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节
此刻,他在自己的府内召开了会议。
那些亲近他的人都来到了此处。
乍一看,他的势力已经是不容小视了。
“诸位,尚书台的中正之制,迟迟未能推行,尚书台的诸多大臣,已经开始忘却当初的想法,整日都是在争权夺利之中,这极为不妥。”
“我并非是对诸公不敬,只是他们的行为,我不敢苟同。”
王祥严肃的说道。
陈骞,郑袤,王经,崔赞,王观等人分别坐在两旁,听着他的言语。
“尚书台已经不再做事,我们却不能再放任下去,我准备亲自去做这些事情”
在司马师死后,最高权力出现了真空,引发了混乱,这会带来很多的危机,而这同样也是一個很好的机会。
王祥在当今的混乱里看到了希望,他准备接过这个烂摊子,来解决这些事情。
在座的众人,神色各异。
当今庙堂里的烂摊子,可不是那么好解决的,情况的复杂远在众人的预料之外。
别的不说,就是司马昭这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个极难解决的。
王祥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是能不能成呢?
陈骞看了看众人,最先开了口。
“我以为王公所言有理,自从大将军逝世之后,尚书台竟一事无成,被钟会这样的人处处牵制,实在令人不齿,我愿意去操办这些大事。”
陈骞本来就是这个性格,而在他开口之后,崔赞也开口说道:“当今的混乱是得想办法平息,先前犯下大错的人,也当付出代价!”
随后王观也点点头,算是支持。
王祥笑了起来,得到这些人的认可,那就可以了。
高柔和司马孚这些人,压根就没有发现当今的情况跟过去不同了。
现在不是大将军的时代,而是自己一手所开辟的世家时代。
在如今的时代,却还是用着过去的办法,努力的避开麻烦,让别人去代劳,简直是匪夷所思啊。
当今的群臣之首,并非是通过继承,而是通过本身的能力。
在这种时候,怎么能怕事呢?应该是主动去解决诸事,群臣肯定是会选择最有能力,能带来最大好处的人来执掌尚书台的。
看到高柔等人都无动于衷,王祥这才有了主动去做事的想法。
在成功说服自家派系之后,王祥就让他们回去做好准备,自己则是坐车前往了皇宫。
王祥眯着双眼,心里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当他来到了东堂的时候,皇帝早已等候在这里。
看着面前毕恭毕敬的曹髦,王祥的内心也很是复杂。
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自家这位弟子,都是最优秀的,谁家的弟子比不上。
对经典的天赋,对老师的敬重,乃至待人的态度,方方面面,几乎找不出什么过错来。
倘若他不是皇帝,那该有多好啊。
王祥再次感慨了起来。
倘若曹髦只是个寻常宗室,王祥一定会将他当作心腹来培养,会将宗族内最好的女子嫁给他,耗费所有的资源来为他铺路
只可惜,他是个皇帝。
他表现的越是优秀,那对群臣的威胁就越是巨大。
王祥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想起他这些时日里所做的事情,眼里浮现出了得意。
别人不知道,可王祥却清楚,那钟会很早就是陛下的人了,这些时日钟会所做的事情,肯定都是陛下的授意。
多么优秀的一个皇帝啊,先是利用群臣压制了司马家,现在又制造了混乱,想要压制群臣,自己甚至已经有了一定的反击能力。
他刚刚到达洛阳的时候,举世无亲。
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实在是令人震撼。
这就是自家的弟子啊。
王祥感慨着,眼里的得意又忽然消失。
他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
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个敌人啊。
稍微松懈,就会被他这人畜无害的相貌所欺骗,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已经有太多的大臣倒在了他的手里。
在新的时代,是没有这种野心勃勃的少年皇帝的位置的,在新的时代,大权必须要出三台,皇帝只能是享受天下大治的角色。
有如此雄心壮志,又这般手段的皇帝,会挡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成为必须要推翻的存在。
王祥心里明白,很快,自己就要跟这位得意门生对上了。
现在双方还能保持和谐的关系,是因为还有高柔,司马孚等人。
一旦这些人向自己低头,那接下来就是自己跟这位得意弟子的对决。
赢下来的那个人可以开启全新的时代。
王祥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站在他这边的,是整个天下的精英们。
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敢忽视的力量。
当初强如光武帝,都要对这股力量低头,而在这么多的加强之后,已经没有人可以压制了,司马师不行,少年天子同样不行。
“老师?”
曹髦开口打断了王祥的沉思。
王祥赶忙清醒,在曹髦的扶持下坐了下来。
“陛下,先开始授课吧。”
“唯。”
王祥忽然开口说道:“听闻陛下与诸多名士询问先汉失德的原因?”
曹髦点点头,“是有这件事。”
王祥的表情很是严肃,他说道:“臣倒是听说了不同的看法。”
“老师请言。”
王祥这才说道:“臣听贤人说:先汉不曾失德,失德者其君也。”
“夏桀,商纣,周幽,二世,海昏,桓灵,是因为他们的昏庸,方才导致了天下更替,这并非是王朝失其德,乃是君王失其德也。”
“陛下,这些朝代之所以能兴盛,是因为有贤明的君王,而之所以灭亡,则是因为有昏庸的君王。”
“天下之事,就是如此循环往复,明君治世,昏君失德,就如您当初所说的,少康胜高祖。”
曹髦哦了一声,只是平静的看着自己的老师。
王祥继续说道:“陛下,贤人说:使王朝兴盛寄与一人之上,这就是所有朝代灭亡的原因啊,倘若是群臣合力,共治天下,皇帝听取他们的劝谏,安心为国,则情况有变。”
“纵有君王失德,而王朝不改,君臣齐心,天下大治,此利于万民,利于皇帝。”
“而治理天下的贤人认为:一人之私欲不可坏天下,方才是治理天下的良药。”
“贤明的君王心存社稷,不该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使得天下动乱,使百姓受苦,一人之智终不比天下之智。”
“陛下认为此贤人的想法如何?”
王祥此刻看向了自己的弟子。
曹髦的脸上没有任何的愤怒,他甚至有些开心。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对了,这个说法朕很赞同。”
“哦?陛下果真”
“但是,我认为这个贤人的想法还不曾到能推行的地步。”
第241章 早有准备
“愿闻其详。”
曹髦认真的说道:“首先是那个君王失其德,我倒是听闻,非君王失其德,乃是治者失其德。”
“自夏商周以来,驾驭百姓的也绝非是君王一人,此称治者。”
“天下灭亡,乃治者之过,绝非君王一个人的过错,君王再昏庸,也不可能独自霸占所有百姓的耕地,让百姓们无家可归,君王再凶残,也不可能去扣押百姓的粮种,私自提高税赋,君王再无道,也无法独自使天下寒门无出头之日。”
“当然,众人之智是胜于一人之智,但是这个众人,却并非是真正的众人,他们依旧是一人之治,依旧是门户私计,他们如何能称之为众呢?”
“他们与君王有什么区别呢?”
王祥严肃的说道:“有贤人说:大臣皆磨砺而出,才能非凡,少有昏庸之臣,外贼由群臣而平,内患有群臣来治,如何不能称之为众?”
“哈哈哈,平定外贼的是那些甲士,开垦修水利的是农夫,往四处运输物资的是商贾,倘若要说众人之智,那应当是由甲士,农夫,商贾,匠人来治理天下,如此可称为众。”
“不过一些利益熏心的人,眼里满是個人的得失,不顾天下的百姓,这样的人,不称为众,与那无道君王无二,甚至,他们会比无道君王更加凶残,无道君王将天下视为己物,而他们只是将己物视为天下。”
“老师所说的贤人,会以天下为代价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吗?”
王祥笑了起来,“任何政策,都是可以进行调整的。”
“如中正之制,给家族定品不假,可定品并非不变。”
“为谋取家族之高品,群臣定然全力作为,不敢怠慢,人人皆用功,为提升家品而修习,不会有所害。”
“如刑法之制,免肉刑,轻责罚,天下人皆当受益,士人敢言,不会屈服,天下皆是直臣,定然大治。”
“如税赋之制,高品宗族攒积钱财,使其子弟安心就读,拉拢更多的黔首在身边,选取其中好学者来培养,若有灾害,则不必庙堂亲治,若有外敌,则豪族先平之,天下怎么不会兴盛呢?”
“君王乃世袭,不可知其才,而臣者亲为,为众所好者,可知其德行。”
那些亲近他的人都来到了此处。
乍一看,他的势力已经是不容小视了。
“诸位,尚书台的中正之制,迟迟未能推行,尚书台的诸多大臣,已经开始忘却当初的想法,整日都是在争权夺利之中,这极为不妥。”
“我并非是对诸公不敬,只是他们的行为,我不敢苟同。”
王祥严肃的说道。
陈骞,郑袤,王经,崔赞,王观等人分别坐在两旁,听着他的言语。
“尚书台已经不再做事,我们却不能再放任下去,我准备亲自去做这些事情”
在司马师死后,最高权力出现了真空,引发了混乱,这会带来很多的危机,而这同样也是一個很好的机会。
王祥在当今的混乱里看到了希望,他准备接过这个烂摊子,来解决这些事情。
在座的众人,神色各异。
当今庙堂里的烂摊子,可不是那么好解决的,情况的复杂远在众人的预料之外。
别的不说,就是司马昭这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个极难解决的。
王祥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是能不能成呢?
陈骞看了看众人,最先开了口。
“我以为王公所言有理,自从大将军逝世之后,尚书台竟一事无成,被钟会这样的人处处牵制,实在令人不齿,我愿意去操办这些大事。”
陈骞本来就是这个性格,而在他开口之后,崔赞也开口说道:“当今的混乱是得想办法平息,先前犯下大错的人,也当付出代价!”
随后王观也点点头,算是支持。
王祥笑了起来,得到这些人的认可,那就可以了。
高柔和司马孚这些人,压根就没有发现当今的情况跟过去不同了。
现在不是大将军的时代,而是自己一手所开辟的世家时代。
在如今的时代,却还是用着过去的办法,努力的避开麻烦,让别人去代劳,简直是匪夷所思啊。
当今的群臣之首,并非是通过继承,而是通过本身的能力。
在这种时候,怎么能怕事呢?应该是主动去解决诸事,群臣肯定是会选择最有能力,能带来最大好处的人来执掌尚书台的。
看到高柔等人都无动于衷,王祥这才有了主动去做事的想法。
在成功说服自家派系之后,王祥就让他们回去做好准备,自己则是坐车前往了皇宫。
王祥眯着双眼,心里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当他来到了东堂的时候,皇帝早已等候在这里。
看着面前毕恭毕敬的曹髦,王祥的内心也很是复杂。
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自家这位弟子,都是最优秀的,谁家的弟子比不上。
对经典的天赋,对老师的敬重,乃至待人的态度,方方面面,几乎找不出什么过错来。
倘若他不是皇帝,那该有多好啊。
王祥再次感慨了起来。
倘若曹髦只是个寻常宗室,王祥一定会将他当作心腹来培养,会将宗族内最好的女子嫁给他,耗费所有的资源来为他铺路
只可惜,他是个皇帝。
他表现的越是优秀,那对群臣的威胁就越是巨大。
王祥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想起他这些时日里所做的事情,眼里浮现出了得意。
别人不知道,可王祥却清楚,那钟会很早就是陛下的人了,这些时日钟会所做的事情,肯定都是陛下的授意。
多么优秀的一个皇帝啊,先是利用群臣压制了司马家,现在又制造了混乱,想要压制群臣,自己甚至已经有了一定的反击能力。
他刚刚到达洛阳的时候,举世无亲。
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实在是令人震撼。
这就是自家的弟子啊。
王祥感慨着,眼里的得意又忽然消失。
他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
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个敌人啊。
稍微松懈,就会被他这人畜无害的相貌所欺骗,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已经有太多的大臣倒在了他的手里。
在新的时代,是没有这种野心勃勃的少年皇帝的位置的,在新的时代,大权必须要出三台,皇帝只能是享受天下大治的角色。
有如此雄心壮志,又这般手段的皇帝,会挡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成为必须要推翻的存在。
王祥心里明白,很快,自己就要跟这位得意门生对上了。
现在双方还能保持和谐的关系,是因为还有高柔,司马孚等人。
一旦这些人向自己低头,那接下来就是自己跟这位得意弟子的对决。
赢下来的那个人可以开启全新的时代。
王祥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站在他这边的,是整个天下的精英们。
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敢忽视的力量。
当初强如光武帝,都要对这股力量低头,而在这么多的加强之后,已经没有人可以压制了,司马师不行,少年天子同样不行。
“老师?”
曹髦开口打断了王祥的沉思。
王祥赶忙清醒,在曹髦的扶持下坐了下来。
“陛下,先开始授课吧。”
“唯。”
王祥忽然开口说道:“听闻陛下与诸多名士询问先汉失德的原因?”
曹髦点点头,“是有这件事。”
王祥的表情很是严肃,他说道:“臣倒是听说了不同的看法。”
“老师请言。”
王祥这才说道:“臣听贤人说:先汉不曾失德,失德者其君也。”
“夏桀,商纣,周幽,二世,海昏,桓灵,是因为他们的昏庸,方才导致了天下更替,这并非是王朝失其德,乃是君王失其德也。”
“陛下,这些朝代之所以能兴盛,是因为有贤明的君王,而之所以灭亡,则是因为有昏庸的君王。”
“天下之事,就是如此循环往复,明君治世,昏君失德,就如您当初所说的,少康胜高祖。”
曹髦哦了一声,只是平静的看着自己的老师。
王祥继续说道:“陛下,贤人说:使王朝兴盛寄与一人之上,这就是所有朝代灭亡的原因啊,倘若是群臣合力,共治天下,皇帝听取他们的劝谏,安心为国,则情况有变。”
“纵有君王失德,而王朝不改,君臣齐心,天下大治,此利于万民,利于皇帝。”
“而治理天下的贤人认为:一人之私欲不可坏天下,方才是治理天下的良药。”
“贤明的君王心存社稷,不该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使得天下动乱,使百姓受苦,一人之智终不比天下之智。”
“陛下认为此贤人的想法如何?”
王祥此刻看向了自己的弟子。
曹髦的脸上没有任何的愤怒,他甚至有些开心。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对了,这个说法朕很赞同。”
“哦?陛下果真”
“但是,我认为这个贤人的想法还不曾到能推行的地步。”
第241章 早有准备
“愿闻其详。”
曹髦认真的说道:“首先是那个君王失其德,我倒是听闻,非君王失其德,乃是治者失其德。”
“自夏商周以来,驾驭百姓的也绝非是君王一人,此称治者。”
“天下灭亡,乃治者之过,绝非君王一个人的过错,君王再昏庸,也不可能独自霸占所有百姓的耕地,让百姓们无家可归,君王再凶残,也不可能去扣押百姓的粮种,私自提高税赋,君王再无道,也无法独自使天下寒门无出头之日。”
“当然,众人之智是胜于一人之智,但是这个众人,却并非是真正的众人,他们依旧是一人之治,依旧是门户私计,他们如何能称之为众呢?”
“他们与君王有什么区别呢?”
王祥严肃的说道:“有贤人说:大臣皆磨砺而出,才能非凡,少有昏庸之臣,外贼由群臣而平,内患有群臣来治,如何不能称之为众?”
“哈哈哈,平定外贼的是那些甲士,开垦修水利的是农夫,往四处运输物资的是商贾,倘若要说众人之智,那应当是由甲士,农夫,商贾,匠人来治理天下,如此可称为众。”
“不过一些利益熏心的人,眼里满是個人的得失,不顾天下的百姓,这样的人,不称为众,与那无道君王无二,甚至,他们会比无道君王更加凶残,无道君王将天下视为己物,而他们只是将己物视为天下。”
“老师所说的贤人,会以天下为代价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吗?”
王祥笑了起来,“任何政策,都是可以进行调整的。”
“如中正之制,给家族定品不假,可定品并非不变。”
“为谋取家族之高品,群臣定然全力作为,不敢怠慢,人人皆用功,为提升家品而修习,不会有所害。”
“如刑法之制,免肉刑,轻责罚,天下人皆当受益,士人敢言,不会屈服,天下皆是直臣,定然大治。”
“如税赋之制,高品宗族攒积钱财,使其子弟安心就读,拉拢更多的黔首在身边,选取其中好学者来培养,若有灾害,则不必庙堂亲治,若有外敌,则豪族先平之,天下怎么不会兴盛呢?”
“君王乃世袭,不可知其才,而臣者亲为,为众所好者,可知其德行。”