,此物便是你先前所说,能将本王声音扩大数倍的器物?”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肯定道:
“不错。”
在他先前的计划中。
除了‘御空而行’之外,小赵在登基大典上还会表演另一个‘仙术’:
舌绽春雷。
而想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要用到扩音器,或者说喇叭。
扩音器这玩意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它首先将人的语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一步在麦克风里面就能完成。
但另一方面。
麦克风一般是没有电源的。
也就是说输出的电信号的能量,其实完全由接收到的空气振动的能量转换。
而这个能量通常非常非常有限,因此麦克风输出的电信号非常微弱。
所以这时候要用到一个东西进行放大,同时也是扩音器的灵魂:
三极管。
说道三极管,首先要说到二极管,也就是电子管。
二极管内一般会有一根灯丝,灯丝受热后会发射出一些电子。
这些电子的速度有快有慢,而在远离灯丝的地方会放一块金属板作为“阳极”。
因此显然,当在灯丝和阳极之间制造一个电场时,这个电场就会加速或减速灯丝射出的电子:
宏观上,就是加反向电压时,电子都被电场“送”回了灯丝。
于是灯丝和阳极之间不存在电流,相当于断路状态。
而加正向电压时。
电子被电场加速,可以更顺利的到达阳极。
这就是“电子二极管”。
在电子二极管的基础上,继续在“灯丝”和“阳极”之间增加一个金属网,然后在灯丝和金属网之间加一个电压。
那么,当这个电压建立的电场削弱电子动能时,阳极就接受不到电流。
而这个电场加速电子时,就会有更多电子到达阳极。
因为灯丝和金属网距离更近,同样的电压产生的电场强度更高。
因此两者之间很小的电压变化,都能很大幅度的影响阳极电流,这就是电子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简单.jpg。
当然了。
真正的三极管有个难点:
需要要把半导体材料拉成“单晶”材料才能制作。
而晶体管内的pn结是采用的特殊工艺是分子扩散法,手工是不可能制作出来的。
但还是那句话。
徐云这次不需要考虑量产性,只需要短时性就行了。
所以他在二极管的两极中,加入了一个简易的控制。
栅极的构成很简单,利用退火炉中玻璃的应力反馈精压起镍就行了,也就是他给老种展示匕首时说过的元素。
至于退火炉需要的轻盈拉力嘛……
自然是驴兄供应的啦。
镍丝在经过电解生产出的氢气的烧氢处理后,又在外层裹上了碳酸钡——别问这东西哪里来,在制取氯化钠时徐云用重毒石搞出过氯化钡,碳酸钡自然也就手到擒来了。(见123章后半部分)
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一个叫‘氧化物阴极’的临时材料。
通过将它缠绕在铜丝上,便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三极管的效果。
这种制作出的三极管大概能使用一个小时,连续更换的话,三五个小时还是不难的。
确定好了扩音器有效后,整个环节便只剩下了最后一件事:
等待登基大典的开始。
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徐云肩上的压力顿时轻了不少。
每天也有时间去散散心,去看看球,去逛逛青……青菜很贵的樊楼云云。
就这样。
一个月转瞬即逝。
时间终于来到了……
小赵登基的日子。
……
第176章 再见,大宋!
公元1101年。
元符四年七月初三。
是日寅时。
古代的寅时,便是后世的凌晨三点钟左右。
一般来说。
哪怕是大宋这种没有宵禁的朝代,到了寅时各家也早就熄灯打烊,各回各家了。
除了极少数的醉汉与打更人,路面上基本听不到啥声响。
但今天的汴京却是是个特例。
不但不似往常一般安静,反倒是喧闹至极,空气中充满着一股凝重与肃杀。
早在数个时辰前。
便有大量成建制的官兵从城外涌入,把守住了城中的所有要道出口,任何人不准擅自出入。
同时,他们还对朱雀门附近的住户进行了严格搜查,收缴了大量民间自有的刀枪武器。
禁军步卒如此大张旗鼓的进行戒严,并不是因为皇宫中又发生了变故,而是因为……
今天是小赵登基的日子。
……
开封府衙外。
新任的府尹谢文瓘此时正站在府衙入口处,执袖端立,面色肃然的望着皇宫的方向。
三年前。
在职十年的原任府尹吕大防因病去世。
哲宗和后续的徽宗皇帝都选择了空置府尹一职,并没有正式任命全新的府尹。
当然了。
这里的‘正式任命’实际上也只是“权知”,而非其他官位的“知”。
因为开封府尹的位置非常特殊:
这是一个专门为可能继位的宗室、皇子设立的锻炼岗位。
北宋历史上,真正能‘知开封府’的只有四个人:
太宗赵光义、秦王赵廷美、许王赵元僖、真宗赵元侃。
这几人都曾是皇位继承人,只不过赵廷美离奇身死、赵元僖则病死于任上。
因此对于官员们来说,开封府尹至多便是“权知”。
吕大防病逝后,开封府尹的空缺一直持续到了今年三月份。
当时谢文瓘才被监国的小赵从大名府调回,以给事中权发遣开封府,并且审理了申王“强抢民女”一案。
谢文瓘是公元1021年生人,年龄只比老苏小一岁,妥妥的活化石级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