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33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时他的腹下数寸隐约有些肿胀,估摸着是土豆汤喝太多的缘故吧。
  他便拿起手电筒,打算去车下做个小解。
  为了不打搅到威尔和汤姆逊,他的动作放的很轻,几乎没怎么发出声响。
  淅沥沥——
  一阵小雨过后。
  徐云提了提裤子,重新回到了车边。
  然而就在他打算重新上车之际。
  徐云眼角的余光忽然注意到,此时不远处的帐篷里似乎……
  隐约有些声响?
  莫非……
  威尔和汤姆逊没睡?
  可眼下的时间节点既无手机也没平板,甚至连psp都还没出现呢,这两位会在帐篷里做些啥?
  蓦然。
  徐云眨了眨眼,心中想到了一种可能。
  他们该不会是在互通有无吧?
  毕竟这可是英盖兰啊……
  其实吧。
  作为一位21世纪的五好青年,徐云并没有去偷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但考虑到这次副本情况特殊,因此一番犹豫之后,他还是悄咪咪的摸到了帐篷身边。
  此时的帐篷底部隐约透着一些光亮,还一些淅淅索索的声音从帐篷内传来。
  “威尔,你喜欢上面还是在下面?”
  “下面吧。”
  “ok,这个速度能跟上吗?我加速了啊……”
  “汤姆逊先生,您轻点……”
  徐云:“????”
  不是吧?
  真就知男而上啊?
  就在他准备默默离开帐篷之际,汤姆逊忽然又说道: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你选的这条切线若是在下面,那么顶点法线就会出现变化。”
  “如此一来……看到了吗?它们三维空间下的方向就很可能不垂直……”
  “而切线空间定义于每一个顶点之中的话呢,就还需要两个步骤才能得到规范化的tbn矩阵……”
  “对了威尔,我说的会不会太快了?需不需要再放回刚才的速度?”
  “不用,威尔逊先生,我能跟得上。”
  “很好,那我就继续了。”
  徐云:“……”
  wtf?
  这两个人男人居然大半夜的躲在被窝里一起学数学?
  这tmd好像比互通有无更离谱吧……
  随后徐云使劲揉了揉脸颊,认真听起了内容。
  接着很快他便确定,汤姆逊和威尔正在讨论的是矩阵和切线空间的问题。
  矩阵。
  这东西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在古代的中西方数学史上,都能隐约见到过类似矩阵的影子。
  例如成书最早在东汉前期的《九章算术》。
  在这部算经中,就用分离系数法表示除了线性方程组,得到了其增广矩阵。
  接着在消元过程中。
  使用的把某行乘以某一非零实数、从某行中减去另一行等运算技巧,就相当于矩阵的初等变换。
  但遗憾的是,那时并没有现今理解的矩阵概念——虽然它与现有的矩阵形式上相同。
  因此在当时,这种方法只是作为线性方程组的标准表示与处理方式。
  这就和之前提及过的天文历法一样。
  它们都属于华夏古代有早期应用,但却没有找到正确方向的工具。
  至于现代矩阵的萌芽呢,则出现在高斯时期。
  后来由阿瑟·凯利在1858年正式提出矩阵论,他也是公认为的矩阵论的奠基人。
  至于再往后就是弗罗伯纽斯和埃尔米特、庞加莱的事儿了,并且最终发展到了目前的常用矩阵模块。
  看到这里。
  聪明的同学想必已经发现了。
  没错。
  在正常历史中。
  阿瑟·凯利要在在1858年才会正式提出矩阵论,普及到大学的时间更是要接近1870年。
  因此很明显。
  矩阵这个工具与手电筒一样,又是一个提前出现的理论。
  不过根据汤姆逊的教学来看,这个时代对于矩阵的掌握程度略微有些原始。
  远的不说,甚至连离希尔伯特阶段都有不小的差距。
  汤姆逊可是剑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接触的基本上是这个时代最精尖的理论知识。
  他的解法尚且原始,那么便能够大致判断矩阵前沿的情况了。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
  真正令徐云奇怪的其实并非矩阵被提前提出了,而是……
  汤姆逊居然在教威尔数学知识?
  要知道。
  矩阵再怎么样原始,它的基础要求还是很高的。
  更别说涉及到切线空间的内容了。
  毫不客气的说。
  在21世纪,很多大学生都不会接触到切线空间。
  当然了。
  如果你是奥数班的话,初中应该会涉及相关的知识。
  21世纪尚且如此,更何况1850年?
  难道说这个满口苏格兰乡村口音的大男孩,过往的经历有些特殊?
  例如在高中时期成绩优异,甚至自学了部分大学知识,但却因为家境原因而被迫辍学?
  汤姆逊则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他的天赋。
  因此带着他前往伦敦闯荡一番,路上则借机教导威尔一些知识?
  这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解释了,历史上有过类似经历的名人也有不少。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拉第。
  这位和法拉利只有一字之差的科学巨匠出生自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他的父亲体弱多病,工作效率很低。
  同时由于牛爵爷主导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铁匠这个职业衰落的就跟a股似的。
  因此法拉第全家收入微薄,仅能勉强维持生活的温饱。
  受此影响。
  法拉第幼年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只读了两年小学就辍学了。
  为生计所迫,他只能上街头当了报童,那年他才12岁。
  第二年,他又到一个书商兼订书匠的家里当学徒。
  靠着订书期间学到的知识,法拉第用废旧物品制作静电起电机,进行了简单的化学和物理实验。
  同时因为当时机械式印刷机还没有出现,书籍昂贵,读书看报都是上流社会的事情,法拉第接触的也都是各界名流。
  机缘凑巧之下。
  一位顾客送了法拉第几张门票,由此走进了皇家学院的大门,并且见到了皇家科学院院长戴维爵士。
  听了多次演讲后。
  法拉第把戴维演讲的内容整理成册,装帧成书寄给了戴维。
  戴维一阅之下惊为天人,成为了法拉第人生中一位重要的“接引者”,这才有了法拉第往后辉煌的人生。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更别说那些没有闯出名头的了。
  在浩如海沙的人类族群里,有太多太多可能成为顶尖人物的天才,因为各种家庭条件而泯然众人。
  莫非……
  威尔也是这样的一个‘天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